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在開始迷上拍照之後,也很自然的會去找一些相關的書來讀。因為如此,也開拓了以往閱讀上較少涉獵的領域。

 

今天要介紹的兩本書—德國導演文.溫德斯的《一次》,以及音樂人伍佰的《風景》,正是以往比較不會特別找來讀的攝影圖文書。

 

或者可以這麼說,這兩本書應該算是文字相對多一些的攝影集。

 

在讀這兩本書之前,一直有一個問題在我腦子裡沒有答案—到底一張照片是可以全然獨立的傳達其訊息,還是需要有文字的補充與描述,其訊息才能更正確的被傳達?

 

哈,又是一個處女座吹毛求疵的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太粗略,而且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思索的過程總是可以讓我發現一些事。

 

在讀完這兩本書之後,或多或少給我一些思考上的素材。我的感覺是,影像與文字的確可以獨立的存在,但是當兩種元素適度的融合時,能傳達更多不同層次的感覺。

 

文.溫德斯在《一次》的開頭以一篇文章說明了他對“拍照“這行為的一些想法。他覺得拍照是一個雙向的動作,「向前」與「向後」,就如同獵人拿起步槍射擊,除了射中目標之外,他也會受到反作用力的衝擊。每一張照片除了畫面所呈現的鏡頭前的影像之外,也同樣映照出鏡頭背後攝影者的某種態度。從“前面“它記錄下一張照片,從後面它從攝影師的心靈深處記錄下一張剪影。這一點對我來說也許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所拍下的照片,除了呈現出當下的景物之外,還記錄下了我怎麼樣的一些思惟?

 

而伍佰在《風景》一書的後記裡也記下了他對於“拍照“這件事的一些想法—「拍照對我來說是一種尋找,甚至是一種救贖;如果我可以藉此,把心中期望的真理與內心想掉落的地方給拍出來,因而發現自己的腦子在轉動的模樣…我想,很多人也跟我一樣而不自知吧?」在讀到這一段文字時,我也在想“拍照“這件事對我的意義,以及enjoy其中哪些部份。

 

兩本書裡都有很多不錯的照片。在自己玩拍照的這段時間裡,我自己相信的是一張照片重要的並不在於其“物理性“上所構成的元素例如底片、相紙、鏡頭的變形度或暗角什麼的。因為並不會所謂的“完美照片“的原型讓我們去對照比較這些元素。而是在於畫面傳達出的感覺,不管是美學上的或是情感上的,或者可以說是試著帶出影像所蘊含的詩意。而這兩本書裡收錄的一些照片,讓我在觀賞時可以感受到拍攝者的某些心情、感觸與想法,就如同讀了一首又一首的影像詩一般,可以一再的低吟玩味。

 

《一次- 影像與故事》

作者:文.溫德斯 Wim Wenders

出版:田園城市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9826

 

《風景》

作者:伍佰

出版:時報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2720


Share
Tweet
Pin
Share
14 意見


 

在昨天(1/23)有一則新聞,台灣最大入口網站Yahoo!奇摩樹大招風,同業也考慮祭出反制的手段。Yahoo!才剛宣布購併台灣最大網誌暨相簿社群網站無名小站,並且向公平交易委員會遞送准予結合的申請,競爭對手網絡數碼(Webs-TV.com)執行長陳銘堯將於二十三日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雅虎奇摩併購無名小站」的立場。網絡數碼還邀來許多網路界大老,像是蕃薯藤數位科技董事長陳正然、上櫃公司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等人站台。

雅虎奇摩董事總經理鄒開蓮也將於今天下午四點召開記者會,就「如何促進網路產業正向發展」發表意見,雅虎不但要對外界雜音「消毒」,同時也捍衛雅虎的立場。(詳見新聞)

 

我個人覺得,這又是一則反應台灣“只問立場,不問是非“怪現象現況的新聞。

 

怎麼說呢?

 

先問各位正在瀏覽這篇放在Yahoo!奇摩blog的文章的朋友們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在這裡看這篇文章?

