•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明天就是民國一百年了,這兩天電視廣告蠻密集的在打一支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為主題的廣告,廣告裡的文案用了林覺民向妻子訣別的遺書中的幾句話「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來訴說因為百年前的年輕志士有這樣的理想且付諸行動革命建立民國,才讓今日如我輩得以在民主自由的環境裡揮灑夢想。

 

說實在的對這一篇以前在學校念過的文字幾乎已沒有印象,搜尋了全文,一讀之下,眼眶竟然不爭氣的酸了。

 

可以想像一下那樣的情境—一個二十四歲的青年,看到當時的政治腐敗,內憂外患。當他從別人處得知原來封建獨裁不是必然的體制,世界列國已經進步到了民主政治的階段。他想盡一己之力去做點什麼,所以他加入了在一般人眼中被視為亂臣賊子的革命黨,甘冒奇險試著去推翻那腐敗昏庸的政權。當行動事敗被捕,死亡就在眼前,他要寫下給最心愛的妻子的一些話,讓她明白他到底是為了什麼忍心拋家棄子而去,以及描繪他心中所期盼想改變的世界,希望妻子因為了解他為何赴死而忍下悲傷。他這樣寫著--「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通篇文字裡我讀到林覺民以不忍人之心,推小愛為大愛的抱負,以及對於妻子的深情,對自身處境的瀟灑豁達。我也許無法想像那時林覺民所看到的環境有多不堪,讓他能毅然決然捨下愛妻與生命就義,但是可以在這封信的字裡行間,讀到他濃烈熾熱的情感,以及在自覺已經為理想盡了力之後的平靜無悔。

 

只能說,當年在唸書時讀這篇文字,我還不懂得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要選擇去相信些什麼,以及投入為自己相信的事去做點什麼有多不容易。那個年紀的我,還天真的以為選擇是容易的、想做什麼也是容易的,未來像是考卷上的選擇題,只要把課本唸熟了,正確答案自然就在裡面。

 

到今天當然已經明白了,人性裡會有的軟弱、慾望、怠惰、自私…,或多或少的,讓我們不敢或者忘了去做夢,以及實際去為夢想做點什麼。而一轉眼,我們也過了那年輕而有行動力的年紀,覺得人生也不過就是這樣,即便想做些什麼,好像那選擇看來都是困難的。

 

但是再困難,會比得上一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要做出拋下眼前安逸的生活與深愛的妻與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為的卻是與自己沒有關係的“眾人“與“國家“這樣的選擇來得難嗎?他無法預期事情會不會成功,無法確定自己的犧牲是否就能換得新中國的誕生,但他還是去做了。而正是這樣的勇氣與信念,讓百年後讀到這篇文章的我因而溼了眼眶。

 

明天就是民國100年了,不過年代不重要、時間不重要,甚至是在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國家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生命裡該有些我們真的相信,真的願意為其去付出、去做點什麼的事。

 

我想許下這樣的新年願望--在新的一年以及更多未來的日子裡,我能有去做夢的勇氣,以及去為夢想實際付出的行動力。這一切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為了讓自己在將來有一天也必須要面對死亡時,也能夠有平靜無悔的心情,覺得自己沒有白活了一遭。

 

在這裡預祝這個部落格的讀者們新年快樂。



 

Share
Tweet
Pin
Share
6 意見

 

 

很多同事看我滿桌玩具,總會問我一個問題“這都是你自己做的嗎?““不是呢,大多都是買來就完成的,自己做的只有一個“(指)

 

說起來我已經有一大段時間沒有做模型了,之前的完成品有些也都送給了朋友,所以實際上還留在身邊的成品就實只有一個,1/144 GP-02陸戰型。

 

一些熟鋼彈的朋友可能會說“且慢,GP-02哪來的陸戰型?“

 

動畫與官方設定裡是沒有,不過這就是我在模型領域裡愛玩的—改造,做出架空的機體。

 

說起來這一部1/144 GP-02完成大概已經也有十年以上了,那時用原本比例很差(頭大、身肥、腳短)的組件去大改,大腿鋸斷加長、關節位調整、肩膀與背包零件設法用改造板與補土自製...,花了蠻多時間設法做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設定,上色則完全用筆塗。如果有組合過在大約1992年所出的這組套件的朋友大概看得出來改得很兇。相信年輕的模型玩家也許只會覺得“這組件感覺很遜啊,什麼老古董啊?“,不過我自己知道那時花的心血有多少,所以雖然中間換了工作、搬了許多次座位,但是始終還是把這部模型留在身邊。

 

一直沒有好好幫它拍照寫下改造記事,一晃眼10年就過去了,最近覺得蠻想重拾模型工具的,不知道下一件作品什麼時候會完成呢?

