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這陣子一直在想有關拍照的事。

試著用我熟悉的“模型製作“來類比,嘗試找出自己接下來應該嘗試努力的方向。

剛開始做模型,單純的只是因為喜歡那些“造型“。

做久了之後,就不太會只滿足於單純的“組合“,會開始試著幫模型上色。

在上色的過程裡,也會參考模型雜誌上的範例,嘗試一些特殊的技法。甚至組合、上色都已經無法滿足自己的創作慾,因此就會往“改造“、“完全自製“的方向走,追求過程裡那種一點一點形成成品的喜悅,以及完成之後知道那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作品的滿足。

當然,中間也會經過那種眼高手低的挫折—明明心裡想要做出的作品,但是因為技巧還不到,因此失敗。

或是發現自己已經一直在重複某些做法時,想嘗試新的技巧但是又沒有把握的猶豫。

回到拍照這件事來,剛開始拍照,單純的是因為喜歡相機,喜歡按快門的樂趣。

久了之後,當拍出一些自己覺得還不錯的照片,當然心裡也會很開心,也開始看一些攝影師的集子,試著找到可以參考的風格。

但我目前處的階段還算很淺(玩相機才剛滿半年,但我玩模型斷斷續續已經有十五年以上了),加上完全沒有任何基礎(沒有接受過任何攝影或美學方面的訓練),所以自然就面臨了一個抉擇—該花些時間與精力去充實技巧方面,還是繼續這樣隨手拍隨手玩。因為已經發現自己重複著某些模式,甚至拍攝的角度與構圖都一再的重複又重複。

有一次我問女友“你在看我拍的照片的感覺是什麼?“

“我可以感覺到你在拍的時候是有一些想法的,也看得出來你在構圖是有花心思的,但是也說不上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我想,意思是我拍的東西,還是少了些什麼。也許是創意,也許是情感,我不知道。

當然“創意“的部份並不會因為熟悉技巧面而一定能有所突破,但是我自己的經驗是,扎實的技巧通常會激發出執行度高的創意。

而情感的傳達與投射,似乎也需要仰賴某些技巧才能完成。

看來問題的解答慢慢的浮現了,花些時間去熟悉與磨練技巧看來還是必需的。

(只是我必須說,我真的對於把花瓣拍的鉅細靡遺、拍山拍水拍瀑布拍雪拍樹拍動物…一點興趣都沒有,看到那種超藍天超白雲超綠樹超紅花的照片我就倒胃口。所以大概一輩子都不會成為一個拍風景的攝影師)

當然我自己的“習性“也會讓整件事變得複雜,例如我愛買相機的怪癖,就讓我花很多時間去試拍不同的相機,換個角度來說就無法集中的去熟悉與發揮某一部相機的特色與性能。而同樣的,花在尋找相機與相關資料的時間越多,花在拍照與學習技巧的時間就相對的少了。

不過不諱言的,把玩欣賞一部相機,帶給我的樂趣與按快門拍照是類似的,所以我大概還是會繼續沈溺在玩賞相機的過程裡。

看來我還是繼續用自己的節奏與方式去拍吧,畢竟玩模型也都花了十幾年,買了十幾年的日文模型雜誌。相對來說在拍照上我花的時間與投資與玩模型都還不成比例,似乎也不必太急。

好友從北京帶回一本好書,作者是一位大陸攝影師趙嘉,書名《兵書十二卷—攝影器材與技術》,看來該花些時間好好讀一讀先…


 

Share
Tweet
Pin
Share
43 意見

 

我通常都不怎麼過生日,不過今年倒是收到了一份很特別的生日禮物。(基於低調原則,就不特別透露是哪一天了)

同事James的專長是畫漫畫,所以畫了一幅“殺手老查“(我的英文名字是Charles,同事都叫我老查或查大叔)送給我,真是超感動的。

漫畫中James 不忘把我的“重要特徵“--鬍子、黑金剛手機凸顯一下,而整體造型走我日常最愛的台客路線,唯一與事實不符的地方,就是畫的太瘦了,哈。

看來我該買副墨鏡,會更符合殺手形象...