 

答案也許有很多,也許是你正在搜尋這則新聞與相關報導,也許你是我的朋友,也許你只是訂閱了我的blog,也許你看到了輪播的標題…但是我想原因應該不會是因為“因為這篇文章是放在Yahoo!奇摩上,所以我衝著Yahoo!奇摩就一定要看啊!“(如果你的答案是這樣,我會很替你與我自己難過)

 

是的,你,和我都一樣,我們使用一個網路上的服務、看文章、玩遊戲…,選擇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哪一家公司做的、叫什麼名字、老闆是誰,而是因為我們覺得它符合我的需要。

 

尤其在搜尋引擎強到爆、人人都可開blog的今天,資訊的產生、傳播、普及已經幾乎沒有任何阻隔。還有哪個人、哪家公司有能力去“左右“網友的選擇或是得到資訊的權力與自由嗎?沒有。連作業系統的超級龍頭微軟,它可以不怕反托拉斯訴訟,但是在面對Google這個後起之秀時也不免要戒慎恐懼,區區的Yahoo!奇摩又有什麼了不起到像是這幾家業者所說的“當Yahoo!奇摩就等於網路時、網路世界還是自由的嗎?“

 

啊,自由。什麼是自由?自由當然包含“我看不慣你做的事,所以我可以開記者會來批評你“的自由。但是難道就不包含“在為了發展與策略的考量,去合法購併其他公司“的自由嗎?難道就不包括“讓使用者與市場自己決定優勝劣敗“的自由嗎?

 

會促使我放棄這個格子風花雪月的基調,想寫這篇東西的原因,不在於這些業者辦了這個記者會,而是在於他們的論據我認為是謬誤的,所以我想說些我的想法—

 

在新聞資料中我讀到一段話『身為同在網路世界開疆拓土,企圖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創新服務的我們,必須誠實而沈痛的說:Yahoo!奇摩的傲視群倫,反應的卻是一個不再具有競爭與活力的台灣網路產業。』

 

身為一個網路使用者,我也必須沈痛而誠實的說,正是因為你們沒把事情作對,或是沒作對的事情,才造成了Yahoo!奇摩現今的佔有率。我的第一個電子郵件信箱是PChome的、我最早使用的搜尋引擎是蕃薯藤、明日報個人新聞台是我網路書寫的起點,也造就出現在習慣在blog上叨叨絮絮的我…,但是現在,這一切改變了,原因不是我被邪惡帝國洗腦控制,而是我慢慢發現有更好、更方便的服務,所以我就改變了。而你們倒果為因,責怪Yahoo!奇摩獨霸市場,為自己現在的處境找藉口的心態,才會是讓台灣的網路產業失去競爭與活力的原因。

 

我讀到的另一段話是『「Yahoo!奇摩與無名小站的合併,如同7-ELEVEN併全家或萊爾富等其他超商,控制可觀網路流量,進而掌握廣告上架生殺大權,主導網路廣告價格。」對Yahoo!奇摩併購無名小站案,PChome行銷處暨投資人關係總監曾薰儀憂心地直指問題核心。』

 

掌握廣告上架生殺大權,主導網路廣告價格?好奇怪的論調。

 

到底是擔心Yahoo!奇摩的廣告定價太貴,還是太便宜?如果Yahoo!奇摩仗著流量大把價格定的太高,那不正讓其他業者有以合理價格搶市場的機會?而Yahoo!奇摩會發了瘋在有流量優勢的情況下削價大賤賣,明明可以賺的錢故意就是不賺嗎?好像也不太會發生這樣的事。那麼到底這些同業們“憂心“的點在哪裡?到底是憂心Yahoo!奇摩主導市場(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不合理的擔憂),還是其實是憂心自身的競爭力不足?

 

新聞裡還有一段『陳銘堯說,Yahoo!奇摩不斷宣稱擁有高達九八.二七%網友到達率,並挾此強悍地位,片面影響台灣網路產業的發展與走向,已形成台灣網路新創者的高度進入障礙,亦間接阻礙台灣網路產業的健全發展與成長。』

 

陳銘堯先生好像忘記了,他所經營的Web-TV是台灣線上影音的第一大網站,他也成功的在日前併購了台灣網路產業的先驅,曾經也是入口網站的龍頭的蕃薯藤(而且是用一些網路產業的前輩們覺得“買的便宜了“的價格)。而Yahoo!奇摩並沒有對 陳銘堯 先生與web-TV的成績、發展與成長造成什麼樣直接或間接的阻礙。而Yahoo!奇摩所併購的無名小站,顯然也是不受Yahoo!奇摩的阻礙發展、成功的最佳例證之一。那麼到底 陳 先生的這段話指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把時間倒退幾年,回到2000年,如果那時就開始接觸與使用網路服務的網友應該記得,當時蕃薯藤、PChome、奇摩站算得上是各擅勝場,而今日一起開這場“反Yahoo!奇摩購併無名小站“記者會的 陳正然 先生與 詹宏志 先生當時都可以說是網路界的教父級人物,說是“喊水會結凍“也不為過。那麼這幾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台灣的網路產業從百花齊放,大家各有一片天與平等的機會到成為今天的樣態?其實簡單的說不就是因為“Yahoo!奇摩也許做對了事情“與“其他人也許沒作對事情“ 這個原因嗎?