 

 


 


 


 


 


(GP-02原來的樣子,但這一件是後來Bandai改進過的出品,早期版“拙“模樣照片找不到了)

 

Share
Tweet
Pin
Share
2 意見

 

 

這個星期是公司的假期,照說應該更有時間寫部落格或是弄弄自己的東西。

 

不過也因為如此,反而花了些時間去參加平常比較沒空參加的活動,以及陪剛好也休假的女友,因為行程安排的緣故,反而讓每天的部落格書寫遭遇到一些時間上的衝突。

 

所以如果有人注意到的話應該發現,這星期其實有一兩天我並沒有做到「每日一博」,文章也許是隔天才補上的(是說我想也沒有人在意就是)。這當然對於自己替自己訂的目標來說是種“失敗“,沒有做到就是沒有做到,沒有什麼理由或藉口可說。

 

另一個原因是不知道要寫什麼,在經過了四個月的每天持續寫,我似乎也呈現出江郎才盡的狀態,腦子裡雖然有幾個想寫的題目,但是似乎也沒有怎麼把它寫好的把握,猶豫之下,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我常在講部落格或社群相關主題時提到—寫部落格,無論作者再怎麼說是自娛、留念或寫給自己看而已,基本上他心裡一定還是預期有些讀者(不然存在硬碟裡就好了),只是以我這拉拉雜雜的寫法,我也很難想像我的讀者(如果有的話)會怎麼看待這個大雜燴部落格?而即便我寫或不寫,似乎也沒什麼差別?不過只是少了一個寫的不甚好的部落格罷了不是?

 

就是這一些猶豫,讓我最近提不起勁去趕每天的“截稿時限“,不過我想,這也許是在設下「每日一博」這目標並實踐的過程裡一定會遇到的狀況(假如沒有反而就奇怪了)。重點不是這狀況為何會發生,而是我應該如何面對,是就此放棄,還是設法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衝過去,有點像是馬拉松跑到一個階段的撞牆期,能夠克服撐下去,才有機會繼續到終點,否則,就是挫敗收場。

 

前一陣子在讀一本談「創作」的書,作者在書裡強調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持續作一些跟創作有關的事,不論當天自己狀態如何,有沒有靈感,都必須規律的去做,我想我也應該設法繼續做到這一點。

 

好吧,繼續加油。


 

Share
Tweet
Pin
Share
8 意見


 

 

昨天在Compete Pulse上有一篇文章「I’m the mayor, So what?」,探討LBS (Location base service,指透過GPS定位結合使用者所在地點資訊的服務 ) 如Forsqure, Gowalla在每月不重複造訪人數上看到的下滑或膠著情況,探討LBS (Location base service ) 經營遇到的困境—簽到累積徽章(Bedge)與市長頭銜(Mayor)對使用者的吸引力不再時,將何以為繼?

 

(圖片引用自Compete)

 

在之前在Inside 就發表過一篇「你不再Check-in Foursquare或Gowalla了嗎?–談LBS的平台經營」,從使用者的觀點討論LBS就平台的經營上從“供需“的角度分別可以從哪些部份去刺激供給(Check-in、Tips),又有哪些事情可以滿足需求(實地資訊、樂趣、社交),試圖提供在可以預見依現有模式很難有所突破的LBS一些經營上的意見(是該翻成英文寄去Foursquare或Gowalla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前文。

 

除了在平台模式上的調整之外,LBS透過與行銷和商業推廣的結合,也許是另一種尋求突破的模式。因為若廣告主把LBS作為其行銷活動的一環時,自然會運用其整體行銷資源同時推動此服務,就像是當商家加入了像是Happygo這類的積點回饋體系之後,便會用自身的資源為Happygo做引介(例如結帳時店員會問“有Happygo卡嗎?“,或者在店內張貼Happygo的積點或兌換相關資訊)。同樣的,若企業結合LBS作為行銷工具,一定對於此LBS服務的知名度與使用意願有正面的幫助。

 

有哪些可以做呢?也許會需要平台先作一些相對的機制設計—

1. 供企業或政府有效匯入大量地點資訊或即時快訊的後台或API—除了讓地點資訊不再只依靠使用者力量建立外,也滿足使用者check-in當下的資訊需求

2. 顯示「官方地點資訊」的標記—上述企業或政府匯入的地點資訊在呈現界面上可以有特別的標示供使用者辨識。讓“搶市長“所衍生的“一地多名“現象可以得到另一種平衡,以及讓後續的行銷得以展開。

