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我想應該不必用太多文字介紹這部鼎鼎有名的輕便相機—Fujifilm Natura Black 。因為Natura Black算是蠻近期上市的一部輕便相機,也許很多朋友也許手上都有一部。知名的攝影社群網站【IN 硬攝影論壇】上已經有超過2,000 篇有關Natura S Black 的討論、分享與貼圖,相信看各方英雄好漢們的推薦與討論會更能夠感受Natura Black 的過人之處--

 

IN攝影論壇 創下歷史新頁@ 月光機NATURA BLACK F1.9同學會

 

Fujifilm Natura Black 於2005年二月發表,是Fujifilm Natura S 的限量“分身“,與Natura S 同樣的使用Fujinon Super EBC 24m m f1.9 鏡頭,並且有專屬搭配Natura 1600 高感光度特細膩粒子底片的特殊設計(夜間拍攝在裝了Natura 1600底片時無須閃燈輔助仍能清晰明亮,也因此得了“月光機“的美名)。Natura Black 與Natura S 除外型不同之外,Natura Black 多了EV補正的功能(正負 2, 以0.5 間隔調整),因此讓Natura Black 受到一些較專業的拍攝者的青睞。而搭載輕便相機中少見的f1.9, 24mm 大光圈超廣角鏡頭,此一“獨門武功“也彌補了Natura Black 缺乏手動調整模式的侷限,使其在輕便相機銘機群中能佔有一席之地。

 

Natura 系列除了定焦的S 與Black 之外,也有變焦的兄弟版Natura Classica 與Natura NS,使用的是Super EBC 28mm ~ 56mm f2.8~f5.4 鏡頭(Natura Classica有EV 補正,Natura NS 則無)

 

不過可惜的是,Fujifilm Natura Black 已經在2006年停產了,也因此不但價格飆高且還一機難求。一眾兄弟機也都於之後陸續停產,所以想要體驗月光機的傳奇,除了考慮入手市場上價格已經飆漲的剩餘新品之外,大概只能寄望網拍二手市場了。

 

實際在拍攝時我個人覺得有個缺點是Natura Black 的觀景窗太小,且是經過折射非直接透視(遷就閃光燈的位置),因此構圖有點困難(角度關係視線容易被遮蔽)。加上24mm的廣角非我習慣拍攝的焦段(個人偏好35mm),所以雖然月光機已經入手一年多,但是還是第一次拍。

 

豬頭的我在這捲處女拍時竟然沒有關掉時間註記,所以所有的照片都印上了日期…。為了不破壞畫面,所以背景單純的我都用“小畫家“修掉了,修不掉的就請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Fujifilm Natura系列官方網站

看看Natura Black的拍攝效果

 


 


 


 


 



 

===================  廣告時間  ===================




除了可以在這裡看我的玩物志之外,
也歡迎您看看我的書「愛上老相機」

點此-博客來網路書店「愛上老相機」
Share
Tweet
Pin
Share
33 意見

 

有一次在逛誠品信義的時候,發現一本有趣的書,作者是日本一位攝影家兼畫家赤瀨川原平。整本書主題由赤瀨川先生介紹各種古董相機,配上赤瀨川先生素描的插畫。不過因為我不懂日文加上整本書以文字為主,想了想還是沒買。

而年初的“日本カメテ“雜誌附贈的2007年曆,就是由赤瀨川先生所繪製的插畫,今天在整理東西時發現了,心血來潮也試著用鉛筆畫了一幅,"Model“是我蠻喜歡的蘇聯老相機FED-4。畫的不怎麼樣,不過是好玩罷了。

下次也許可以嘗試用細簽字筆畫畫看,不過大概也要等再有長假加上閒情逸致才有機會了。

(對了,附帶說明一下,我沒有學過畫,純粹是畫好玩的)

 

 

 

2007年1月號“日本カメテ“附錄年曆封面與內頁插畫


Share
Tweet
Pin
Share
16 意見

 

