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New hTC One 的特色之一是「拍照」,所以實際拿去拍一下是我入手後一直想做的事。

根據hTC網站上的資料「新hTC One 超靈敏的相機可以捕捉多出 300% 的光線,讓您更容易拍出完美的相片。新HTC One 大幅提高了相片品質:更清晰、對比更豐富,而且保留更多細節。加上強大的背光和低光源表現,讓拍照時最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感覺上很像宣傳用語?所以進一步了解一下這個技術的作法與特色,原來UltraPixel是採用獨特設計的感光元件。一般手機的相機功能每一個畫素的大小為小於 2µm 2,而UltraPixel 相機把每一個畫素的大小增加至 4µm 2,讓每個畫素的感光能力更強。加上UltraPixel 感光元件的尺寸為1/3 吋,比一般手機的感光元件更大,所以才會說與1300 萬像素的手機相比,UltraPixel 相機每一畫素的感光度更高出300%。這種作法很像 Canon XA10內置的1/3 吋,200萬像素 HD CMOS Pro 影像感應器,同樣以低密度像素,換取高感光而低雜訊(所謂的雜訊就是像素間微弱的電磁干擾造成,所以讓畫素不那麼擁擠可以降低雜訊)的影像品質。而UltraPixel 相機的400萬畫素在社群分享、HD電視螢幕瀏覽或小面積的印刷也都綽綽有餘。不一定需要「畫素越高越好」,還是該回歸到手機拍攝的主要目的與情境(用手機拍專業攝影集或需要大面積印刷的人應該還是極少數吧)。

昨天的天氣還算不錯,雖然雲層厚,天空不是那麼蔚藍,不過還算是個適合拍照的天氣,於是就帶了New hTC One 去西門町走走。拍了一整個下午的感覺是,New hTC One 的存檔與反應速度很快,比起我慣用的iPhone有明顯的差異。而影像的銳利程度也不錯,色調上也許是因為陰天的關係有點清冷,也許要在其他的場合再拍拍看。照片的解析度大小是2048 ╳1520,檔案約1M~1.2M大。

下面就是用New hTC One 實際拍攝的照片,除了部分有經過轉正或裁切外,都沒有修圖,讓各位朋友可以參考一下New hTC One 的拍攝效果。


點這裡看更多New hTC One 實拍照片


























































































看更多New HTC One 實際拍攝照片



Share
Tweet
Pin
Share
4 意見




說起來,我一直是個「金屬控」

也許是因為做模型的時候要透過塗裝模擬出金屬質感是有點難度的事,所以潛意識裡對真正的金屬物件的質地有種難以言喻的偏愛。只要是金屬製的物品,不管是文具、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以及手機,都會引發我的擁有慾。

所以HTC 之前的Hero 與Legend 當時就有引起我的注意,很可惜之前買的hTC One X不是金屬的,但最近剛發表的New hTC One,鋁合金的機身又讓我眼睛亮了起來。

(「膚淺!你這只重視表面的人」「手機是隨身的物件,本來就要自己看了賞心悅目,你管我」)

當然New hTC One 吸引我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它在「拍攝功能」上這次的新想法—不一味的求「畫素數」,而是回歸到手機使用的拍攝情境與照片需求及用途上做產品設計,這對於本來就喜歡用手機隨手拍的我來說,也是一個讓我留意的重點。

昨晚透過3C 部落客朋友kisplay 的幫忙拿到了一支新鮮燙手的New hTC One,雖然還沒有時間好好試試功能(因為上課上到十點多,還跟朋友談了一會事情),但是回家後還是撐著先把開箱的過程拍一下照,就先分享一下開箱過程吧。

另外,想看看New hTC One 的實際拍攝效果嗎?看這裡






包裝盒背面




產地是台灣製




和之前的hTC One X 的盒子比較




打開的第一印象




另一個角度




仍包著保護膜的New hTC One




保護膜上有安裝SIM卡的圖解




下面一層則是配件與說明書/保固卡




配件有耳機(還有備用耳塞),傳輸/充電線與插座




說明書與保固卡等




把保護膜揭開後的機身




背面的主鏡頭與閃光燈




機背的hTC 字樣是鑲嵌上去的,質感不錯




註記採用beataudio 音效品質




鋁合金機身,也切削了漂亮的斜角




打開螢幕看看,不過還是先拿去充電吧




機身背面全圖


等充完電之後,就要好好來試試New hTC One 的拍照與其他功能了,期待!