 

舉一個可能的玩法吧,類似Groupon模式,只是改為結合時間、尖離峰、限量、優惠的Geo-Pon—店家在離峰時段,店內仍有空位時透過LBS發送快訊,只要幾分鐘內到達出示check-in記錄的客人(且限量)就可以享有特殊優惠(這大概是2000年左右就已經被描繪的“網路美麗新世界“景象之一了),當夠多的商家或者一兩家大型連鎖企業如7-11、麥當勞等都採取這樣的方式促銷時,相信對於LBS的使用意願與使用量會帶來另一波動力。

 

所以,與大型具有業務開發力(例如Yahoo!、Google甚至Goupon)的網站或者與大型的跨國廣告代理商結盟,也許會是LBS突破現況的契機?我想LBS的潛力不只目前在Foursquare或Gowalla模式所看到的玩法而已,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同時發表於Inside)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今天去參加了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活動,主要是邀請了一些部落客,預告即將於1/2~1/31間到訪的綠色和平工作船「彩虹勇士號」的活動「東亞之旅—牽手護海洋」行程以及對於「綠色和平」自2010年3月起在台灣設立分部之後的一些成果報告。

 

「彩虹勇士號」是「綠色和平」組織旗下的三艘工作船之一(另兩艘是「極地曙光號」(破冰船)與「希望號」)。「彩虹勇士號」的名稱來自於印地安人的傳說--「未來有一天,地球將會生病患難,到時會有一群由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聚集起來一起治癒她,這群人就是〝彩虹勇士〞」。目前的「彩虹勇士號」已經是第二代(第一代於一次反核試活動中被法國特工裝置炸彈炸沉)。主要的任務是巡迴世界各地,推廣「綠色和平」的理念以及實際參與反核、反捕鯨、反戰、賑災等行動。由於「彩虹勇士號」預定將於2011年九月退役,因此這一趟東亞行程也將是「彩虹勇士號」二代的最後一趟航行。接下來將會由目前仍建造中的第三代「彩虹勇士號」接替其任務。

 

先簡單幫「彩虹勇士號」在台灣的公開參觀時間做個發佈—

 

1/7~1/9  基隆港 (西岸1號碼頭)

1/12  蘇澳港

1/22~1/23, 1/29~1/30  高雄港)

 

(無需事先報名,可直接至停靠港口參觀,詳情請見 www.greenpeace.org.tw)

 

在公開參觀時可以實際踏上行跡遍佈四海的「彩虹勇士號」,並且也有機會與船上「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與志工面對面就海洋保育議題做交流了解目前海洋生態保育上需要大家一起參與盡力的部份,除了沒有辦法體驗到實際航行的感覺之外,將會是相當有意義的活動。

 

除了「彩虹勇士號」訪台的行程介紹外,「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也簡單報告了他們在台灣不到一年來的一些工作成果以及仍須努力的地方,「綠色和平」的工作伙伴們也希望邀請更多人一起來參與海洋保育的工作,成為「海洋守護者」的一員,共同支持以下的兩個主張—支持全球40%海洋成為海洋保育區、支持「綠色和平 」搶救鮪魚。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在過度濫捕之下,鮪魚的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如果不正視此一情況透過停止濫捕讓鮪魚得以自然復育,很有可能將來有一天會沒有鮪魚可捕了。而這些是雖然看似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是被破壞的生態很難復原、滅絕的物種難以復育,這都需要我們共同關注與行動才可能讓情況受到控制不再惡化下去。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關「綠色和平」或是「彩虹勇士號」的資訊,也可以到 www.greenpeace.org.tw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近來一些朋友問我“你最近都用哪一部相機拍照啊?“,我都會尷尬笑笑“哈,iPhone 啊。“

 

的確是,我好像很久沒有特別帶相機出門拍攝了,但是並不表示我沒有在拍照,只是用的都是iPhone。

 

而《愛戀 iPhone 攝影集》攝影集的作者三井公一也在書裡這樣寫道「堅信您手中的iPhone 就是一款“相當於35mm定焦鏡頭的相機“,把它放入您的口袋,出發到外面的世界去(拍照)吧」。而《愛戀iPhone 攝影集》則是集結了三井先生的iPhone 攝影作品,整本書以照片為主,定位是不折不扣的攝影集,只有在書後有幾頁是作者對於自己的iPhone 拍攝心情與心得做了一些闡述。而除了本書的作品集結之外,作者也在日本東京的EPSON Imaging Gallery, epSITE舉辦過以iPhone 拍攝之作品攝影展。

 