我想喜好底片相機的同好應該都有留意到一個消息,就是Fujifilm 在2006 年10月30日發表了搭載焦距28mm F2.8 Super EBC Fujinon 鏡頭,限量發售8000台的Klasse W 輕便相機(上市日期則為2006年12月)。而相信玩底片機一段時間的同好也相當清楚,Klasse W 是部“後繼機種“,前身為2001年推出的Fujifilm Klasse,而這也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

 

Fujifilm Klasse 搭載的是38mm F2.6 Super EBC Fujinon 鏡頭,可手動設定光圈或選擇程式曝光。另外也可以手動調整對焦距離(轉動機身正面的旋鈕即可),以及EV+-0.5~1的包圍曝光(設定曝光補償值後按快門,相機會拍三張)。以旋鈕為主的操作界面與簡單的按鍵,既滿足手動設定的需要但使用上又不會太複雜,是一部兼具專業性與操作簡便的高階輕便相機。加上鎂鋁合金材質機身與復古風設計,稱的上是部內外兼修的銘機。

 

由外型上可以發現,Klasse 與Klasse W 有著近似的外觀,不過Klasse W 的蒙皮設計更有古典味,以及機身正面的焦距調整旋鈕改為曝光補償設定,但仍可以一眼認出這兩部相機的關係。

 

Fujifilm Klasse也有一部攣生兄弟機—Rollei AFM 35,唯一的差別僅在Rollei AFM 35 搭載的是HFT鍍膜的S-Apogon 38m m F2.6 鏡頭,其他在外觀與功能上均與Fujifilm Klasse 完全相同。

 

Klasse W 的價格實在有點貴(大約要NT$25,000左右),而Klasse 雖然因已經停產少見,但是價格應該只有Klasse W 的一半不到,想要體驗Fujifilm Super EBC 鏡頭色彩自然、通透、立體感十足等特性的攝友不妨可以留意一下拍賣或二手市場裡Klasse 的蹤跡。

 

Fujifilm Klasse 官方網站

 

看看Klasse 拍攝的效果

 

 


 

 



 

 



 

 



 

 



 

 




 

===================  廣告時間  ===================




除了可以在這裡看我的玩物志之外,
也歡迎您看看我的書「愛上老相機」

點此-博客來網路書店「愛上老相機」
Share
Tweet
Pin
Share
31 意見

 

 

在逛朋友的Flickr 時發現他有張圖片作成像雜誌封面的效果,一問之下發現原來他是透過一個網站 fd,s flickr toys 裡的“ Magazine Cover“工具做的。

 

Magazine Cover 提供了8 種簡單的版面範本與七種字形供挑選,不過可惜的是還不支援中文(無法顯示中文字)。只要上傳一張照片,再透過簡單的編排,就可以做出一張類似上圖的雜誌封面

 

順手把昨天在新光三越附近隨手拍的一張照片試著玩玩看,嘿!還蠻有樣子的。不過做完之後想想,其實用「小畫家」好像就可以了嘛...

 

如果有在使用Flickr的朋友,fd,s flickr toys  也提供了製作flickr Badge (Profire Widget)  的小工具,因為flickr提供的是Java script的語法,而Yahoo!部落格不接受JS,用這個工具就可以做出Yahoo!部落格可接受的flickr badge 放在你自己的blog的邊欄或文章裡--

 

水平式

 

垂直式

 

 

其他還有像是製作CD封面、電影海報或幫照片加框等工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玩玩看

Share
Tweet
Pin
Share
87 意見


 

除了隨身總是會帶底片機或是GR Digital之外,在公事包裡也固定會放一部輕便型的數位相機。因為在工作上有時會有需要拍促銷廣告所需的商品圖或是會議後把寫在白板上的討論過程拍下來作為會議記錄。之前放在身邊的是Kodak的V570 雙鏡頭數位相機,的確23mm 的超廣角在旅行時拍風景是蠻不錯的,但V570 因為沒有防手震功能且常用的一般焦段那顆鏡頭最大光圈只有f3.9,當光線不足時難免會因為震動或是被攝物的移動而產生模糊,對喜歡隨手拍不愛帶腳架的我來說難免覺得不那麼方便,所以起了換機的念頭。

 

