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星期六,依計畫與「APP攝影同好會」的朋友們在URS 155 「Cooking Together」會合,進行「大稻埕迪化街手機外拍活動」,一行二十多人,好不熱鬧。

 

因為是AppGuru 網站 主辦的活動,自然要由AppGuru 網站的小編先針對手機攝影的App做些介紹,其中有些我也沒有用過,當場長了知識。之後則是我帶大家去迪化街走走拍拍。

 

要對來參加的朋友們說抱歉的是,這次迪化街外拍我另有一個一直想嘗試的拍攝任務要藉機完成--就是讓iPhone 4s、HTC One X、Nokia Lumia 800同場較技一下。因此整個過程只見我手忙腳亂的每一個Cut至少都要換不同手機各拍一張,沒能好好跟現場一起外拍的朋友們交流,真是失禮了。(出發前有朋友說也想看Samsung S3及Sony的 Xperia的拍攝效果,抱歉,因為我是不知名部落客,廠商沒有借我的話我就沒辦法了)

 

三雄較技的照片還需要整理一下,先把當天拍了之後用Instagram 處理及上傳的照片在此分享。這些照片照例〝目中無人〞景多人少,比較偏重當地的老建築。我想迪化街應該還是我未來一陣子會場去拍的地方,也許會有機會遇到喜歡拍照的朋友,到時不妨交流一下

 

 

相關連結:

CAMPOBAG 與 Cooking Together

 

AppGuru

 

APP攝影同好會

 


 

 

 


 

 


 

 


 

 


 

 


 

 


 

 


 

 


 

 


 

 


 

 



Share
Tweet
Pin
Share
6 意見




朋友小麥, 也是持續經營創作者推廣的CAMPOBAG 負責人,在今年進駐了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 以下簡稱URS)計畫,位於大稻埕迪化街的URS 155,設立了名叫「Cooking Together」的創作者基地。因為她的概念是想要經營一個創作者的交流平台與空間,所以也邀請我有想法的話可以去他們那裏辦活動。在實地去看過幾次之後,對我來說,像是發現了一個都市隨拍的新寶地,因為迪化街富蘊了早期商業區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而新舊兼具,古老與現代並陳的建築樣貌,也非常適合攝影者去捕捉擷取。因此我就一直很想找時間去好好拍照,成為繼西門町之外另一個可以長去拍攝的好地方。

 

而當把這個想法分享給經營AppGuru 網站與「APP攝影同好會」社團的朋友時,正好他們也想舉辦社團手機外拍活動,於是就把兩件事拉在一起,決定舉辦「大稻埕迪化街手機外拍活動」,時間訂在7/21下午。

 

當天活動初步的規劃是這樣的—先到「Cooking Together」集合,由小麥簡單介紹一下迪化街那裏的特色與有意思的當地老店或景點,然後由AppGuru 的朋友介紹一些手機攝影App 的技巧與特色App。之後就開始跟著我去走走迪化街實際拍照,最後再回到「Cooking Together」分享一下照片與心得,而AppGuru 與小麥也會一起張羅一些迪化街當地店家的飲料點心招待大家。

 

如果你也想跟我們一起去拍拍迪化街,歡迎先加入「APP攝影同好會」,然後再到活動頁面點選加入活動,記得到時要準時來,帶著你的手機與愉快的心情和一瓶水(因為想必天氣會有點熱)過來享受在台北隨拍的樂趣。分享幾張這兩次去「Cooking Together」時隨手拍的照片。有點少?對啊,因為我也要把火力留在7/21跟一起來的朋友們一起好好拍個夠。

 

相關連結

 

CAMPOBAG 與 Cooking Together


AppgGuru


APP攝影同好會


App攝影同好會第0場外拍活動

 

想更了解小麥與CAMPOBAG,可以看看這場由小麥主講的「一卡皮箱」:用創作改變世界--擺攤人生 陳小麥

(如果你的瀏覽器無法播放下面的影片,可以直接點選前面或這裡的影片連結)


