在看這本攝影集時,一邊回憶起我自己用iPhone拍攝的經驗,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有些照片,如果不是用iPhone的話,也許就拍不到/不想拍了吧?也許是場景(例如捷運上人擠人),也許是心情(我想除了美食部落客寫食記,通常應該不會在佳肴上桌後還一定要大費周章拿出相機來拍吧)。因此的確有些畫面與照片也許是因為有了iPhone 之後,才有機會留存下來的。

 

而透過iPhone 拍攝、做影像處理,甚至即刻上傳到網路相簿或攝影社群平台,以及其他人當下立即的回饋交流(按讚或者回應),我想也助長了許多人更樂於用iPhone 拍攝的心理吧?除了把自己拍攝的照片呈現在他人面前之外,也可以看到其他人拍攝的好照片,讓“拍攝→展示“的過程大幅度的縮短了,這對於拍攝者來說,也是更多交流的開始。

 

也許綜合上述兩點來說,iPhone 除了為行動電話開啟了一個新紀元之外,也替「攝影工具」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甚至可以說是攝影的另一次文藝復興也許也不為過,當越來越多人都因為iPhone而踏入攝影的世界,不論後續他是繼續用iPhone拍攝,或者進而採用其他的攝影工具,無形中都為攝影這件事,注入了許多新的可能性。

 

你也有iPhone 嗎?你開始把iPhone 當作是你的拍攝工具了嗎?你開始習慣那種不必在意手上帶的是什麼相機、裝的是什麼底片或鏡頭,只單純的Point & shot 的隨性拍攝嗎?也許iPhone 的科技與設計所帶來的簡潔,會讓我們更專注於畫面與當下的感受,進而拍出更多樸實、深刻,有感覺的好照片。而每個人手上的iPhone 都一樣,想裝什麼樣的程式也都自由自在,在少掉了器材的差異之後,一張照片是否動人,靠的就是拍攝者的眼與心,對真心愛攝影的人來說,這不是也是一件蠻不錯的事嗎?

 

(因為開本比較小不易掃描,且本書剛上市還蠻容易在書店看到,因此我就不掃描附上例圖了)

 

 

《愛戀 iPhone 攝影集》

 

作者:三井公一
譯者:張書芬
定價:NT$ 360


 

Share
Tweet
Pin
Share
1 意見

 

 

在去參觀「無印良品理由展」之前,我在想像〝如果要呈現無印良品品牌的本質或意義,該用怎麼樣的呈現方式呢?〞

 

我想我會至少隔出兩個空間來做這件事,第一個空間,完全沒有任何說明性的文字,但是讓無印良品的商品依生活該有的情境—家、辦公室、旅行的行李..呈現,完全自由的讓參觀者去觸摸、把玩商品,現場有解說人員,但是只在參觀者詢問時才做說明。

 

第二個空間,則才針對商品的設計理念、材質特性、用途等做資料性的呈現。甚至可以把不同的商品資料透過宣傳單張或是下載app/檔案的方式讓有興趣的消費者取閱/下載。這樣安排的原因是,我希望先讓參觀者在沒有資訊的情況下,先在情境中體驗商品,之後才以資訊來強化/補充其體驗。而這樣的安排我想會是比較適合無印良品的商品哲學「剛剛好的設計」的呈現方式。

 

不過,還是可以去看看目前在誠品信義店六樓展出的「無印良品理由展」(2010/12/23~2011/01/02),現場有展出34位設計師包括深澤直人、原研哉、隈研吾...所設計的「My Bag」,也可以購買。

 

 

無印良品理由展

 

台北場:台北信義誠品六樓展演廳  2010.12.23~2011.01.27

高雄場:高雄夢時代1樓D區  2011.01.27~2011.02.06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昨天我的Yahoo!奇摩拍賣評價達到1,000分。

 

一般來說賣家比較容易累積大評價,因為持續在做生意。但我的1,000分中,因為賣而得到的只有118分,其他都是…ㄟ…哈哈。

 

如果把重複跟相同賣家買而不計分的也算進去,我差不多也應該是個“千分買家“了 :P

 

會有這樣的“成績“很大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我曾經在拍賣服務過五年多,不管是因為需要熟悉拍賣的流程以及使用者在過程裡會遇到的情況,或者是在規劃促銷主題與促銷商品時看到了“好康“而忍不住下手,還有本身就喜歡收集玩具與老相機,而這兩者都是網拍比實體通路發展的好的類別,所以很自然拍賣是取得的主要管道…總之在拍賣上買東西,已經成為我一個主要的購物模式,不管是買玩具、找老相機、敗3C商品、搜舊書、買送女友的禮物...拍賣幾乎都能搞定。甚至有時到實體通路逛,我也很自然隨時會用iPhone在拍賣上搜尋相同商品看看價格,再決定要不要買(通常比價的結果,大多數都會在拍賣上買了)

