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在郝明義先生的《工作DNA》書裡讀到一句話「止謗莫若無辯」,意思是當遭到流言莫須有的攻擊時,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不要辯解。
郝先生的意思是:譽之所至,謗亦隨之。所謂的「謗」通常都會挑當事人最介意的點來造謠,設法讓受謗者因為發怒而犯錯,所以最好以「無辯」應對。文章最後還說「只有完全不辯才能體會不辯的作用」。我那時雖有點似懂非懂,不過還是把這句話放在心上。之後有一次我很尊敬的一位長官被流言所擾,我把那一段給他看,雖然我不知道他心裡怎麼想,不過的確他之後就平常以對不多做什麼爭辯,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多年之後,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常看到社群常有的大小論戰,甚至自己也捲入過一二樁時,的確也體會到無辯的難(我有時還是會想說明兩句),與無辯的道理:
不是事實的事,通常時間能證明大半
現在更容易從社群平台中拼湊出一個人的真實面貌
會相信謗言的人,本來也就不會是你三言兩語可以說服的,不必勉強
唇槍舌戰只會把事情弄糟、注目度搞大
花在處理謗言的精力與時間,大多可以運用在更好的事物上
也許你會說「這口氣我怎麼咽的下?」
其實你會發現,世事紛擾,聽到的、幫腔的常一下子就都忘了,不需要自己一直記著,甚至幫著越演越烈。
不過比起過往,要做到無辯,面對社群媒體上不明就理卻又愛你言我語評論的郷民,的確是難。不過處處有熱鬧可看,如果這處冷,鄕民自然另往他去。
也許您未必認同,不過請不要「那就來毀謗老查實驗看看好了」,真的,謝謝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