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從去年到今年,我參與了由幾位朋友發起的「博雅青年講堂」的一些工作,擔任其中的Mentor,「博雅青年講堂」是以免費的方式(僅接受社會人士贊助)讓青年學生(大學生與研究生)參與,透過一年的課程,希望帶給年輕同學現有的教育之外,一些不同的學習。

 

我會想參與這件事的原因很簡單,就如同我看過的一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來自天國的喝采」裡,主人翁在家人質疑他為什麼要投注金錢與心力為非親非故的年輕人蓋練團室,他這麼說「就是因為是陌生人才要相互幫助啊。我年輕的時候到東京打拼,那時很多人教我很多事情,也給我許多幫助。但是漸漸的現在的人不這樣做了,不再幫助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人。我們的女兒才六歲,我不希望他長大之後活在這樣冷漠的世界,所以我才要這樣做,去幫助他們」(大意)

 

以下摘錄「博雅青年講堂」發起人之一楊荏傑「什麼是博雅教育」一文:

 

「博雅,最早可見於書經序以及楚辭中,我們或許可以透過生活中的兩個名詞來理解,「博士」、「雅士」。


博士,需要深入探討一門學科或是領域,了解該領域的箇中道理並從中得到獨有的創見,而這當然也必須有廣泛的閱讀與旁徵博引才可能完成,這是博士。


雅士,需要懂得欣賞人事物的美好,了解人事物的不同面向並發掘那些美善的內涵,而這奠基在欣賞者的內在修養以及心態,也就是品行與素養,這是雅士。


博雅教育,目的是希望學習者能夠有廣博的理解,美善的品格,更有觀看、理解乃至於欣賞世界的能力。美國哈佛大學在1945年探討辦學理念所撰寫的「自由社會中的公眾教育」一書中(General Education in Free Society),便主張應該培養該校的學生與博雅教育精神相同的能力,而這也大大彰顯了博雅教育的重要。這些能力包含:


(一)邏輯思考:由小知大,格物致知,由事件看出通則的能力;由大歸小,心即理,由通則推論事例的能力以及分析、組合乃至於結合創新的能力。

(二)與人溝通: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配合正直的品格以及對社會的理解,與應對的進退的方法,始能讓人妥善溝通,而溝通,正是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

(三)整合執行:結合理論與實務,觀察與假設乃至於做出有效決策與行動,發展思想與看法的具體化方法與能力。

(四)價值判斷:了解價值的差異、分別,了解自己的選擇與意義,了解選擇的方法,其後才能勇敢而真實的選擇,也因此讓生命得以因真實的選擇而真正具有價值。


博雅教育不是培養技術人才(technician)的教育,而是培養「生活人才」的教育,培養真正的「人」的教育,跟全人教育的理念十分相似,但除了內在探討自我,博雅教育更重視對世界的認識、社會的關心以及具體的實踐。


博雅教育要探求的不只是深入,更要「找到平衡」。」

 

在此刻,大家對於台灣的教育制度存著疑問與擔心的同時,我們希望透過實際去作點什麼,產生一些正面的影響。

為了希望「博雅青年講堂」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在2013/8/3(星期六)將會舉辦一場對外的公開活動「人生的策展人」邀請到以下幾位講者談幾個不同的題目: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  王偉華院長 【人生中的博雅精神】

和沛科技總經理 翟本喬 【博雅與科技--科技源於想像,如何超越科技實現夢想】

利眾公關集團董事長  嚴曉翠  【博雅與人際 -- 如何為自己的人際關係存摺儲值】(我是與談人)

網路觀察家  鄭緯筌 (Vista)  【博雅與文創 -- 如何打造自己的文創版圖】和

數位行銷專家  陳禾穎 (織田紀香)  【博雅與工作 -- 如何找到Working Smart 的核心競爭力】


活動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2013biglatea


我們的想法很簡單,除了這兩年實際接受「博雅青年講堂」教育的數十位學生之外,能夠把「博雅教育」的觀念推廣讓更多人知道,也許進而產生參與或了解的想法。所以很誠懇的邀請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您8/3下午有時間,也對「博雅教育是什麼?」有興趣多了解,歡迎您來。


也歡迎到「博雅青年講堂」的官方網站看看我們的理念與想法    http://www.latea.tw/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對我來說,街拍就是在沒有預設和計畫的情況下,在街頭憑著觀察與感受,去拍攝觸動我的畫面。也許是建築與物件,也許是人們的動態,也許是光影的交錯與對比。這種既不全然是記錄,又不太像是影像創作的拍攝方式,我覺得像是某種萃取的過程—在街頭多變而蕪雜的環境中以自己的感受與眼光,萃取出不同的畫面,嘗試在照片裡傳達出當下我的眼與心所感受到的氛圍與感覺。所以,對我來說用方便而無需多做思索的相機會是關鍵之一 --假如還要分神去做太多的設定或調整,那麼拍攝的感覺會中斷,或是漏失了遠本想要拍攝的瞬間。所以常常當我決定「今天就出門去拍拍照吧」的當下,如果不是特別想試用某部相機的話,我通常不必多做考慮,就會帶Ricoh GRD 出門。

