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在收集相機的過程裡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同一個時期不同品牌的相機會“穿制服“,意思是大家都做出很類似的相機,假如把LOGO遮住放在一起,會以為那是同一個品牌同系列的不同機型。

當然這並不是相機所獨有的現象,家電、汽車甚至建築都是如此,因為這代表了一個時代共同的市場品味、美學觀與技術力。這也是因為“收集“這個行為所產生的獨特趣味—因為當看得夠多,才能讀到其中的同與異。

今天要介紹的Minolta AF-C,與之前介紹過的Cosina CX-2、LOMO LC-A、Olympus XA系列、Minox 35系列,以及提拉米蘇天行者曾推薦的Canon MC等幾款相機有著近似的產品概念,在當時都屬於“高級小相機“的定位。而Minolta AF-C與Olympus XA更有著相當近似的設計—滑蓋(XA是左右滑、AF-C則是上下滑)、接在機身左側的可拆卸專屬閃燈。而Minolta AF-C已經有自動對焦的功能,因此使用上更加方便(當然也因此喪失了一些操作的樂趣與彈性),真正做到Point & Shoot—瞄準目標按快門即可,其他什麼都不必管。

實際使用的心得是,Minolta AF-C的快門輕重度介於LC-A與XA之間,算是蠻適中的(XA就真的太輕了)。而撥下滑蓋時那清脆的響聲也讓拍攝前的準備增添了一些趣味。因為是自動對焦,拍攝上真的很方便。而拍攝出來的調子我自己覺得有點像RICOH的R1s,感覺很透,但是色彩沒有那麼濃郁。

這一部相機很少在拍賣上看到,我自己很好奇一件事,如果以在二手市場以及網路拍賣上的能見度,是否也可以推測出某一部相機當時的市場佔有率--當時賣得越好的,越有機會在二手市場上出現?這個疑問也許就要等對於相機發展史更有研究的達人來解答了。

接上專屬閃燈的Minolta AF-C

 

看看Minolta AF-C的拍攝效果

 

Share
Tweet
Pin
Share
20 意見

 

每個人喜歡拍照的原因也許都不同,喜歡用的器材當然也天差地遠。不過其中很大一群應該就是所謂的Point & Shoot,一般俗稱微「傻瓜相機」的輕便相機愛好者(我就是)。

當然在輕便相機裡還是有不同的“傻度“,有的真的傻瓜到除了按快門之外什麼都不需要做,有的在拍攝時還是可以做些設定與調整。

今天要介紹的Minox 35 EL,算是一部蠻不錯的小相機,體積小而輕巧,拍攝的效果也有其獨到之處。

Minox 35其實有一整個家族,這部1974年推出的Minox 35 EL是原型機以降的“初代目“。其衍生的機型還有Minox 35 GL、Minox 35 GT、Minox 35 GSE、Minox 35 GT-E、Minox 35 GT-X、Minox 35 GT-S…,各代使用的都是Color Minota 35m m f2.8鏡頭(GT-E則為MC Minixar 35m m f2.8),而差異則是在於對焦方式(估距或固定焦點)、快門速度、曝光方式(光圈先決或程式曝光)。

除了嫡系同門之外,Minox 35系列還有一個“影武者“,就是蘇聯仿製的Kiev 35A,由於蘇聯生產的鏡頭有其獨特的色偏,因此Kiev 35 A也自成一格有其愛用者。

Minox 35系列的外觀特徵為採前開式鏡頭蓋,而鏡頭採沈胴式設計與鏡頭蓋連動,當拉開鏡頭蓋時自然將鏡身拉出。而背蓋也非開蓋式,而是採與一些德系老相機類似的全蓋式,可以避免當相機不慎跌落地上時背蓋不會彈開導致底片曝光。

Minox 35 EL採估距對焦,光圈可自行調整由f2.8~f16,光圈先決由程式決定快門速度。拍攝的效果我個人覺得顏色蠻飽和濃郁,有些微的暗角。大光圈時因短景深而營造的立體感也相當不錯。


打開鏡頭蓋的模樣,連動將鏡身拉出

 

點此看看Minox 35 EL的拍攝效果


 