看更多New HTC One 實際拍攝照片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3/9,我去參與了反核遊行。

當天要出門前,在Facebook上看到有幾位朋友提到對於「我是人,我反核」這句話有些不以為然(「難道不反核就不是人了嗎?」,很討厭這種說法),有朋友與我都簡單回覆這句話當時出現的緣由是因為馬英九總統曾經說過「沒有人反核」,所以當時一些反核人士策劃了「我是人,我反核」的快閃活動回應馬總統的這則發言。當然,我也從這些朋友的反應了解到一件事--大眾未必能夠了解完整的脈絡與發展,因此在溝通時也要審慎的注意訊息的安排,有「我是人,我反核」自然也會有「我是人,我不反核」的情況,不需要讓大眾只因為字面上的觀感,反而對真正的訊息與意義產生排斥。

而這也是我之所以參加遊行的原因之一,我參加遊行,除了希望以實際的行動表達意見外,另一個原因是,我想去切實感受一下,其他參與反核遊行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我大約兩點鐘到達凱道的活動舞台前,所在的位置是第五大隊(抱歉,這個大隊剛好叫「我是人大隊」 :p),身邊很多年輕的學生,打扮的流行入時的型男正妹,以及抱著推著小寶寶的父母,甚至不少都是與我母親年紀相仿的老人家。大家都耐心的等待遊行的開始,大約一個多小時後,終於輪到我們那個區域的人向前出發了。

而當腳步邁開之後,也比較可以聽到身邊的人彼此的對話。有的人在討論昨晚的經典賽,有的人則只是天南地北的閒聊,假如不看大家手上拿的標語與隨隊呼的口號,也許會以為這是個民眾集體踏青散步的行程。

途中大家都跟著領隊車喊口號「核四計畫終結,拒絕危險核電」之類的,突然不知道誰喊了一句「馬英九下台」,但是明顯的大家都靜默了,隔了幾秒傳出一陣零星的笑聲。很清楚的表達當時我身邊的人共同的心理狀態「我們是為了反核而來的,別扯這些政治鬥爭進來吧」

當天我走完全程已經六點半左右,在現場待了一會,很多年輕朋友或坐或臥的在管制區裡休息著,遠方的舞台則是晚會的表演。稍晚回到家之後,也陸續看到一些有參與的朋友分享的照片與感想,同樣的也有一些朋友持未必同意的看法,包含「台灣的用電現況到底能否反核」到「到底是全面反核還是只反危險的核四?」甚至是「有些對太陽能與綠色能源的描寫都太過理想化」,不同的意見透過Facebook也都傳播流動著。當下的感想是,也許政府與台電只要持續溝通「台灣不能沒有核電」這個單純的訊息就可以贏得公投(因為在現在的公投方式設計,不投票的人也都算是同意維持現況),但是要說服大眾反核,要溝通的還有很多,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去安排溝通策略,甚至以現在不同的組織都只分別影響到一部分的人的現況是否真的可以分進合擊的讓大眾溝通得以整合,難度其實是高的。

那天晚上我在Facebook這樣寫著「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了政黨輪替,我們看到了兩黨惡鬥用意識型態操縱與綁架選民,讓一個國家裡一半的人因此仇視另一半的人,讓人民總說「這次是含淚投票」「兩個爛蘋果裡選稍微不爛的那個」,但是在經過了這一切之後,我也看到了人民慢慢的想通了,搞懂了這些手段,了解到成熟的政治,是「不單純的信任政治人物的承諾,而需要公民持續的參與和監督」

而我也看到了,核電議題不再只是政治人物拿來寫在競選政見上的口號,或是環保團體才了解與關心的課題。而是逐漸成為一個越來越多人民想要搞清楚,想要表達意見,想要讓台灣做出正確的決定,以免危害未來子孫(甚至未必是未來)。台灣有機會因為這樣,進入到「公民參與」「議題政治」的階段,讓台灣的民主政治再一次蛻變升級。

所以這個時候,雖然我也不懂很多事,但我嘗試去多了解。雖然我的理解也可能錯,但我願意說出來去讓別人可以批評與討論。我選擇去做那個我自己也許不熟悉,甚至常常會覺得「煩死了,講這麼多幹嘛」的麻煩事,希望透過分享資訊,討論,建立共識,讓我們真的可以做正確的決定。」