 

我是末學後進,後生小輩,也許寫這樣的一篇文章是有些不自量。不過真理越辨越明,我也希望可以看到也許有哪些是這幾位先生與業者們之前在新聞資料上沒說清楚或有所補充的理由,來更清楚的說明他們反對此事的論據,也可以讓整件事情不會是現在所看到單純的立場之爭。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提出了“無形之手“的理論,意思是如果讓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去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交易,則市場會如同被「一隻看不見的手」牽引著似的,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對整體社會最有益的結果。說這隻手「看不見」,是指上述的「好的結果」不是任何人刻意營造出來的。這個理論也的確的解釋了現今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可以發展到現在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繁榮富庶的年代的原因,正是因為在民主自由的環境下,容許每個人去爭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也因此讓整個社會也得到了最大的利益。所以,這幾位網路界的大老們與其試著要讓公平會介入去阻擋這宗購併案的發生,不如想想“無形之手“是如何的發揮其巨大影響。Yahoo!奇摩今天出高價併購無名小站,不是更能激勵其他網路工作者也有“有為者亦若是“的雄心,對於其聲聲念念的“台灣網路產業發展“不是更是積極的動力嗎?

我還記得在2000年,那是個大家都對於網際網路充滿熱情的年代。常常有人會用“少年大衛擊倒巨人哥利亞“的比喻來看待網路產業的創業家。但是巨人哥利亞不會是被罵倒的,如果這幾家業者先進不是嘗試著用“開記者會“、“找公平會“的方式,而是採取其他堂堂正正競爭的方式,也許才會更符合網路創業家該有的氣勢吧?

相關文章 

陳銘堯+陳正然邀詹宏志攔阻Yahoo!奇摩?~說說你的看法?

「反對Yahoo奇摩與無名小站事業結合」記者會相關網摘

作者自我披露--本文的作者在Yahoo!奇摩工作,但本文的立場完全就個人角度出發,並不受所服務的企業之影響,為免致不必要之誤會,謹此說明。

 

 

Share
Tweet
Pin
Share
38 意見

 

昨天參加了畢業十幾年來,算是比較盛大的一次同學會。

 

雖然每隔幾年都會在某位同學的婚禮上與一些同學碰面,但是似乎一直沒有機會正式召開同學會。有些從畢業到現在就沒有碰面的同學昨天也都出席了。大部分的同學都帶著另一半與小朋友出席,還沒結婚的我在現場算是少數的異類。

 

大家幾乎都沒什麼變,比較有趣的是男生們幾乎都發福了,只有一位從學生時代就很在意自己身體線條與體態的男同學看起來似乎比學生時代還瘦(據他說他的體脂肪指數只有10,真是不可思議)。而女同學則看起來保養的比較好,幾位媽媽的身材與學生時代差異不大。

 

大家寒暄的話題不外乎彼此的境況,而一些已為人父母的同學則難免談起孩子的話題。而小朋友們則很自然的玩在一起。我突然有點像是在看電影般不真實的望著這一切,咦?原來已經過了十幾年嗎?

 

是啊,我已經是38歲的中年男子,雖然自己感覺上好像還沒這麼老,不過事實上時間的確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

 

已經有同學在約過年時再聚一次,而為了不讓小朋友們下一次還是在會場上打鬧追逐,有人提議下次聚會找個魔術師來變魔術讓小朋友安安靜靜吃飯,大人們也可以好好聊天。

 

魔術師嗎?歲月可以說是最厲害的魔術師吧。下次聚會大家還不如把學生時代的照片帶來,讓小朋友們認認眼前的叔叔阿姨們是照片裡的哪個人,看看爸爸媽媽年輕時的樣子,也許比魔術師表演還有趣也說不定。

 

不相信嗎?就讓我先來貢獻一張,你看得出這是同一個人嗎?