Share
Tweet
Pin
Share
60 意見

 

所謂「德不孤,必有鄰」、「英雄所見略同」,我會想到“應該要有本LOMO書吧“,別人自然也會想到。

好友Chade剛從北京回來,幫我帶了本中國大陸出版的LOMO書回來,書名是《快樂撫摸—享受自己的LOMO生活》(ㄟ…怎麼覺得書名有點“A“啊)

 

仔細看看,封面採局部上光加上書名字體壓凸,算花了些心思。而定價在大陸書中也不算便宜,要價人民幣29.8元(折台幣約130元),翻開一看就稍稍有些失望,紙張採用比較普通的雪白道林紙,文字部份是單色(洋紅色)印刷,因為採用的字體較細,閱讀上稍稍吃力。而彩色照片部份因為紙張的關係加上也許印刷時沒有特別調較,因此色調不夠飽滿。

 

全書共128頁,內容包含以下部份

 

1.      LOMO簡史

2.       LOMO 機型介紹--介紹LC-A, Super sampler, Color Flash Holga, Colorsplash, POP 9, Fisheye一代, Agat 18K半格相機等七款LOMO相機(咦,怎麼少了CMEHA 8M跟Lubital 166 TLR等機型?)

3.       LC-A深度介紹(使用方式、小技巧)

4.       LOMO的反思—與數位拍攝比較

5.       LOMO常見問題

6.       三位LOMOGrapher的作品(以照片為主、搭配簡單的文案)(這部份就佔80頁)

 

說起來,跟我心目中已經擬定的內容大綱相當接近,只是我已經落好的章節規劃裡還放了LOMO玩家訪談等其他內容,所以作品賞析不會放那麼重,但是會多一些“拍LOMO的哲學“的東西。

 

不過在看了這本LOMO書之後,陷入一種兩難的局面—

 

繼續作—但是已經有別人先做了,感覺好像有種“抄襲“的意味

放棄—但是還是有一些題目是我想作而別人沒作的,這樣放下有些可惜

 

看來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我的LOMO圖文書企劃
 

Share
Tweet
Pin
Share
27 意見

 

昨晚接到友人工頭堅的電話“有件事需要麻煩你,我有一位攝影師朋友,他拍過電影“花與愛莉絲“的劇照與海報,最近接到一個Case需要找一個30歲上下,有點藝術家氣質的憂鬱中年男子當Model, 我就跟他推薦你了,你可以打個電話給他約個時間讓他看看你嗎?當作是casting“

 

“咦?工頭你自己就很適合啊,哪還需要找別人“

 

“ㄟ…他是希望多看一些人再決定啦,就麻煩你咯“

 

哈,反正我本來就是喜歡生活裡有些小插曲,於是膽粗粗的就打給攝影師了。敲了一下時間發現他還蠻趕的,擇日不如撞日,就約了晚上11點在誠品信義碰面。

 

我先到,所以又去了我最愛的四樓日文書店看攝影集(這也是我約誠品信義的主要目的)。

 

過了一會攝影師也到了,解釋這個案子是某家出版社的委託,有點像是“紙上電影“的概念,要在幾頁裡用影像說完一個故事。而他今天casting已經見了四個“型男“了(包括工頭堅),攝影師說“不如就在這裡你讓我用數位拍個兩張,我回去再跟編輯討論好嗎?“不知為什麼我突然覺得整件事很好笑,所以像個傻子似的一直笑,結果完全沒有“憂鬱中年男子“的感覺,後來勉強擠出“憂鬱感“,當時其實腦子裡一片空白…

 

正事就這樣結束了,接下來就開始聊攝影這件事,我跟攝影師解釋我是今年開始迷上拍照,而因為喜歡相機,像瘋子一樣的買了一堆相機…“你一定要找機會用用Leica M6拍拍看,之後你應該就會鍾情M6而不再想要用其他的相機了“(喵大,他跟你是一國的喔)

 

而他也稍微聊了一下他對攝影的一些想法、對底片機與數位機的看法、比較了一下台灣與日本的環境與業界,以及因為這次的Case感覺到台灣與日本出版社要求程度的不同等等…(對了,在誠品日文書區有他的一本作品喔,是與另一位作者合作的圖文書)