 

而我在收到了拍賣的1,000分評價通知後,在Facebook上回覆人家說我是“大戶“的留言時寫「我好像只要做什麼服務就會變成那個領域的Heavy user...」,不只是以前在博客來網路書店時的大量買書、到Yahoo!奇摩拍賣評價從0到1,000、到後來因為做社群而成為許多社群服務(不一定是本公司產品)的忠實用戶,我總覺得做一個產品的工作人員,唯有自己也是中重度使用者時,對於使用者的了解程度才會夠深,否則很多事情也許會看的太表面。也因如此,之前在拍賣時,之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可以擔任賣家訓練的角色,就是因為雖然我不一定是大賣家,但是透過平台上的數據分析以及我實際常買的經驗,就可以歸納出對賣家有用的一些原則。

 

只能希望我的下一個工作不是跑去賣車或賣房子吧,因為很難成為“熟客“,荷包負擔不起啊,哈哈。

 

 

註: 昨日因故未能更新部落格,記下備忘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今天收到在拍賣上買的模型,不過不是組件,是賣家已經完成基本組裝的成品。也許是因為不想玩了,便宜二手上網拍賣掉,我則以“撿便宜“的心態買回來,想說有空可以再幫它上上色或改造一下。

 

也很喜歡逛夜市裡的玩具店,在一堆廉價玩具裡尋寶。通常都可以找到價錢很便宜但品質不是很好的玩具,不過有些是只要重新上色之後感覺就會不錯的,我就常買這些玩具回去“起死回生“一番。

 

有個做模型的朋友很不解我這種行為,問“你連作模型的時間都不多了,幹嘛還浪費時間在這些廉價玩具上面啊?“

 

算是某種“加值“吧,若是原本只值$100的東西,經過我重新塗裝、改造的動作,變得更有價值感甚至獨一無二,那不是很棒的事嗎?而且在這過程裡,也會享受到想著要怎麼改、上色要呈現什麼質感、實際動手的手感…等過程,這已經不是單純玩具本身可以帶來的樂趣了。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雖然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但是這些“微成就“也算是人生裡的“小確幸“吧?


 

Share
Tweet
Pin
Share
2 意見

 

 

這兩天中午的陽光不錯,所以在午飯後會散散步,享受一下冬陽。

 

也算是熟悉一下新辦公室附近的環境,所以特別會挑些沒走過的路看看,而如果看到有意思的景象,自然免不了拍下來。

 

在拍的當下正好同事經過看到,好奇的問我「你在拍什麼?」,我也總是傻笑回應「沒有啊,就亂拍」

 

雖然這些拍攝也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不過就把它當作是工作中放鬆的一種調劑方式也是不錯。

 

如果說有些部落客或作家把寫作視為一種癒療的話,那我也許就是把拍照當作是癒療我的方式吧。




 


 


 


Share
Tweet
Pin
Share
2 意見

 

 

曾經讀過這樣的一段話:“但是,就沒有人不是為了某個目的--不論這目的是多麼理所當然--而看書的嗎?難道就沒有一些是純粹出於欣賞、喜愛而讀的嗎?難道樂趣本身不能就是目的嗎?而「閱讀」不就是其中之一嗎?我常夢見,在最後審判那天,那些偉人--征服者、律師、政治家-都到上帝面前領取皇冠、桂冠或令譽等獎賞時,萬能的上帝看見我們腋下夾著書走近,便轉過身子,不無欣羨地對聖彼得說:「等等,這些人不需要我的獎賞。我們這裡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他們,因為他們一生愛讀書。」 “--引自吳爾芙《普通讀者》第二輯最後一篇〈怎樣讀一本書?〉

 

也記得作家唐諾在他的導讀文字裡,不只一次提到閱讀不外乎花的是幾個小時的時間、兩三百塊錢,說真的不需要去斤斤計較要有什麼樣的目的,怎樣的回報,可以純粹的因為喜歡讀而讀就好。

 

我的閱讀裡,實用的目的與純粹的樂趣都有。兩者對我來說,同樣重要。而很多時候買書時很自然會想的是對於工作有沒有幫助?或是否是最近自己想習得的技術或嗜好?某個程度來說,算是很現實性的考量。

 

不過,越來越覺得,純粹的閱讀那種快樂,是功能性的閱讀遠不能及的,雖然求知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樂趣。

 