===================  廣告時間  ===================




除了可以在這裡看我的玩物志之外,
也歡迎您看看我的書「愛上老相機」

點此-博客來網路書店「愛上老相機」
Share
Tweet
Pin
Share
47 意見


“有多久沒見你? 以為你在哪裡
原來就住在我的心裡 陪伴著我的呼吸

有多遠的距離 以為聞不到你氣息
誰知道你的背影這麼長 回頭就看到你

過去讓他過去 來不及
從頭喜歡你
白雲纏繞著藍天
如果不能夠永遠走在一起

也至少給我們懷念的勇氣 擁抱的權力
好讓你明白我心動的痕跡

總是想再見你 還試著打探你消息
原來你就住在我的身體 守護我的回憶“

 

“心動“–林夕詞  黃韻玲曲  林曉培唱

 

有些歌似乎是每次有機會去唱KTV時總會有人點的,所謂的”KTV國歌“。昨天跟同事去唱歌,果然又有同事點了這一首“心動“

啊,又是林夕的詞。

 

曾經讀過一段話
“
找到一個值得愛的人,是一種幸運。而若他也愛你,更是一種難得的奇蹟“

不過﹐我們常常忘了珍惜這樣的奇蹟。

想一想﹐我們對於明天﹐其實一點把握也都沒有。而過去的﹐雖然珍貴﹐也都已經過去。

能愛一個人的時間﹐通常只有現在。

如果我們還因為很多的原因,例如自我、驕傲、忌妒…,讓我們不敢放膽去愛,那,不是很可惜嗎?

電影“心動“,其實那故事並不特別。甚至也許就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者身邊。

在看電影而喟嘆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想到自己呢?

不過,愛情當然不會是那麼脆弱的,就像歌詞中說的“有多久沒見你? 以為你在哪裡 原來就住在我的心裡陪伴著我的呼吸“。真正的感情,是一直陪伴著我們的。距離固然會是個問題,但是,那愛戀的心,會克服的。

如果,你已經遇到這個奇蹟,相信我,好好珍惜,愛無反顧。

因為,那絕對是值得的。

 

Share
Tweet
Pin
Share
44 意見

在收集老相機的過程中,我個人一直很欣賞Olympus在相機外觀設計上的用心。

這不表示Olympus相機華而不實,相對的它在拍攝品質上也如同外觀設計一般在水準之上。像是我相當喜愛的[miu]、[miu] 2、XA,都是在外觀設計有其獨特美感兼具拍攝表現相當突出的相機。我可以舉另一個廠牌Yashica來作對比。Yashica的相機也做的不錯,像我所擁有的Electro 35 G SN或是T4,也都是很不錯的相機,但是在外觀設計上…不提也罷。

今天要介紹的這一部Olympus LT-1,又是一部在外觀上極其特別,而拍攝成果也同樣讓人驚艷的老相機。

先岔開話題一下,最近華碩電腦推出了一部在機身上以整幅的真皮精心裱貼的筆記型電腦,標榜讓筆記型電腦走精品路線。這個想法的確很特別,但不算是創舉。怎麼說?因為Olympus LT-1就是這樣的一部相機—使用棕色的皮革作為機身外觀甚至鏡頭蓋的材質,乍看之下,你會以為那是一個皮製的眼鏡盒之類的隨身皮件。

打開“鏡頭蓋“一看,你會發現它已經有後續推出的[miu]與[miu] 2的雛形。而為了要搭配皮革營造的精品感,LT-1使用了電鍍作為內機身的質感處理。

不幸的是,我在拍賣上標到的這部LT-1價格雖然不高($1,000),但是皮與機身電鍍的狀態不佳,電鍍層剝落的很厲害。免不了我又想動腦筋來改善這部份,最後想到的做法是—把電鍍層完全除去!我用的是黏性高的膠帶逐步把因為歲月附著力已不佳的電鍍層“黏掉“,除去電鍍層之後,則是透明塑膠內襯以黑色機身的感覺,看起來相當特殊。所以我只簡單用轉印貼紙將機型編號LT-1貼回處理後的機身,就保留其原始質感不再做處理。

LT-1採程式控制光圈與快門,自動對焦,拍攝方式上算非常的“傻瓜“。試拍了一捲,發現其拍攝效果在景深效果相當的“立體“,而鏡頭的解像度也不錯,細緻質感表現的很好。

之前格友開玩笑說我在意相機外觀設計的習性有點“雅痞氣“,我自己是覺得我應該還稱不上“雅痞“,但是LT-1則可說得上是部風格相當“雅痞“的相機。


處理前電鍍剝落的樣子


剝除電鍍層處理後的感覺

看看Olympus LT-1的拍攝效果

Share
Tweet
Pin
Share
55 意見

 