隔天,我去看了以1988年智利公投推翻獨裁政權的真實故事為背景的「No」,也讓我對反核的社會溝通另外有了些想法。

「No」的故事中,原本反對獨裁陣營所希望運用的訴求是打「悲情牌」,訴說獨裁政權下有很多異議份子被打入黑牢甚至人間蒸發,因此希望民眾在公投時對獨裁者說「No」。但是從電影景中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智利經濟已經漸漸富裕(男主角的嗜好是在家裡玩軌道小火車,而他服務的廣告公司也不乏飲料等消費品的客戶),所以民眾對於悲情的訴求也許不一定感同身受(「反正我也不是異議份子」「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的機率很低吧」),所以獨裁者陣營只需要用「你希望這樣的好日子變調嗎?」的訴求也許就可以維持現況。後來男主角以廣告人的角度,主導之後的溝通訊息朝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需要更多的自由與可能性」的方向去溝通,最後讓公投的結果投「No」的小幅超越,成功的讓智利脫離獨裁統治。看完這部電影也讓我想到,如果只從「核電的危險性」角度溝通,也許有些人會想「發生核災的機率應該很低吧,但是反核對於電價或是經濟的影響卻是一定的」,但是現況是「廢核並不會造成電價高漲」「台灣的能源選擇其實很多,核電不是唯一答案」「發展綠色能源,對未來的就業市場與能源成本會是更好的選擇」,這也許也該是之後要持續溝通的。

我一直覺得,3/9的遊行只是另一個階段溝通的開始,至少我們從實際參與的人數,了解到已經有許多人開始以行動表達對於反核的態度。接下來,應該要延續這樣的基礎繼續做整個社會的溝通,並且逐漸形成共識,台灣才會朝著「公民參與」和「議題政治」的方向前進,對於未來的想像與方向是有共識的,而非對立割裂的。


相關連結:

無懼政黨操弄 正面迎戰20萬人上街 要馬直接廢核-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3151 (這篇報導相當詳盡,推薦)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意見



下個星期六(3/9)是全省反核大遊行,活動的訴求「停止核四預算,拒絕危險核電」。而近期政府為了因應民間逐漸升高的「停建核四」意見,拋出了「公投決定核四停建」的想法,若以目前的進展來看,最快可能會在八月左右進行公投,距離現在不到半年。

可想而知,政府與台電的立場會是「支持核電/核四續建」,也會以此作為宣傳與溝通的主軸。但是民間對於核能與核四的認知與意見也許還需要更多的溝通與整合,才能把零散片面的資訊,慢慢形成共通的認知與共識,讓「廢核」「反核四」不會只是一句模糊的口號。時間緊迫,我想每一個有共通理念的人都應該負起溝通的責任,所幸現在因為Facebook等社群媒體的普及,資訊的流動比起過去方便許多,凡事由自己做起,我也整理了一些讓大家可以更了解此一議題的資訊,供想要進一步了解為何「停建核四」和你我切身有關,需要我們共同行動。

一、為什麼特別要以安全理由反對核四續建?目前台灣不是仍有核電廠運轉中嗎?


要知道為何核四引發這麼強烈的反對,要參考這一篇由畢業於清大核工系,曾任美國奇異、貝泰的顧問(在核二、核三建廠時,林宗堯就是美方顧問公司的代表),並擔任長達七年的核四監督委員會委員林宗堯所寫的「核四論」

核四論 http://e-info.org.tw/node/69036

[一分鐘重點整理]

1.    核四與之前興建的三座核電廠不同的是,之前的核電廠是把當時已經成功運轉的核電廠技術以「整廠輸入」的方式引進興建,但是核四是台電自行特殊設計拼裝不同系統,許多規格為首創,安全性尚無法驗證
2.    核四興建過程因為經過中斷與復建,且採分開招標,經過不斷的轉包,工程品質已經爆發許多問題。(台電在去年甚至在原能會檢查後坦承施工單位對英文施工說明與規格閱讀與理解有困難)
3.    核四從提出興建計畫到現在已經長達三十餘年,在科技進步一日千里的情況下,當時設計的各種控制儀器設備的零件將來取得與備品都有困難,對安全也是隱憂。
4.    因為是特殊設計,如果不實際啟動作試運轉,無法切實確認安全。但台電已經二十五年沒有進行測試運轉,相關經驗產生斷層。


二、如果核四停建,是不是台灣的供電就會不足?而電價就會漲?