在survey了幾部之後,決定以Panasonic 的產品為主要選擇,原因是一來Panasonic 主打的就是光學防手震,且水貨的價格不貴,加上28mm的廣角在應用蠻有彈性。而原本很屬意的Fujifilm系列因為他使用XD記憶卡,只好放棄(不想再多買另一種規格的記憶卡)。在FX07 與LX-2 間猶豫了一陣子之後,選了可以手動調整的LX-2,畢竟可以手動調整光圈與快門在拍攝時比較能夠嘗試某些自己想拍的效果。而LX-2 所搭載的影像處理引擎Venus III 與我另一部FZ-50 是相同的,想說既然已經滿意FZ-50 拍出的照片,那麼就不必擔心LX-2 會有太大差異。而在Yahoo!奇摩拍賣上找到水貨的價格是$12,500,算起來比我去年買Kodak V570 的價格還低,果然數位的東西只會規格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

 

在此就不詳細介紹LX-2 的規格,不過稍微提一下它的ISO 最高可至1600,雖然數位相機在高ISO 時的雜訊總是令人難以接受,但是若遇到在光線不足時有些非拍下不可的動態景象時,防手震+高ISO就可以幫上忙。且Venus III 在抑制雜訊上已經比之前的影像引擎好得多。

 

而經常留意相機市場的朋友應該就知道,LX-2 有個攣生兄弟—Leica D-Lux3。除了外型上稍有不同(Leica D-Lux3 拿掉了鏡頭左側的防滑握把,外觀走簡潔路線)之外,所有的硬體規格與LX-2 完全相同,但“據說“軟體稍有不同,在色彩的表現上有小小差異。不過在價格就高出LX-2 整整一大截,若以公司貨對公司貨比較,D-Lux3 比LX-2 整整貴了近一萬元,甚至D-Lux3 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兩部水貨LX-2 還有找。但仍有不少人對Leica D-Lux3 趨之若騖,已經不只一個朋友表示即將敗入Leica D-Lux3或是是預算夠的話一定以Leica D-Lux3為首選,不會考慮LX-2。只能說Leica這面金字招牌還是有它一定的魅力吧?而朋友說“老查你如果有錢的話應該也是會直接買Leica D-Lux3 吧?“,我只是淡淡的回答“完全一樣的東西因為掛的品牌不同價錢就差了一萬,我即便很有錢也應該不會沒了腦子吧。“ 不過這純粹是我個人的窮酸偏見,請支持Leica D-Lux3 的朋友不要來罵我。

 

趁著今天去西門町買模型時用LX-2 拍了幾張,天氣雖然陰沈,但是LX-2 在色彩的表現上還是不錯,看來這部隨身機應該可以陪我好一段時間不必考慮換了(此言小小心虛…)。

看看Panasonic LX-2 的詳細規格

 

數位視野對LX-2 與D-Lux3 的測試比較

 

Panasonic LX-2拍攝效果


 


 


 


 


 


 


 


(這一張是晚上拍的,靠的只是路燈的光線)


Share
Tweet
Pin
Share
22 意見

 

不知不覺的,玩相機與拍照也已經滿一年了。記得去年也是在過年假期時,帶著LC-A開始拍下第一捲底片,之後就一直沒有停…

 

這一年來,光是拍底片也已經拍了三千多張,而收藏的相機也已經有百部之譜。當然真正有意義的不是這些數字,而是在數字背後的行為所產生的意義。的確在這一年之中,拍照以及玩賞老相機,已經取代了收藏模型與玩具,成為我最主要的嗜好。甚至連閱讀行為也受到影響,相機雜誌與網站,攝影集變成我持續關注的閱讀主題之一,走進書店裡不自覺就會走向攝影相關書籍的書架。也因為開始玩拍照認識了許多新朋友。

 

而隨身帶相機與隨手拍,也讓我在2006年中工作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裡,有了抒壓的管道,以及抽離工作時讓注意力可以很快的找到轉移的對象。

 