9月15日,圍城之夜。

 

數十萬甚至百萬的台灣人民用行動,簡單直接的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無法忍受一個無能、貪腐、不知悔改、沒有廉恥的總統繼續留任,請他下台。

 

陳水扁,下台! 這是今晚我在現場聽到的唯一訴求。簡單而清晰,不容忽視、不容扭曲。

 

請不要再說這是政黨惡鬥,在現場的人民沒有一個人打著任何政黨的旗幟或訴求。

 

請不要再說這是族群對立,唯一與人民對立的是貪腐無能的執政者。

 

今天在廣場、在街道所聚集的我們,不是因為恨陳水扁而集結,我們是因為愛台灣而聚在一起。我們不希望台灣的前途被一個懦弱無能、貪贓枉法的政客繼續的耽誤、繼續的侵蝕台灣的希望。

 

希望有一天我們會紀念這個日子,紀念一個台灣人民開始不再沈默、不再苟且,切實記起自己身為台灣一份子應有的責任,以行動代替議論、以實踐代替推托,為台灣的前途盡一份心力的起點之日。

 

 


 

Share
Tweet
Pin
Share
46 意見

一直蠻想嘗試拍黑白照片。

原本的想法是,用蘇聯老相機如FED-2或是日系的老RF相機來拍黑白照也許味道會更對。無奈這些老相機的體積都太過巨大,不符合我隨手拍的機動性要求,所以也一直僅止於腦子裡的一個念頭。

在抽去了“色彩“之後,線條與形狀的美應該會更凸顯,我想這是黑白照片的魅力所在。

當GR Digital入手之後,自然會想試試看它在黑白的表現。發現它不愧為GR名門之後,黑白的階調表現層次蠻豐富的就像下面這幾張--

 

想起之前也曾用過GR1s拍過一捲黑白底片,用的是ILFORD PAN100底片,很巧,拍的主題都與星巴克有關。

透過黑白的畫面,熟悉的景象似乎也添了種不同的韻味。而平凡無奇的畫面裡,像是藏著某些故事,等著被傾聽。

光、影、黑、白,極簡的的元素,竟也可以有這樣豐富的層次變化,也許這就是拍照最吸引我的地方.





Share
Tweet
Pin
Share
32 意見

在玩過不少台相機之後,我想我也許可以這樣說,有些相機的確是名實相符,而有一些則是被“傳奇化“甚至“神格化“了。

雖然也是我的愛機之一,但我還是要說,LOMO LC-A就是被過度傳奇化的相機。而會這樣講,是因為在用了今天要介紹的這一部Olympus XA2之後的小感想。

我無意貶低LOMO LC-A,但只是想說像這樣的一台相機價格被炒到$6,000~$8,500甚至近萬元是不合理的。因為功能與表現近似LOMO LC-A的小相機說真的還不少,但價格卻低很多。先不提比起LC-A方便的多的簡易自動相機如Olympus [miu]或Olympus [miu] 2價格都不貴,這一部Olympus XA2我只花了$1,000就標到了,而整理檢修花了$1,000,總共$2,000。

簡單介紹一下Olympus XA系列。第一代Olympus XA是在1979年推出,Olympus XA雖然並不是第一部高級小相機(當時已經有Minox 35系列與Rollei 35系列等類似定位的相機),但是卻做出了相當大的突破—在這麼小的機身體積裡塞進「疊影對焦」機制(前述的Minox 35與Rollei 35都是估距對焦)、光圈先決(光圈範圍由f2.8~f22)、經典的滑蓋設計(這樣的設計一直沿用到之後的Olympus [miu]與Olympus [miu] 2系列相機上)、提供+1.5 EV曝光補償等。都讓Olympus XA足以在相機發展史上留下其獨特的位置。而之後Olympus也陸續推出XA系列的後續機種XA1 ~ XA4,也許加入一些不同的技術如自動判讀DX底片、近攝距離縮短至0.3 m (XA為0.85m),但是卻取消了疊影對焦與光圈先決的模式(均為區段對焦或是定焦,程式曝光),因此雖然是後繼機型,但都可算是XA的簡化版本。

Olympus XA系列還有專屬的閃燈A11與A16(各款XA均可共用), 很簡單就可以鎖在XA機身的左側。A11只需要一顆3號電池即可驅動,且大小與一盒底片差不多,攜帶相當方便。