可以參考

台灣核電廠全停掉 電都夠用  http://tw.news.yahoo.com/%E5%8F%B0%E7%81%A3%E6%A0%B8%E9%9B%BB%E5%BB%A0%E5%85%A8%E5%81%9C%E6%8E%89-%E9%9B%BB%E9%83%BD%E5%A4%A0%E7%94%A8.html

台電:核四無關電價 藍綠錯愕  http://tw.news.yahoo.com/%E5%8F%B0%E9%9B%BB-%E6%A0%B8%E5%9B%9B%E7%84%A1%E9%97%9C%E9%9B%BB%E5%83%B9-%E8%97%8D%E7%B6%A0%E9%8C%AF%E6%84%95-213000753.html

法媒:核電廠拆除工程 帳單天價  http://newtalk.tw/news/2013/03/02/34115.html

核電解密報告一:新台幣焚化爐--核四如何燒掉你的荷包與未來(相當詳盡,推薦必讀) http://gcaa.org.tw/post.php?aid=39

停建核四,電價其實每年只漲1% - 電價謊言>「電價漲四成」只是數字騙局(今周刊專題報導)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30305169#

揭開台電核電需求的騙局
1. 從整體歷史資料論台灣未來的電力需求: http://4fun.tw/e510
2. 從人口預測論台灣未來的電力需求: http://4fun.tw/LSSF
3. 以民生與工業用電論台灣未來的電力需求:http://4fun.tw/uF3Q

[一分鐘重點整理]

1.    目前核能發電佔全體供電量的比例不到20%,但是台灣的備用發電率已經超過20%,但是其他發電方式台電因為成本考量,並未全數運用完整產能。
2.    也因為核電佔全體發電量的比例低,所以不管核四運不運轉,電價仍然會漲。但是漲的幅度並不是台電目前所說的「四成」那麼高,因為核四佔整體發電比率只有6%
3.    如果認為核電的成本低,那是因為沒有把後續拆除以及將來長達萬年的核廢料與廠址的處理成本完全計算進去,只是把成本轉嫁給我們的子孫。
4.    若核四投入運轉,全民將需要再付出一兆1256億元,如果投入綠色能源開發,發電量會適合似的5.3倍,且可以創造40,000人以上的就業機會。


三、萬一核四發生災變,那麼影響會是什麼?


臺灣萬一發生嚴重核災, 該去哪?  http://www.tipi.com.tw/Nuclear123.pdf

[一分鐘重點整理]

簡單說,基隆、新北市、台北市、桃園、新竹都會受到波及, 千百年不得居住。而其他的區域也難保不會有影響。


四、聽說福島核災那70個去搶救的東電員工沒染病也沒死,核災真的很嚴重嗎?

誰說福島核災沒死人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304/34864567/

[一分鐘重點整理]

1.    東電已經承認有關搶救核災員工已有數人死亡,雖然就死因部分含糊其詞
2.    福島的兒童甲狀腺異常/病變的案例已有數十起
3.    福島核災發生已兩年,但仍有30萬人因為躲輻射有家歸不得



我在我有參加的Facebook粉絲團,與自己經營的一個以「隨手拍」為主題的粉絲團都貼了下面這一段話--

「在這裡要「私器公用」的發起一件事

首先要說抱歉,我想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反核,所以如果我等一下所說的有與您的理念牴觸的地方,請不要介意

如果以今天早上看到的新聞,「停建核四公投」將會在八月左右進行,我們都知道門檻相當高,因此需要趕快把「為何核四需要停建」的原因讓社會大眾了解。

我想發起也支持「停建核四」的朋友們一起來位這件事宣導,當然我也了解這樣的言論可能會引發一些持不同意見的人來挑釁,所以除了使用的方式與語調需要平和之外,就事論事凸顯議題重點才是我們要做的,而不是互相攻擊。

如果您對核四議題已經有一些認識,請您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寫文章讓觀念可以傳達給更多人知道

如果您會畫畫作圖,也可以把一些重點用圖文的方式引發更多的注意與傳播

如果您未必認同反核,但是也希望您鼓勵大家「節省用電從自己做起」,將來也許可以減輕台灣對核能發電的依賴,也是好事

如果您沒時間做上述的事,也歡迎盡量分享或引用上述的作品,達到傳播的效果

如果我們也相信「停建核四對台灣的安全與未來是最好的」,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做點什麼吧
」

也希望邀請讀完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您也認同「停建核四」是當務之急,那麼請也用您實際的行動,一起參與理念溝通與傳播的工作。

我希望八月份如果真的舉辦「核四停建公投」,人民們用理直氣壯,堂堂正正的方式告訴我們的公僕們,我們不要危險的核電,我們要保障我們生命的安全以及留給未來子孫一個好好的台灣!

Share
Tweet
Pin
Share
2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隨手拍] New hTC One 的西門町隨拍
      • [開箱文] 搶鮮把玩最新推出的New hTC One
      • 遊行,是下一階段溝通的開始 - 參與3/9廢核大遊行小記
      • 3/9 參與反核遊行,更重要的是一起來溝通理念 [停止核四預算,拒絕危險核電]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