也許除了照片本身之外,拍照帶給我的,是讓我有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吧?不只是在透過觀景窗望出去的景象,以及我會選擇什麼樣的景物放進那框框裡,甚至在面對各式各樣的相機時處理自己面對慾望的取捨與掙扎(雖然好像從我買的相機看起來似乎完全沒什麼取捨似的,不過相信我,中間的確有過一次又一次在面對想要一部相機的強烈慾望時不斷的自我對話與爭辯),都讓我因此而改變或建立不同的價值觀。而持續的欣賞照片與相機的工藝設計上,無形中也讓我自己的美感素養得到許多刺激與洗禮。

 

也許除了拍照的技巧沒有太多長進之外,在拍照這件事情上,我的確獲得很多。

 

我想也許我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專業的攝影師,不過拍照將會持續的在我之後的生活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也許我會一次又一次的拍攝相同或類似的景物,因為就是那些景物讓我一次又一次的想按下快門。所以也許我不會在乎我拍的東西是否獨特或是創新,也不會很想去旅行追求異地的獨特美景,因為對我來說,拍照不是創作,而是為生活以及某些感覺存留某種記錄或是痕跡。

 

無論如何,這是個收穫很不錯的第一年,而我相信,這還只是開始而已。

 

 

歡迎來看看我的Flickr(雖然跟部落格相簿幾乎是重複的...)




Share
Tweet
Pin
Share
26 意見

 

花了幾個假日,看完日劇“熟男不結婚 (結婚できない男)“

 

之前其實只看過阿部寬擔任配角的幾部日劇如“HERO“、“西洋古董洋果子店“,反而由他擔綱主演的“東大特訓班“就沒看過。而這次會想看這部日劇,純粹是因為他的主題—不結婚的男人,以及同事說的“你除了講話不像主角桑野這麼不中聽之外,其實個性跟主角還蠻像的!“,就好奇的找來看看。

 

一看之下,發現…好像還真的有點像…,主要像的地方,是某種對生活裡某些小節無視於他人眼光的近乎偏執的堅持,以及在談話中對於自己所喜歡的東西開始會不自覺的碎碎唸各種相關的知識與典故(這個blog裡,不就有一大半的文章都是這樣行為的文字化展現嗎?)。

 

整齣戲描寫一個40歲還沒結婚的獨居建築師桑野信介的故事,阿部寬在詮釋這個個性孤僻不擅表達感情的中年男子時演得蠻用心的,試著透過一些刻意為角色所營造的小動作或是表情傳達角色的性格,雖然也許有人會批評他還是演的還是稍有斧鑿痕跡,不過我覺得就一齣生活化的連續劇來說已經是蠻不錯了。

 

我個人的感覺是,編劇應該有受到電影「愛你在心眼難開 Something's Gotta Give」的影響,因為阿部寬的角色性格可以看得到“愛你在心眼難開“裡傑克尼柯遜所飾演的獨居小說家的影子,而一些人物與情節的安排也都有似曾相識之處。

 

不過“愛你在心眼難開“裡的主角是因為患有「強迫症」所以孤僻難相處,但是“熟男不結婚“裡的主角我覺得是想表達出另一層含意—「為什麼一定要跟“大家“一樣?照我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行嗎?」。從每一集的日文標題就可以看出這樣的意思,例如“喜歡自己獨處不行嗎?“ 、“任意花錢不行嗎?“ 、“不讓別人進我家不行嗎?“ 、“不和親戚來往不行嗎?“ 、“不知變通不行嗎?“ …。比較可惜的是,編劇比較沒有著墨於桑野為何會發展出這樣的性格,只單純表現他行為上的“怪異“以及其溫厚內心與孤僻外表的落差。如果可以多刻劃當一個人經常在想法上與所謂的“大眾“有差異時所面臨的掙扎與疑惑,以及在為了堅持作自己而選擇離群索居的那種孤獨感,也許會讓這個角色更有深度。

 

編劇安排了另一個角色金田來表達桑野在選擇自我堅持的生活方式下心裡仍然存在的動搖。金田是一個在各方面都與桑野形成對比的建築師—喜歡與不同的女人交往、注重外表與他人的看法、享受被別人矚目的感覺,而桑野在劇中經常會去金田的個人網站看看金田最近的動態,也會在巧遇時留意金田的一舉一動,這樣的“在意“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但看起來比較受人歡迎的人的行為顯現出桑野也會有“能被身旁的人們認同與接受還是比較好吧?“的期待。而在最後一集裡桑野發現金田其實也會有只能一個人自己獨處吃飯的片刻時釋懷的笑,表現出他最終還是肯定了自己這樣的生活方式。