我喜歡在假日,什麼也不做,抓本書(通常是推理小說),消磨一個下午。即便那本之前已經讀過無數次,也不打緊。

 

甚至在等車、等人的空檔,也常會抓一本書,翻個幾頁也好。(雖然現在讀的大多是iPhone 螢幕了)

 

透過部落格或是言談,和朋友分享從書裡看到的故事或啟示,則又是另一種快樂。

 

每當認識新朋友,他說不愛閱讀時,我總想借幾本好看的書給他。

 

所以我媽每次問“你房間這麼多書,打算怎麼處理啊?“,不怎麼處理啊,都留在家裡不挺好?有種坐擁寶山的樂趣,蠻不錯的啊!呵呵。


 

Share
Tweet
Pin
Share
7 意見

 

你用Facebook嗎?你有Twitter或微博嗎?你寫部落格嗎?

 

假如以上答案均為“是“,恭喜你,你正為你接下來的生涯發展奠定了非常正面的基礎。

 

別誤會,我要說的不是「數位履歷」之類的概念,即便你運用這些社群工具只是閒聊或者分享、交流自己的興趣或嗜好,即便看起來不是那麼正經嚴肅的內容,都有可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超級關係—弱連結法則所爆發的強大社群力量》(Superconnect- The Power of networks and the strengthof weak links)嘗試透過社會學實驗與大量的實證經驗,剖析社群與社交行為看似隨機無系統的互動與連結背後潛在的力量。顛覆了傳統觀念裡“強連結“(指既有的人際關係如親人、朋友、同事)對我們來說比較“有用“的觀念,《超級關係—弱連結法則所爆發的強大社群力量 》告訴我們,泛泛之交、宴會裡偶遇交談的陌生人、在部落格或Facebook、微網誌短暫互動的網友,反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大幫助。怎麼說呢?

 

也許您對於前一陣子的一個真實案例有些印象:26歲的年輕人凱爾麥當勞用一根紅色迴紋針,在經過14次交換之後,換到了一棟位於加拿大肯普林小鎮的豪宅。由他的交換過程中你會發現,除了他突發奇想的點子外,正是網路所帶來的“隨機緣份“讓原本看似毫無價值的迴紋針逐漸變成一個受矚目的傳奇,而每一次的交換裡也逐漸的讓不同的需要被連結起來。如果一根迴紋針都有機會因為這隨機的連結而變成豪宅,那麼對於一般人來說,透過這些隨機的“弱連結“為自己的工作或是生活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機會或者資訊,看來並非難事。

 

還是對此半信半疑嗎?《超級關係—弱連結法則所爆發的強大社群力量 》分別用1967年, 2002年, 2008年的三次實驗(分別透過文件、電子郵件,與MSN messenger的資料做分析),先說明了「六度分隔理論」是實際存在的,一封電子郵件只需要透過平均4.05人(如跨國則是7人)就可以送到一個毫不相識的目標人選手上,全世界的MSN Messneger用戶在2008年任兩人間的平均分隔度是6.6人。而在這些傳遞實驗中,未能完成的連結只有0.3%是因為“不知道要傳給誰 “而中斷,絕大多數都只是因為“懶 /忘記往下傳“。另外觀察到其中一些「人脈王」在整個網絡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絕大多數的連結幾乎都是透過了「人脈王」而被連結起來。但是「人脈王」的力量並非來自他自身,而是那無數經由他的弱連結。也因此,增加與周遭網絡弱連結的發生,正是我們可以做的。

 

《超級關係—弱連結法則所爆發的強大社群力量》裡針對構成網絡的元素:“強連結“—親密的家人與朋友關係、“弱連結“—泛泛之交,不太熟悉的相識者與“樞紐(Hubs)”—個人所參與的或大或小的團體或組織,強與弱連結的交錯點等三大元素做了充滿實證的介紹,也對長期以來的觀念--“強連結才值得倚賴(事實上也許是帶來限制與障礙)“、“泛泛之交的弱連結毫無價值(事實上會為我們帶來重要的知識、資訊或創新想法)“滾石不生苔(事實上,主要樞紐像是工作每隔三或四年更換最好,長期停留在同一個樞紐只會讓連結弱化)做了反思的提醒。

 

而越來越普及的網路社群平台像是Blog、微網誌、Facebook正是讓大量弱連結得以發生的好工具。像是因為喜歡攝影,而寫與讀攝影相關的部落格,參與攝影的主題群組,這正是在「攝影迷」這個樞紐中創造了連結與產生連結的可能性。不同的嗜好、對某項理念的認同、共同參與某種活動、同是某部電影的影迷、讀書會…這些都是參與不同樞紐產生更多弱連結的方式。