我先後入手了Olympus XA與Olympus XA2,先用操作上比較簡單的XA2試拍了一捲。Olympus XA系列的快門相當輕,在按習慣了LOMO LC-A算得上“重“的快門之後,XA 2常讓你會有“幾乎忘了快門按鈕的存在“的感覺。而大光圈時的短景深效果也很明顯。35mm的視野則相當接近正常肉眼觀察事物的比例,很適合作為隨身抓拍記錄的相機。實際拍攝之後,我很自然的會與用LC-A的經驗比較,我認為如純粹從“拍攝“的角度來看,Olympus XA並不會遜於LOMO LC-A,以價位來說,XA更是比LC-A已經被炒高的價格經濟得多。

最後要岔個題外話,也許一些格友在看了【玩物志】系列文章後,都會覺得有“勸敗“的意味。我一直強調我自己的癖好是“收集相機“與“拍照“並重,【玩物志】系列文字主要是記錄我在相機收藏與拍照時自己感受到的趣味。而後來我給自己訂的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除非已經拍過的相機,否則就不在【玩物志】上介紹,正是因為我認為“收集“與“拍照“兩件事對我來說都同樣重要。而也希望透過這些介紹文字,讓對相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一些資訊或實例作為參考。

我相信對於真正的高手來說,不必像我這樣拍了一台又一台,只要有部稱手的相機,就可以張張精彩。所以各位格友還是要看你自己在拍照上的“核心思惟“是什麼,千萬不要看到介紹相機的文字就心癢難熬的想擁有那部相機,畢竟相機只是攝影的“工具“,而非“目的“。

看看Olympus XA2試拍結果 

 

 


打開滑蓋的XA2


 

===================  廣告時間  ===================




除了可以在這裡看我的玩物志之外,
也歡迎您看看我的書「愛上老相機」

點此-博客來網路書店「愛上老相機」
Share
Tweet
Pin
Share
62 意見

前幾天在回應提拉米蘇天行者的“最愛的相機情人“一文時,說到我自己最愛的幾部分別是LOMO LC-A, Olympus miu-2,  Ricoh GR1s, Contax T2, Yashica T4

挑出這幾部的標準是--拍起來順手,拍出來美麗 (意思是如果以其他標準來說,也許榜單會有所不同)

以下來介紹一下我和他們相識相知的過程:

1. LOMO LC-A

會認識LC-A,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在網路上尋找我另一部愛機SX-70的資料時,發現有個SX-70的討論群組“SX-70技術教學寶典“是開在LOMO Taiwan Group 裡,於是就因此開始了我的LOMO生涯, 也認識了LC-A。

剛開始拍照的那段日子,我幾乎都與LC-A膩在一起,而花在LC-A上的心思也最多:換蒙皮、改廣角、參加同好影展,甚至還想幫她寫一本書 ,所以如果說LC-A是我最鍾情的相機,大概也不為過吧。

看看我的LOMO LC-A隨手拍

 

2. Olympus [miu]-2

開始拍照後,喜歡去誠品信義翻一些日本攝影家的集子,也因此知道了怪叔叔荒木經惟。由於他走的正是我愛的“隨意拍Snap shot“的路子,所以只要是他的攝影集我都會反覆翻看。而有一本攝影集是他與另一名攝影師森山大道合作的,因此又知道了森山大師。在找森山的資料時,發現他曾用一部傻瓜相機Olympus [miu]-2拍過不少照片,所以就好奇的找了部Olympus [miu]-2回來。一拍之下,發現她既輕巧,一身好武藝也讓人不容輕視,而且相當的物美價廉。

我的兩部Olympus [miu]-2 我都花了心思為她們改頭換面,所以在疼愛度應該算得上僅次於LC-A的程度。

看看我的[Miu]-2隨手拍

 

3. RICOH GR1s

 

又是翻閱攝影集翻出的禍事,在看了“GR Digital BOX“裡介紹的GR系譜之後,慢慢發現GR一族可是輕便相機裡的名門大系,所以慢慢的R1s, R1, GR1s就一一的加入我的收藏陣容裡。當然其中還是數GR1s以其藝冠群雄的拍攝實力,加上好用的機制設計最得我的青睞。

這部GR1s原本已經奄奄一息,幸好經過我四處尋訪名醫(老賴、全泰、四海)之後讓她起死回生,所以雖然及不上上面兩部的勞心勞力、但是也算是別有一番感情。

看看我的GR1s隨手拍

 