 

Share
Tweet
Pin
Share
40 意見

 

開始玩相機與拍照以來,覺得自己有幾個部份很弱

1. 不太會拍人

2. 不喜歡接受被指定既定的主題拍攝

3. 當感覺不對時,就會拍的很糟糕

 

這一次彩色組的作業題目是“冬“,接到題目時我就想說“完了“,因為對這個題目一點都沒有感覺,且這陣子工作上雜事頗多,也沒時間好好的想該怎麼拍。加上天氣時暖時雨,完全就不是一個適合拍照的冬天景象。

 

不過作業還是要交的,拍的不好有改進空間,但是不拍那就是不負責任。所以還是找了個午後,試著到台大校園晃晃,想捕捉一些冬日的氣息。

 

看來我這隨性亂拍的怪脾氣,註定我再怎麼拍只能是一個自得其樂的素人吧,哈哈。

 

註 : 這幾張都是用Panasonic FZ50拍的

 















 

色彩喵數位彩色組其他成員


Share
Tweet
Pin
Share
42 意見

 

上個星期去參觀了一個展覽,「theFLOWmarket」,一個以概念為主的展覽。

 

「theFLOWmarket」的創作概念在於,藉由把“價值觀“與“想法“的“擬物化“,提醒每一個人自身的消費過程某個角度來看都是一種“投票“行為,因為所花費的金錢都是為那件商品背後隱藏的價值觀與思惟表達認同與提供資源(金錢),展覽中引用了作家Anna Lappe的一句話「每次你花的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Every time you spend money, you’re casting a vote for the kind of world you want. 」

 

現場展出的作品其實是把我們平日習見的各種產品包裝如利樂包、新鮮屋、寶特瓶、鋁罐、藥瓶等分成三大主題「個人」、「社會」、「環境」,每個主題裡都以一些相關的概念如“inner calmness 內在平靜“、“balance 中庸“、“Tolerance 包容“、“pollution dissolver 解決污染“…等,分別以標籤的方式貼在包裝上。參觀者可以購買這些展出品,就像我們在超市或商店裡選購商品一般,藉此一過程提醒參觀者在消費的同時,可以省思自己正在購買的除了商品本身之外,其背後還隱含了哪些的意義與價值觀。

 

我個人的感覺是,除了展覽本身所提示的概念之外,每一個參觀者其實也可以就自己的想法,思考自己平日消費的物品背後隱藏著的意義與概念是些什麼,也許結論會是很有意思的。

 

想要對這個展覽了解的更深入,可以看看「theFLOWmarket 官方網站」

 

我自己則買了一個上面貼有「更好的明天 Better Tomorrow」的小瓶子,算是在2007年的開端一個小小願望。不算貴,NT$30。

 

「theFLOWmarket」展覽

 

展出地點:明日博物館  Museum of Tomorrow  台北市市民大道三段180號(美麗信花園飯店對面)

展出時間:2007/ 01/ 04~ 2007/ 02/ 28,24小時無休


Share
Tweet
Pin
Share
17 意見

 

昨天去了SOGO BR4看看,不知怎地想起簡單生活節與《長尾理論》

 

先談談逛BR4的感覺吧,覺得與其他的大型百貨公司感覺差不多,類似的專櫃與賣場規劃所有的元素也都近似。即便有些獨家的專櫃,但是除了“品牌“的豐富度之外,並沒有讓人覺得有驚喜之處。

 

逛著逛著,我想起去年去華山藝文特區看「簡單生活節」裡的手創商品市場的一些想法。我想這些手創藝術品真正希望的應該是有適當的通路或交易平台讓對這些產品有興趣的人能夠知道、看到、找到這些商品,但可惜的是,在台灣似乎還沒有這樣一個長期經營且具規模的手創市集。所以當時在參觀「簡單生活節」時,很訝異於竟然有這麼多充滿創意與藝術感的小東西但我卻一無所知。而這也正是《長尾理論》書裡提到的情況。

 

《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的新經濟學》,書裡提到,由於網際網路無實體限制的特性,讓以往通路銷售因為“效率“決定“規模“的規則被改變,因此在實體世界難以存在的小眾市場得以在網路上被經營,甚至其累積的規模將超越大眾市場。這個效應在數位化商品特別明顯,但是實體的產品也有這個現象的發生。

 