 

雖然桑野為了堅持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選擇一個人,長久以來也習慣把其他人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之外。但是在最後他還是發現當遇到了對的人的時候,得記得把心打開讓對方進來。我個人覺得在感情的描寫上雖然“熟男不結婚“採取的是比較“淡“的描寫方式,沒有太戲劇化的情節起伏,不過在描寫劇中幾個不同女子對桑野的感情上的幾個段落,都還蠻能刻畫出存在我們真實生活裡那些若有似無、還沒開始也許就已經結束的情愫。

 

“熟男不結婚“算是部蠻生活化的清新小品,在拍攝上還蠻用心的,主要演員的表現也都不錯。假如在新年假期中想要消磨時間,算是值得一看的一部日劇。

 

 

“熟男不結婚“日本官方網站

 

想和桑野一樣看看金田今天有沒有更新嗎?

 


Share
Tweet
Pin
Share
54 意見

 

正在看這個blog的朋友們,也許你和我一樣,在這幾年來,在看到當今政壇所上演的一幕又一幕的荒謬劇之後,不禁擔心著台灣的未來。

 

如果說現在是民主時代,那麼,為什麼身為主人的我們,卻是對國家的前途如此的迷惘與無力?

 

也許該是時候,讓我們想一想我們到底該作些什麼,才可以讓我們的未來,不再被可笑而無能的政治人物宰制,在看到新聞時只能嘆息或咒罵,無能為力。

 

我想了很久,我的答案是—

 

在挑選足堪信任的公僕前,先讓自己成為足以信任的公民。

 

怎麼說呢?

 

也許你和我一樣,都已經看破了某些政治人物的伎倆,他們知道每個人就是一票,因此他只要設法操弄意識、煽動情緒,就可以從中獲取讓他當選的票數,他們知道只要可以激起某些人的情緒反應,就可以操縱他們所握有的選票。一次又一次的選舉,你看到的是,他們給選民的不是“未來“,而是不斷的挑起對“過去“的情緒。

 

但是,我的朋友啊,過去畢竟已經過去。如果你的票一直是投給“過去“,只是不斷用你的選票對“過去“的某些人與事制裁與報復,那麼你又怎麼可以期盼更美好的未來會發生?

 

所以,請認真的想想,我們手上的一票,其實代表的是這個國家的未來。是的,是我們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不是那些台面上政治人物。

 

而我希望你與我一起都能夠很清楚的向這些政治人物們表達幾件事--

 

我們是根據你的政見決定這一票投給你,不是因為你背後的政黨

 

我們是因為你承諾要作的事決定把這一票投給你,不是因為你對手做錯的事

 

我們是有思考與判斷能力的選民,所以請不要再搞愚民的花招

 

我們是有是非羞恥的公民,所以錯而不認,認而不改的不要臉政客請不必奢望我們會把票投給你

 

我們是有教養有格調的公民,也只會選出同樣有教養有格調的民代與公僕

 

我們懂得原諒與包容過去,所以請不要想靠著撕裂族群的傷口騙到我們的選票

 

唯有我們很清楚的把這樣的訊息傳達出去,才會讓這些政治人物們清楚的了解,他們如果想要得到地位,唯一的做法只有好好的去作他們應該作的事,而不是靠鬥、靠騙、靠罵。因為這些招數伎倆,對於真正慎思明辨的公民來說,完全無效。我們唯有清楚的讓他們接收到這樣的訊息,他們才不會存著僥倖之心,以為還可以用過往的招數,繼續謀取權位。

 

在挑選足堪信任的公僕前,先讓自己成為足以信任的公民。

 

你不一定要同意我以上所說的,但是我懇切的請你把你的主張說出來,把你期盼的未來、把你的選擇標準、把你的要求與期望,清楚的說出來。因為我們是有選擇權的。

 

如果我們不在對的時候把我們的主張說出來,我們就只能繼續在看新聞時咬牙咒罵,在回顧我們所過的生活時搖頭嘆息。

 