 

聊著聊著誠品也要打烊了,結束了這段愉快的談話,對我來說真正有意思的事反而不在Casting,而是可以很輕鬆的聽攝影師談他的工作、對攝影的一些想法…,至於到時會不會接到那個case,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因為我還是覺得工頭堅本人最適合)。

 

是為記。

 


 

Share
Tweet
Pin
Share
24 意見

 

對於色彩喵所翻譯的這篇為何你的相機不重要--給想要拍出好作品的攝影同好,我自己有另一重體會。

在去年的此時,如果你告訴我“你明年會買七十幾台相機喔“,我一定會說你是神經病。

結果,今年發神經的是我,女友前天還認真跟我說“你可以停止買相機這種瘋狂行為嗎?“

的確,看在別人眼裡,是蠻瘋狂的,我自己也知道。因為我以前也這樣說過我的好友。

我有一位好朋友,認識20年了(啊,一不小心又洩漏我有多老),他非常喜歡攝影。常常在閒談中,跟我說他又在ebay標到哪一顆鏡頭之類。而他是屬於認真型的攝者,一點一滴的充實攝影相關的技法與理論。有一次他很興奮的跟我說,他終於狠下心買了哈蘇相機,當我問了價錢之後,第一句話是說“你瘋啦!“

印象裡一機一鏡,二十幾萬。

不過看著好友之後經常清晨四點起身帶著他的哈蘇上山拍日出,我可以了解他的確是熱愛攝影。他想用他喜歡的器材去做他所愛做的事,這不算是瘋狂,而是某種執著。

但我就不太相同,我的起點是為了“相機“,嚴格的說,是相機的工藝之美。我在挑選每一部收藏時,都有當下的一個理由。拍照對我來說,反而是因此得到的附加價值。

我開始試著從觀景窗看這個世界,也開始試著從日常視為理所當然的平凡景致裡萃取出某些我想要留下的畫面。

我想我追求的不一定是“拍出好照片“,我追求的是“好好玩我喜歡的相機“,與“好好享受按快門的樂趣“。

因此對我來說,用一部我覺得有意思的相機拍照,與拍出什麼樣的照片,同樣重要,因為那都是我樂趣的一部份。

所以色喵大啊,我想我雖然相當同意這一篇文章,但是我還是不會因此而懺悔的,因為這篇文章要溝通的對象,本來就不是我啊

我還不算是一個想拍好照片的攝影同好,我充其量只是一個想好好玩相機的怪咖罷了,哈哈

 

(本來應該繼續寫“日本攝影雜誌“的介紹,但是因為之前寫完的一大段因為存在便宜但品質不穩的記憶卡裡完全不見了,一時無心重寫,又因為色喵大這一篇文章的確不賴,先插花推薦一下)

 

 

Share
Tweet
Pin
Share
22 意見

 

在開始迷上拍照之後,除了會在網路上找各類的相關資料之外,也開始找相關的書與雜誌。由於我不太算是一個“正統“的攝影愛好者(跟一般攝影愛好者相反,我是從收集相機開始迷上拍照的)—我對於鑽研技法沒有太大的熱衷、對拍美眉沒有太強烈的興趣,而選擇相機的取向則以 “歷史“、“造型“、“特殊性“為優先考量。因此台灣現有的一些攝影雜誌都不太能滿足我的需要—主要以技巧的探討與最新器材的介紹或測試報告為主,以及一定會有的人像(主要是美女)攝影單元。

因此、我最常去誠品信義翻閱一些日文的攝影書,雖然我並不懂日文,但是由部份漢字與英文中,也稍稍可以猜一下內容。在這個半翻半猜的過程裡,也買了幾本我自己覺得不錯的雜誌。

我買的這幾本雜誌,有幾個共通點:

1.        設定的對象是初學者,或是以女性為主

2.        創刊時間都不太長

3.        器材以傳統底片相機或是輕便數位相機為主

4.        內容主題中“生活感“很強,訴求“隨時隨地隨手拍“

5.        技法不是重點,攝影的“趣味“才是重點

我個人有一個理論是,從書店的雜誌架,你就可以讀到那個社會的“趨勢“,原因是,只要嗅到有需求,出版社創造一本雜誌並不難(與書相比的話),而廣告版面則又可以支持雜誌的營運—為何廣告主會買那本雜誌的版面?若以分眾主題的雜誌來說,一定是因為認為那本雜誌可以幫他接觸到最多的顧客或潛在顧客。