最好的例子就是網路拍賣,舉例在Yahoo!奇摩拍賣平台上長期維持有三百多萬近四百萬件的商品刊登於5,628個各種分類之下(有許多分類你也許聽都沒聽過),拍賣的商品是以十天為一個週期由網友付費刊登,並非刊登之後就長期存在不下架。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這些商品或是5,628分類能夠維持的原因在於長期來說這些商品或多或少都發生了交易(或者網友看好它有發生交易的機會),不然賣家不會願意花時間與費用去刊登。

 

當然不只是網路拍賣,網路書店線上的數十萬種書、CD、雜誌同樣的讓任何一本還在流通的書籍有機會讓讀者搜尋與購買到、線上大型購物中心的商品總數也許比最大的百貨公司還多得多…這些都是在實體世界難以存在的“長尾“市場。若以《長尾理論》書中的統計,有高達25%以上的商品銷售量是在實體市場不會發生的(因為沒有機會被陳列),但是透過網路銷售了。

 

長尾如何形成?書中歸納出三股力量的交互作用讓“長尾“得以產生—

 

生產工具的大眾化(特別是在「內容產業」上)--拉長了市場尾巴

配銷工具的大眾化(就像網路拍賣可以讓所有人上去賣東西藉以接觸到潛在的顧客)--讓人人都有機會進入長尾市場

連結供給與需求(搜尋引擎讓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東西、各式各樣的網站或部落格、社群讓你知道各種你前所未知但有需要的商品)--幫助人們在豐沛的品項選擇中找到他們要的。

 

所以,我蠻看好手創商品將來在網路拍賣上的發展,而今年也希望能夠工作上能在這部份作一些相關的計畫。

 

為什麼在逛BR4的時候會想到簡單生活節與「長尾理論」呢?

 

我在思考的是,長尾真的只能存在於網路空間上嗎?像是信義區、BR4,這些相當好的地段蓋起了一家一家的大型百貨公司,但是每一家裡面的品牌與商品都大同小異,只是在瓜分對這些商品有需求的消費者的荷包,就像新聞中說,SOGO BR4的開幕衝擊到SOGO忠孝、微風廣場的業績一般。但是像是手創商品、或是像一些「御宅族」們喜好的各類收藏品,也許都有它一定的市場,甚至可能也有很大的潛在市場(就像我在「簡單生活節」買了一套我之前從來沒聽過的設計師的設計明信片),可是欠缺的是好的陳列空間與通路。雖然網路拍賣某個程度上已經可以滿足一部份的供銷,但是這些商品的美與獨特,仍然是親眼目睹與玩賞才可以最完整感受到的。

 

這幾年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一直是被台灣一些產官學人士掛在嘴邊的顯學,但是如果台灣一直沒能出現具規模的「手創市集」,我覺得那仍是一個假的概念。因為文化創意商品畢竟不像IC或是晶圓、電腦這般的中性,可以循台灣往年的發展模式,以外需市場為主發展,既然是“文化創意“,自然一定會扎根在自身的文化中。而沒有經過本地市場證明的文化創意產業,又怎麼可能以一個“模仿者“的角色打到國外市場?

 

很希望接下來在台北可以看到一個新的商場開始嘗試把本土的創意商品作為經營主題,比起再多一個“似曾相識“的大型百貨也許更有意義。


 

Share
Tweet
Pin
Share
20 意見

 


在這裡要祝福各位朋友,在2007年可以走出2006年大環境的陰霾,是個突破與收穫滿滿的一年。

 

也希望每一位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朋友,在2007年都可以共同盡一己之力讓台灣擺脫政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重新走出屬於台灣的路。

 

我自己的願望是,2007年在工作上可以完成我心目中想要作的幾項中程計畫,個人方面則是繼續的享受拍照與blog的樂趣,得到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

 

祝大家2007年每一天都充滿平安喜樂,所有的事都盡如你所願

 

歡迎看看拍的不好的台北101跨年煙火

 


 


 


Share
Tweet
Pin
Share
42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隨意讀】影像的詩意--文.溫德斯的《一次》與伍佰的《風景》
      • 這樣的反對到底對不對?--我對“ 反對Yahoo!奇摩與無名小站事業結合記者會 “一事的想法
      • 歲月魔術師
      • 【主題】色彩喵攝影學會彩色組作業之二「冬日午後」--拍照不必在他方(番外篇 五)
      • 【展覽】 Museum of Tomorrow 明日博物館-- theFLOWmarket --消...
      • 從SOGO BR4想起手創商品與長尾理論
      • 祝福大家2007年都是個充滿突破與豐收的一年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