4.Contax T2  

說起來Contax T2 進門的時間很晚,但是不知怎地我對她格外覺得親近--鈦金屬的扎實機身、Zeiss鏡頭的完美表現,以及與GR1s可以比美的好用機制設計,都讓我在用Contax T2時如手使臂、如臂使指。而她拍攝成品照片溫潤的調子,深深的吸引了我。

說起來,比她早進門的Leica Minilux我都還沒試拍,但是Contax T2 卻已拍了不少捲。在防潮箱裡這兩部相機比鄰而居,不知道她們會不會像玩具總動員剛開始Woodie對Buzz Lightyear那樣,有“既生蔡(Zeiss),何生徠(Leica)?“的感覺呢...

看看我的Contax T2隨手拍

 

5.Yashica T4

既然講到Contax T2 , 當然也要提一下她同父異母的兄弟Yashica T4 咯!Yashica T4 雖然外型比不上Contax T2 那麼美,但是在實力上卻也有其不容忽視的耀眼表現。論起拍攝的結果,跟Contax T2 有著類似的人文感。美國的《大眾攝影》雜誌認為它的成像“超過了很多比它貴10倍的相機”,這句話可不是胡說的。加上她樸實無華的外貌,在拍攝時心態可以很輕鬆(不必怕刮傷啊什麼的),因此也是我相當喜歡帶出門的愛機之一。

看看我的Yashica T4隨手拍

 

好啦,接下來是點名時間,我要點的下三位是

1.路易

2. Han

3. LaLa

請被點名的三位,看看下面星爺的“遊戲規則“(記得要以引用方式接力),麻煩三位盡快交卷,以及繼續往下點名喔

相關規則如下 :

1. 秀出手邊的每一台相機,最多至五台. ( 手邊收藏超過五台的 ~ 秀出你們最愛的前五名吧 )。

2. 每台都得寫出相遇經過(例如:在哪第一次見面),並幫她寫出必敗宣言!!

3. 完成後請陷害你身邊的三位朋友並繼續接力下去(最好是器材狂&攝影狂)。

4. 請使用引用文章,並在後面持續追蹤各篇文章,以便道德勸說眾家格友 !!( 也可稱之為毒害 )。

5. 大家難免會重複介紹同一款機種對吧 !! 沒關係 ~ 就算跟人家重複到 ~ 你依舊可以大剌剌的將你家的愛機介紹出來,不必害怕會跟別人重複....因為,我會為大家同步進行勸敗機種大統計~到時候我們在一起看看哪一台相機是各位格友首推必敗的絕世好機。

強烈追蹤名單 :

NO.01 bastguy - 【玩物志】Blog接力--最愛的相機情人(實攝篇)

NO.02 喵老大-Blog接力 - 色彩喵的攝影機絲

NO.03 提拉米蘇天行者 - BLOG接力─寶貝是我,真的是我~

NO.04 LOMO 路易  燙啊~~上菜啦!

NO.05 Han  My Partners

NO.06 lala。藝文【烤】 【Blog接力】我的相機情人

NO.07 賽飛 (未完待續)

NO.08 色娃娃 部落格接力~相機與我

NO.09 奶油先生 (未完待續)

NO.10 史丹利(未來待續)

NO.11 IS樹(未來待續)

NO.12任翔(未來待續)

NO.13窗外的夜空(未來待續)

NO.14 4e 部落格接力-我的相機情人

NO.15 wen 部落格接力-我的相機情人(沒有情人,只有老婆)

NO.16吉普賽小黃老師(未來待續)

 

Share
Tweet
Pin
Share
95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玩物志】成相通透的Point & shoot小相機--Minolta AF-C
      • 【玩物志】德系小鋼砲--Minox 35 EL
      • bestguy情歌精選--心動(林夕詞)
      • 【玩物志】精品風格的Olympus LT-1
      • Noble Citizens--圍城之夜
      • 黑白.星巴克 / 黑白.GR
      • 【玩物志】Olympus XA2--經典小巨人的後繼機型
      • 【玩物志】Blog接力--最愛的相機情人(實攝篇)
      • 【玩物志】RICOH GR Digital 數位相機
      • bestguy情歌精選--流年(林夕詞)
      • 好用小道具--MUJI 無印良品 「照片固定角貼」
      • 【玩物志】介紹日文“輕“攝影雜誌(之二)《Loveカメテ》--我的創意寫真生活
      • 【玩物志】手機也是拍立得!?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