 

除了積極參與產生連結之外,《超級關係—弱連結法則所爆發的強大社群力量》也分析了能夠促成弱連結發生的一些特質—因為只有稀少的接觸機會,所以第一印象相當重要、因為缺乏長時間接觸,所以必須建立在高度的信任感與和諧上。這兩點也許會提醒一些因為網路的匿名性而不自覺發表激化言論的人注意,因為也許無形的也影響了你產生弱連結的機會。另外,保持對人的好奇、在沒有外在動機與利益的情況下,仍然願意採取行動把人們連結起來。也都是促成弱連結不斷發生的重要人格特質。

 

如果你的Facebook堅持只加真實生活裡的朋友、不了解微網誌的碎碎念有什麼意義、覺得寫部落格浪費時間,推薦你讀《超級關係—弱連結法則所爆發的強大社群力量》,你會發現這些看似花時間的網路社交,不只會為你,也會為整個世界,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機會與創新動力。

 

(本文同時發表於 Inside http://www.inside.com.tw/ )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很久沒有這樣“全面性的頭痛“了

下午四點,本來已經打算外出,誰知道頭突然開始痛起來,想說也許躺一下會好些,不料整個疼痛蔓延開來,由後腦勺一直向頭頂延伸到前額與太陽穴,懷疑自己的腦是不是被什麼奇異的病毒感染。

(不過我猜應該是感冒吧)

吞了顆藥,躺在床上用手指按摩頭部希望可以舒緩疼痛,而那種每個念頭都伴隨著劇烈的疼痛的感覺坦白說蠻特別的。

只能希望明天一覺醒來已經痊癒了。

(剛剛還在掙扎想說今天要不要寫部落格,咬著牙還是決定爬起來,我真是個神經病)

Share
Tweet
Pin
Share
5 意見

 

 

最近經常在下班後,陷入一種失語狀態,不只是說話,包含寫部落格也是。

 

我說不出話,也寫不了東西,彷彿喪失了言語的能力、溝通的能力。

 

但並不表示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念頭不停的在腦子裡轉啊轉的,但是我卻失去了把它們組合彙整表達的意圖或能力。

 

也許這是一種彈性疲乏吧,在白天用得太過的,在夜晚自然的保護機制啟動,於是暫時失去作用,像是保險絲因為過熱,斷電,停止。

 

這個時候難免會想起村上春樹《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當然,應該就不必這麼辛苦了。我只要默默伸出酒杯,你接下來靜靜送進喉嚨裡,事情就完成了。非常簡單,非常親密,也非常正確。

 

但是很遺憾,我們的語言終究還是語言,我們住在只有語言的世界。我們只能把一切事物,轉換成某種清醒的東西來述說,只能活在那限定性中。不過也有例外,在僅有的幸福瞬間,我們的語言真的可以變成威士忌。而且我們──至少我是說我──總是夢想著那樣的瞬間而活著。夢想著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該多好。」

 

只是,這樣的幸福瞬間,在最近似乎很少出現啊。


 

Share
Tweet
Pin
Share
2 意見

 

 

白天人聲鼎沸、擾嚷喧譁的市場,在凌晨開市之前,是怎麼樣的呢?

特別在半夜去拍了家附近的市場,雖然燈火通明,但是空無一人。

拍的當下感覺頗為奇異,因為眼前的景象明明讓人覺得這是個充滿了人的氣息的環境,但卻又靜寂得像是無人之界。

想到日本有位攝影師中野正貴的攝影集「Tokyo Nobody」,刻意早起或挑選假日的清晨,去捕捉空無一人的東京場景,也許他想拍的也是這樣的違和感。

不敢跟大師比美,但是只是想拍些平常不太會見到的景象,為自己的拍攝找些新鮮感。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今天晚上去參加了「Instagram非官方攝影網聚」,顧名思義,是以有在玩iPhone攝影軟體Instgram的朋友為主的聚會。

 

可惜因為到的比較晚,錯過了前面的交流時間,所以沒能跟同為Instagram攝友的出席朋友們互動,只參與了講座的部份。

 

主講的是盧昱瑞老師(紀錄片導演,攝影師),盧老師分享了他自己的一些攝影作品並且談他對於拍照的一些想法,其中有幾句話讓我覺得頗值得玩味—

 

「數位相機拍的照片卻透過軟體濾鏡去模擬底片時代的效果,會不會是一種多餘呢?」

 

「未來,所謂照片隨著時間褪色的美,也許會消失在人們的經驗裡」

 

而另一位參加者有句話也是我一直希望有一天技術能做到的

 