所以我猜想,為何日本在這一兩年有這麼多本以攝影初學者為訴求,報導主題與其說是攝影技巧,倒不如說是“攝影在生活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所以強調的是生活感以及趣味的雜誌?原因應該是,因為數位攝影器材的普及—幾乎大多數人都有數位相機或照相手機,讓有些人開始想“除了亂拍,我還可以怎麼拍/拍什麼?“,甚至進而去反溯攝影的源頭—底片攝影。而這些人的疑問與對相關知識的渴求,讓出版社開始去出版這方面題材的雜誌。

當然,我只是從我在誠品或是其他日文雜誌店看到的東西做出這樣的推測,難免失之於武斷,但是這卻也刺激了我結合我今年迷上拍照的親身體驗,有了“做LOMO書“的念頭(待續)


 

Share
Tweet
Pin
Share
20 意見

 

突然發現已經寫了99篇,雖然數字沒有什麼意義,不過不能免俗的,在這第一百篇,想整理一下一些心情。

(說起來還真無聊,本來這一篇已經計畫要介紹最近買的幾本日本攝影雜誌,文章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卻非要讓他成為第101篇)

說起來會開始所謂的“寫東西“還真的算是意外一場,在2000年的4月16日,「明日報個人新聞台」推出半個月後,我當時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工作。身為一個網路工作者,難免對於“網路“到底能成就什麼事頗感興趣。而當時比較熱門的個人網路應用撇開電子郵件不說,除了討論區、聊天室、個人網頁之外,在台灣還沒有所謂的blog,因此“個人新聞台“讓我想去探究“到底那是什麼?能做什麼?“於是,就開始了我的“書寫之旅“。

說真的,在學生時期我忙著打工賺學費養家,從來就不是所謂“文藝青年“者流,而畢業後雖然一大段時間都在出版業工作,但是所寫的“東西“(文案、企劃案、新聞稿)都是為了工作而寫,這類的文字都有一個很明確的目的要達成,也不需要參雜什麼私人感情進去,可以說就類似村上春樹在“舞舞舞吧“裡形容的,是一種“文字的除雪工作“,我做起來很順手,也還算專業,但是那只是工作,“It’s business, Not for personal“,與我的生活沒有什麼關係。

而新聞台開張之後,總不能在上面寫企劃案或文案吧?於是我開始試著寫一些讀書心得、電影觀後感、心情雜感。現在回過頭去看當時寫的文字、還真的蠻…爛的(當然現在寫的也並不算好)。不過寫著寫著倒也寫出興趣來了。

還記得當時在開台滿一週年時有件小趣事,當時一位朋友在我慫恿之下,跟我差不多同時也開了新聞台。而在我們兩個人都要滿“週年慶“時想說週年慶應該寫些特別的,於是約好各寫一篇“情色小說“,結果我如完成,但是朋友卻黃牛了,我反而自己多寫了一篇,兩篇各自以男與女的角度寫同一段關係與同一個場景,事後在讀了《冷靜與熱情之間》後,發現自己原來曾一手包辦了“情色版“的《冷靜與熱情之間》,哈。

一路寫來,多半都還是寫一些自己讀的書與看的電影,偶而夾雜幾篇生活雜感。一直到在一段戀情中慘遭滑鐵盧,為了紓解自己鬱鬱難平的心情,我開始把書寫作為一種自我治療,我把當時心中的疑問、感觸、思考,透過文字試著轉化與發洩,而在三個月之後,我發現我已經可以走出一些心情,重新開始。所以之後當有朋友在遇到人生中難以化解之情結時,我總會勸他開始寫東西,因為這是我自己親身經驗有效的療法。