透過e-mail, 透過blog,透過任何的管道,清楚的告訴彼此,我們是理性有判斷能力的公民,清楚的駁斥那些沒有是非、不知廉恥的錯誤的行為。也相信我們彼此的溝通與互相影響,能夠一起為台灣找到一個我們共同認同與期盼的未來。

 

如果你也認同,請和我一起發聲。也許以我這微小的一人不足以改變什麼,但是加上你,還有你,還有他,還有他,我們就有機會讓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後代,不再為我們此刻所感慨喟嘆的事繼續感嘆下去。

 

為什麼我會不自量力的寫這篇文章?說真的,因為我不想再過那種看著報紙與電視新聞只想罵髒話的日子。所以我試著作點什麼,嘗試改變這一切。

 

如果你和我一樣,那麼,也請你和我一起試試看。也許我們會發現,其實真的,我們可以改變現況。

 

如果此刻選擇默不作聲、毫不關心,那麼等於是把未來交給那些政客們左右操縱,到時就沒有權抱怨什麼,因為是自己放棄了自己的權力。

 

 

只有你也一起,未來才能改變。


 

Share
Tweet
Pin
Share
32 意見

在blog上看到有這樣一個“思想體檢“,就跑去玩玩看,結果如下

 

魅力(Charisma):5 待人氣度與手腕
理性(Senses):7 歸納與推論的邏輯概念
感性(Sensibility):7 情感與美感的靈敏度
深度(Sophistication):6 思考的深度與透徹度
社交(Socialization):2 對於社交活動的接受度
熱情(Passion):5 自動自發的執行力
知識(Intellectual):8 學習與知識的駕馭潛能
樂觀(Optimism):4 積極與進取的思維
悲觀(Pessimism):6 消極與保守的思維
責任(Responsibility):4 規劃與受託的潛能

領導能量:48 你領導才能普普,屬大將型人才。
社交能量:41 你喜歡社交活動,但對其也不是非常重視。
思考能量:68 喜歡動腦,只是思維深度還有進步的空間。
鬥志能量:51 不嘗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行,對不對?
藝術能量:60 你的藝術才能並不差,應繼續進修培養。
科學能量:68 注意自己,不要被意識形態牽著鼻子走。
創意能量:66 想要有創意,先從建立自己的觀點開始。
靈感能量:66 靈感來自於敏銳的觀察力,多觀察社會現象。
戀愛能量:62 雖不是大情聖,但是也是有自己的一番浪漫情懷。


優點:

重義氣,對朋友全心全意的付出不會佔別人便宜。

充滿鬥志、自動自發、不認輸的性格,做人處事積極主動。

為人正直,痛恨投機取巧者。

單純、知足常樂、富有情趣。

求知慾強烈,能將所學運用自如。

缺點:

有時容易被悲觀情緒影響,而瞬間喪失鬥志。

安於現狀,對於改變態度較保守

性格較剛烈、自尊心強、難以接受批評,應學習控制自己的脾氣、別意氣用事。

剛愎自用。 缺乏判斷能力。

因為自傲而漠視社會輿論。

會因為能力強而高傲、看不起光說不練之人。

 

發現缺點的部份,有幾點說得還蠻準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做做看

http://www.whobirdyou.com/whobirdyou/thought.asp

Share
Tweet
Pin
Share
25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玩物志】驚才絕艷的月夜飛狐--Fujifilm Natura Black 月光機
      • 【隨手畫】隨手塗鴉--蘇聯老相機FED-4 (鉛筆畫)
      • 【玩物志】內外兼修的輕便相機銘機--Fujifilm Klasse
      • 有趣照片處理網路小工具--Magazine Cover 製作與flickr badge
      • 【玩物志】Leica 的數位支裔--Panasonic LUMIX LX-2 數位相機
      • 玩拍照一年有感
      • “我行我素的生活不可以嗎?“--日劇「熟男不結婚」
      • 只有你也一起,未來才能改變
      • 我的思想體檢報告
      • 【主題】LOMO LC-A正沖負隨手拍--拍照不必在他方(番外篇六)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