 
 

 
 
這是外拍會走的路線圖,由URS155 出發往南走一直到永樂市場折回,右轉民生西路繞回來
Share
Tweet
Pin
Share
3 意見

 

 

因為在公司負責社群經營的工作,因此也時常有機會對學校的同學或者團體做相關主題的課程分享,在課程中總會聽到很多類似的問題—

 

「請問社群行銷是不是就是在臉書上開個粉絲團po文就可以了呢?」

「請問要怎麼樣增加粉絲?感覺粉絲成長的很慢,怎麼辦?」

「一定要買廣告推粉絲團嗎?」

「到底粉絲團經營到什麼程度才叫成功?」

「除了開臉書粉絲團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由於我與同事有一部分的工作也是經營不同的社群媒介,與我們的會員或網友互動,深深覺得「社群行銷」是門易學難精,看似簡單卻蘊含有許多「眉角」的工作,因此總覺得難以透過三言兩語簡單的說明清楚。不過在讀了熊坂仁美小姐這本《超有效臉書集客術》之後,覺得上述的問題在本書中都可以獲得解答,對於希望藉由社群行銷而溝通品牌與刺激銷售的企業(或個人)來說是很不錯的參考書籍。

 

《超有效臉書集客術》書名雖然看似以Facebook的粉絲團經營為主,但是作者並不僅只著墨於臉書,而是把社群行銷中的幾大重點透過不同章節仔細向讀者剖析,包括經營「社群行銷」的三大重點—Po文內容、獨特個性以及經營者對於社群的「忠誠度」(是的,不是只希望社群對品牌有忠誠度,企業對於社群中的顧客或潛在顧客也應該以忠誠度予以回饋),以及以下的重要觀念如:

※Facebook粉絲團經營的基本技巧—如何提昇互動率?對於網友們產生互動的動機與正確的po文方式有清楚的說明

※除了Facebook粉絲團,還有哪些社群工具(例如部落格)可以一起搭配運用?分別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要如何衡量經營粉絲團的績效?哪些指標需要注意?

 

作者在書中特別強調,運用「社群行銷」是中小型企業也可以在沒有大量的行銷預算或資源的情況下,達成衝刺業績或打開新市場等目標的有效工具。書中除了作者自身的操作經驗外,也舉了許多品牌的運用實例,便於讀者理解。

 

建議讀者在讀完《超有效臉書集客術》之後(甚至讀到一半也可以),務必要依照書中所介紹的技巧開始實地操作,再配合從Facebook粉絲團的數據中粉絲的組成分布(性別、年齡等)與實際的互動率,調整發文的語調、內容與頻率,優化操作的效果,假以時日,相信會成為銷售與傳佈口碑相當有效的利器。

 

《超有效臉書集客術》

        作者:熊(土反)仁美

        繪者:林薇依

        譯者:蕭雅文    編者:姚巧梅、阮聖和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 2012年07月04日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雖然在做的時候沒特別想過,但是之後想想,我還蠻慶幸自己曾經寫過一本書,一本分享老相機相關資訊與一些攝影作品的書。

不是因為可以掛上「作家」的頭銜,也不是因為版稅收的很多,而是因為透過這本書寫自己的興趣的書,能夠讓自己整理一下喜歡的事物,用自己規劃好的方式和預設的讀者對話,也因此認識了一些新朋友,是種蠻難得的經驗。