之後開始與現在的女友交往,為她我曾寫過自己覺得蠻可愛的幾篇小文(為了避免遭譏“肉麻當有趣“,我並不會在這裡洩漏是哪些文章),甚至在後來有兩次因為某些緣故寫小說時,也都把她寫進情節之中,所以可以說她是除了我自己之外,最常出現在我的文字中的“主角“也不為過。而今年開始迷上拍照之後,她也順理成章成為我最常拍的人物了。

從新聞台一路寫到blog,今年最大的突破當然是我開始迷上了拍照,加上Yahoo! Blog又有無容量限制的相簿,所以反而照片的數量比起文字多得多,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事之一。

慢慢發現,雖然我說不出每篇文章裡假設的讀者是誰,但是我有察覺到我是本著“這是寫給某人看的“的態度而寫。這某個程度上,也為不善交際形同孤僻的我來說開闢了某種心情上的出口,有點像是寫信給某位友人一般,我寫著這些文字,像是透過鍵盤在喃喃自語一般。

我應該會繼續透過blog喃喃自語下去,在這裡也跟常來看的朋友們說聲謝謝,之後也還請多多指教了。


 

Share
Tweet
Pin
Share
55 意見

 

1990年發售的Contax T2可以說是“高階輕便相機“的先驅。繼承傳統RF相機的傳統思惟,同時注入了電子科技所帶來的方便性,加上Zeiss T*鏡頭的加持,即便是十餘年後的今天,Contax T2仍一直是攝影愛好者兵器譜中不可或缺的名器之一。Contax T2讓其他的相機製造廠後續紛紛推出與其一較高下的高階輕便相機,為相機發展史開出了新頁。

我入手的這部Contax T2狀態不算太新,主要是橡膠護皮有些使用上的痕跡,但是鈦金屬機身則沒有什麼損傷。也因為如此我反而可以更放膽的使用而不必患得患失是否會對機身造成磨損,拍起照來心態輕鬆的多。

個人很喜歡Contax T2調整光圈的方式—直接旋轉鏡頭的護環即可,蠻類似老RF相機的味道。而另一大優點是 : 手動調整光圈時相機就脫離閃燈模式,且每次開機無須重新設定,這對經常隨手搶拍的我相當方便,不必重開機後一定要再設關定閉閃燈模式,方便性上跟我的另一部愛機Ricoh GR1s近似。而開機也相當方便,右手大拇指將旋鈕轉到AF即可,單手就可以開機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Contax T2還是稍稍大了些、重了些,不過我的巨掌拿起來倒覺得相當趁手。而T2的方便性也讓我一開張就不能罷手拍了三四捲底片,對我來說算是一部讓我蠻能享受拍攝樂趣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如同其他前輩所說,有Zeiss鏡頭一貫的濃郁,有別於RICOH GR鏡頭的冷冽,是我自己比較偏愛的調性。

個人一向不覺得拍照就必須無止境的追求器材,但是對於各種相機卻又不斷有著想擁有把玩的渴望。這兩種想法也許互為矛盾,但是在玩賞並實際使用Contax T2或是RICOH GR1s這一類高階的輕便相機後,某個程度上得到了整合。我相信我應該不可能往不斷追求什麼“銘鏡“的路上走,但是擁有一部部稱手好拍的好相機,仍然會是我的慾望之一。

看看Contax T2的拍攝效果

 

 

 


 

===================  廣告時間  ===================




除了可以在這裡看我的玩物志之外,
也歡迎您看看我的書「愛上老相機」

點此-博客來網路書店「愛上老相機」
Share
Tweet
Pin
Share
53 意見

如果以勞保卡上的工作年資來看,連學生時代半工半讀一起算,我已經工作了18年左右(已扣掉了中間待業轉業的時間)。

出社會之後,我的每份工作間都接的很緊,唯一一次休的比較久的也不過是一個月的時間。之後經常都是離開一個工作之後休息三天到一個星期又會開始投入新的工作。

而年假,也多半都是送給公司居多。“工作狂“的名號,已經跟著我很久了。

但最近,不知怎地,很強烈的想離開“工作“,給自己一段長長的休息。

原因之一是,我已經在現在的工作崗位四年了,在歷經了與競爭者的數年鏖戰、今年競爭者宣佈退出台灣、以及最近我們的服務邁向了新的轉折,看起來到明年第一季,應該就會大勢底定,而我也幾乎算是從頭到尾完整的經歷了這一切。