「如果可以把我們腦中灰白質間流動的微弱電流擷取出來形成畫面,也許比任何一張攝影巨作更加的豐美」

 

有時候覺得參加像這樣的主題網聚,對思考是不錯的刺激,至少可以聽到一些自己也許從來沒想過的事。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iPhone自從3G版在台上市以來,陸續累積了數十萬使用者,尤其是iPhone 4推出之後,之前因為預期心態(感覺快要出新的一代,不如等一下)而觀望的消費者行動的速度很快,導致中華電信到目前都還在消化預訂的訂單。相對的台灣的網站也陸續推出iPhone的應用程式,包括Mobile 01、愛評網…。而無名小站也在今天(12/14)推出了自家製作的iPhone app「無名愛瘋拍 Wretch Cam」,提供使用iPhone的會員得以上傳、瀏覽自己的無名小站相簿。

 

簡單介紹「無名愛瘋拍」的功能--

 

一、上傳照片/瀏覽自己的無名相簿--

 

以往無名小站會員使用iPhone拍照後,如果要上傳到自己的無名相簿仍必須要先把照片同步到電腦裡再上傳。現在只要下載「無名愛瘋拍」,就可以方便的隨時把iPhone拍的照片上傳到無名。

 

除了上傳照片之外,「無名愛瘋拍」也提供“瀏覽自己的無名小站相簿“之功能,當想要使用iPhone秀自己無名相簿的照片給親朋好友看時就很方便。

 

 

 

 

二、拍攝具有LOMO風格的照片--

 

模擬LOMO效果—傳統相機所拍出來具有色偏與暗角的特殊風格是許多iPhone拍照軟體的賣點,同樣「無名愛瘋拍」也提供了LOMO效果的選項滿足此一需求-

 

 

 

 

 

 

 

三、iPhone也可以拍趣味大頭貼--

 

雖然大頭貼拍貼機已經不如前幾年風行,但喜歡替自己照片增添特效的人仍不在少數。想拍具有特殊圖框或是趣味效果的照片,「無名愛瘋拍」有內建20 種不同的圖框或趣味效果,配合首推接近聖誕節,目前也有聖誕節專用的聖誕帽效果,將來「無名愛瘋拍」也會不定期推出新的特殊效果或圖框。

 

 

 

(看得出來這聖誕帽是大頭貼效果嗎?)

 

 

四、定時自拍器讓自拍不再手忙腳亂--

 

用法就跟一般數位相機的自拍器相同,倒數五秒就會自動拍攝。

 

隱藏版功能—如果是iPhone 4,也可使用前置鏡頭拍攝,或是當作鏡子用。

 

「無名愛瘋拍」下載連結  http://itunes.apple.com/app/wretchcam/id407676372?mt=8,或者可以用iPhone進到app store裡搜尋「無名愛瘋拍」也可以安裝。

 

從此iPhone的使用者除了使用國外的相片分享網站之外,要上傳到自己常用的無名小站相簿服務也不再是難事了。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生命裡重要的是真正的去相信些什麼,以及為所相信的事付出
      • [模型] 自己改造的1/144 Gundam GP-02 陸戰型
      • 途中的小挫敗
      • 從Foursquare與Gowalla使用者持續下滑談LBS的經營
      • [活動預告] 綠色和平「彩虹勇士號」訪台開放登船參觀
      • 把手上的iPhone當作一部35mm相機去拍照吧-- 三井公一 《愛戀 iPhone 攝影集》
      • 參觀「無印良品理由展」小記
      • 我是“千分買家“ :P
      • 玩具心情
      • 隨意拍拍也是一種癒療
      • 讀書樂
      • 不只泛泛之交這麼簡單--《超級關係—弱連結法則所爆發的強大社群力量》書介
      • 頭痛欲裂
      • 失語症
      • 夜之市--拍照不必在他方(之九)
      • 參加Inatagram非官方攝影網聚
      • [廣告] 無名小站相簿專用 iPhone App - 無名愛瘋拍 Wretch Cam
      • 思易行難
      • 思而不學則殆--談閱讀
      • 第一印象
      • 凌晨路旁的花販
      • 拍照無絕對,唯有真情趣
      • [小確幸] 辦公室裡的音樂
      • 公司大廳的聖誕樹
      • 新辦公室第一天
      • 2010 簡單生活節 影像小記 - 2 (Olympus E-P1 x Lumix 20mm f/1.7)
      • 2010 簡單生活節 影像小記 - 1 (iPhone 4 x instagram )
      • 讀「凜然的誠實」有感
      • 巧遇值得留念的兩本書
      • 再見,古亭辦公室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