你說「那寫部落格不也是這樣?」的確是的,但又有些不同。我從2000 年開始就一直在寫部落格,雖然不算多產,但也沒有中斷。從單純的分享心情、讀後心得與雜感,到慢慢的因為養成了收藏相機與攝影的興趣,轉而成為分享攝影作品與相機知識的管道。部落格當然也是一個可以以文會友,與讀者對話的媒介。但是感覺上部落格更像是自己在網路世界上的「起居注」,自己在不同時候的想法、體驗、經歷,透過一篇篇的部落格文章自然記錄下來,有時精采,有時平淡。而讀部落格,就像在讀某個人的生命記錄(雖然現在好像被Facebook 或微網誌一部分的代替了這種功能)。但是不同時候,不同的讀者,因為不同的原因與途徑接觸到你的部落格,很多時候也許只是因為搜尋找資料和你有”一文之緣”,也可能會因為文章太多,一下子無從讀起,因此透過部落格結的緣份有點像人與人之間的偶遇,擦身而過的多。

但是寫一本書的意圖性會比部落格來得高很多,畢竟篇幅有一定限制,所以從章節規劃開始,就是一個高度計劃性的過程(當然,文學作品也許不一定是如此)。而且,除了傳記之外,書其實是藉由一個題目讓作者的想法與文字被收斂聚焦,經過章節的鋪陳娓娓把一件事說個清楚,讓讀完這本書的讀者能夠因此而得到些什麼,留下些什麼。而打開一本書的讀者,也準備好傾聽作者要說些什麼。這樣的心靈對話,與部落格的偶遇相較起來,又是另一種不同的交流方式。

也許借我在工作上定期舉辦的一個實體演講活動「一卡皮箱」當做例子好了。我會邀請不同的人,通常是部落客,或者是在某個領域學有專精的達人來分享。規則只有一個—他必須帶一些與他今天要講的主題有關的「東西」過來,放在我們準備好的箱子裡,在講的過程裡一樣一樣拿出來與在場的聽眾分享。在15~30分鐘的時間,加上一口箱子能夠裝的容量的限制,分享者必須要思考在他的人生歷練與專業中,他要萃取什麼樣的經歷或故事來做為分享的內容。而連續辦了一年下來,每一場我都和現場的聽眾們一起聽了一個個精采的人生故事,甚至是閱讀這些講者的部落格或事蹟未必能感受到的趣味。在這個時候,”限制”(時間,實體物件)反而是一種聚焦與精鍊,就如書與部落格的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一卡皮箱分享小聚」看看過往的紀錄影片)

「寫一本書難嗎?」,也許有人會這樣問。我的答案會是「難,也不難」,因為每一本書都該是作者有話想說下的產物,只要心裡有不吐不快的,想要分享的,想要激發的,花些時間把想法沈澱,也許經過兩三個月甚或半年的書寫,一本書就會誕生。而在這書寫的過程裡,也許內容本身會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生命,與當初的企劃不盡相同,但那也是寫書的過程裡最有意思的部份—作者會發現他不再只是這本書的創造者,反而是這本書成為第一個與作者對話的對象,把一些原本藏在思緒深處,沒有機會浮出來的想法與創意勾了出來,成為書的內容的一部分。

在現在數位媒介越來越普遍成熟的時代,寫書成一家之言不再像過往一樣困難,而且你我也許本來就已經熟悉透過部落格發表與寫作,試著找到一個主題,一個自己殷切想說的題目或領域,透過書寫,與自己對話,與心目中的讀者對話,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創作的過程也許就像孕育了一個精神層面的小生命般,它將會和讀者發展出深淺不同的緣份,而對話會隨著書的存在繼續下去,延伸到你想像不到的時間與地方,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嗎?  


(本文為PoPo 原創「為自己出一本書」活動推介文)



Share
Tweet
Pin
Share
1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iPhone Instagram 迪化街隨拍 -- 拍照不必在他方(番外篇三十一)
      • 下星期六一起去迪化街走走拍拍照吧 -- APP攝影同好會第0 場外拍活動將於URS 155 「Coo...
      • 實用的社群行銷操作手冊--《超有效臉書集客術》 推薦序
      • 我很慶幸,我寫過一本書 - PoPo 原創「為自己出一本書」活動推介文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