倒也不是說已經沒事可做,如果根據我目前心中對工作計畫的藍圖,還有一項大工程應該還需要一兩年才能有所小成,而如果真的能如我所想建構完成,也是一件很有趣兼具有意義的經歷與體驗。

只是,突然覺得倦了。人生裡可以做的事太多,倒也不一定非得做太有意義的大事。接下來的工作,相信即便沒有我也還是有其他人來完成。

而且,環境已經悄悄的改變,也漸漸有種自己的某些堅持已經“不合時宜“的感嘆。與其勉強自己去接受自己不一定認同的事,還不如在適當的時間悄悄的退場。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打算做什麼?我唯一想到的事,是去中國走一趟,好好的拍拍照,拍下中國的好山好水。

尤其很想去搭最近才通車的「青藏鐵路」,感受那種一個人處在自然中的渺小。

唯一會牽絆我難以決心遠行的原因應該就是女友吧,所以也許會“縮水“成為“319鄉走透透“,呵呵。

啊,在那之前,還得找時間把LOMO書完成才行…


 

Share
Tweet
Pin
Share
71 意見

在老一點的香港電影或港劇裡,都會看到俗稱“水壺“、“黑金剛“的老式行動電話。

由今天手機已經可以做到厚度不到1 cm的眼光來看,可以說是相當巨大笨重。雖然在電影裡用此類手機的多半不是什麼好人,但是因為帶著種“囂“的氣味,也算是一種獨特的style。如果真的要比喻的話,有點像一位香港男演員張耀揚慣演的角色給人的感覺。

而我最新的玩具,就是一隻黑金剛大哥大,可不是擺著好看的老古董喔,而是“舊瓶裝新酒“,既有MP3鈴聲又有照相功能的彩色螢幕黑金剛。

有人覺得這樣的機款有種“台到最高點“的俗艷氣息。就有同事問我“有沒有螢光棒功能啊?“對不起,並沒有。

你也許會疑惑“怎麼還有手機廠會做這種手機?難道是「複刻版」?“,非也。這可是大陸廠商不知哪想到的怪主意,收購Moto的低階手機,然後配上自行開模生產的黑外殼,就變身成一隻具有“黑金剛“外型的手機了。

你問我為什麼會想買這樣的手機?好玩啊。就像有人帶老式電話聽筒造型的免持聽筒一樣,玩那種“復古“的感覺。想像一下坐在星巴克看書喝咖啡,桌上擺著這樣一隻大哥大,偶而接起電話聊個幾句,應該還算蠻有趣的一種景象。

昨天去高雄,認識了兩位自己設計與製作嘻哈風格服飾的七年級小朋友,一看到我這隻黑金剛,直呼“超屌“,的確想像一下帶著網帽、穿著寬大的T恤與大了好幾號的牛仔褲,再拿出這款黑金剛,感覺還真的蠻嘻哈的,看來兩位嘻哈少年兄應該會是下一位顧客了。

同事的反應都是“笑我太瘋癲“,但女友看到我的新玩具卻說“我也要一隻!“,真是難得遇上知音人啊… 

再補充 : 剛剛跟六個朋友碰面吃飯,結果大家看到這款大哥大嘖嘖稱奇,結論是...團購6隻!責成我明天協助訂購...看來「黑金剛」流行風潮正在醞釀當中,想買的要趕快喔

想找黑金剛?很簡單,到拍賣上看看

套上專用皮套的黑金剛,感覺夠復古吧


 

Share
Tweet
Pin
Share
208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關於拍照
      • 最特別的生日禮物--殺手老查
      • 中國大陸的LOMO書--《快樂撫摸—享受自己的LOMO生活》
      • 生活小插曲--一次非正式的casting
      • 【推薦】為何你的相機不重要--給想要拍出好作品的攝影同好
      • 【玩物志】介紹幾本日文“輕“攝影雜誌(之一)
      • 【百篇雜感】透過鍵盤的喃喃自語
      • 【玩物志】--高階輕便相機的先驅者 Contax T2
      • 心情雜感
      • 玩物志--復古造型黑金剛大哥大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