我一直算是Ricoh GR 的忠實支持者,除了有底片版本的 GR1s 之外,從第一代的GR Digital開始一路到現在我都擁有(都沒有透過二手交流管道賣掉喔)。之所以愛用的原因很簡單,Ricoh GR Digital定焦鏡的設計和其他我所慣用的底片輕便機相同,在街拍時構圖不必考慮調整焦距視角,只需要專注去捕捉想要拍的畫面與瞬間即可,是很符合我的街拍習性的一部相機。我習幫Ricoh GR 配一條適合的手腕帶,套上小相機包就放在包包裡隨身帶著出門,到了打算拍攝的區域時,邊散步邊持續的把相機拿在右手上(套好手腕帶以免不慎掉到地上)準備隨時拍攝。比起笨重的DSLR,用GR這類的輕便相機街拍真的是一種享受。

要說街拍有什麼方法的話,我覺得也許就是盡量摸熟相機還有隨身帶相機,習慣隨時從眼前的景象裡「框」出照片,多拍(但不是亂拍),以及不斷的比較照片與自己心裡想要的畫面間的差別,就會越來越能在瞬間抓到自己要的感覺。

如果你觀察一個正在街拍中的攝影師,有時候你會誤以為他在亂拍,因為那沒有特定的節奏與目標的拍攝動作乍看之下歸納不出什麼法則。但是也許你順著他的視線,或是實際看到他拍攝的照片時,才會發現他畫面裡的世界,也許與你在同時同地所看到的有那麼一些些的不同。也許這正是街拍吸引人之處,因為同一條街道,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不同的人群,就可以拍出不同的氛圍。

也別忘了城市本身也是一個有機體,老房子會拆,新房子會完工,店鋪的更替,不同的大大小小活動的進行,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生物一般呼吸著、變化著。曾經拍下的景致,也許隔了一天再去,卻發現現場竟然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你以為哪很熟悉的區域,也許一段時間之後會讓你訝異怎麼人事全非。這又是街拍另一項吸引人的地方,我們的拍攝,都在為這個城市的歷史與演變做下記錄。未來的人們要想像曾經這個城市是什麼面貌時,這些畫面會幫他拼湊出這個時代。

先別想太多,就帶著相機出門拍照吧,你會喜歡的。(本文同步刊登於2013年7月號 SENSE 雜誌)

因為Yahoo!奇摩部落格有單張照片檔案大小的限制,所以我把最近用Ricoh GR 拍攝的照片放在Flickr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以下連結

大阪  心斎橋/道頓堀隨拍(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30007440/ 


大阪  新世界/通天閣(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30447711/


阪堺電車沿途(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37332706/


大阪  中崎町隨拍(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54915194/


大阪  空堀商店街/松屋町隨拍(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62272455/


大阪 黑門市場/千日前/法善寺橫丁隨拍
(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67877205/


大阪隨走隨拍(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38343052/


大阪  天神橋商店街(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89065637/


大阪  傍晚街道(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93697299/


大阪  商店街高反差黑白效果
(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701008460/


神戶隨拍(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676700189/


京都隨拍(Ricoh GR)
http://www.flickr.com/photos/bestguy-express/sets/72157634703180973/































Share
Tweet
Pin
Share
6 意見




近年來,可以更換鏡頭的相機除了數位單眼相機(DSLR)之外,相機廠商也針對不能滿足於一般消費級數位相機的影像品質,但又不想攜帶體積較大較笨重的數位單眼的攝影玩家推出了各種「無反光鏡,但感光元件面積較大且可以更換鏡頭」的無反光鏡相機(EVIL, 或MILC),讓拍攝者可以享受到較佳的影像品質以及視拍攝場合與需求不同自由更換適合鏡頭的彈性。自然,廠商大多也會推出各種鏡頭供選用,但除此之外,在相機歷史中累積的大量鏡頭遺產,藉著適當的轉接環,也可以因此重生,這應該是除了輕便之外,EVIL相機另一項讓我覺得方便之處。

 

雖然我本身是老相機收藏者,手上也不少老鏡頭,但是【OLD LENS LIFE微單轉接老鏡大百科】仍然幫助我在「老鏡新用」的過程中學習到許多,包含轉接環的挑選、不同鏡頭的拍攝效果與特性,以及發現了更多「原來也可以這樣運用」的技巧。書中的攝影作品也都是名家拍攝,除了實用性之外,也有賞析作品與觀摩學習的樂趣。續集【OLD LENS LIFE 微單轉接老鏡大百科 2-新銳機種╳老鏡搭配】中文版的出版更讓我一直期待的事。假如您已經擁有EVIL相機(例如Panasonic或OlympusM43的系統,或是Sony的NEX系列),也想嘗試一下老鏡頭獨特的光學表現,本書將會是非常值得您參考的指引,可以幫您省下許多找資料的時間甚至是摸索的成本,把省下的時間與金錢好好挑顆鏡頭去拍照,一樂也。


【OLD LENS LIFE 微單轉接老鏡大百科 2 - 新銳機種╳老鏡搭配】

·         作者:澤村徹

·         譯者:侯念宗

·         出版社:尖端

·         出版日期:2013年07月04日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活動] 人生的策展人 - 2013 博雅大講堂 (報名中)
      • 帶著 Ricoh GR 街拍去
      • 讓你的類單眼發揮更多可能,試試看老鏡頭吧 --《OLD LENS LIFE 微單轉接老鏡大百科 2:...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