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6/27),在誠品信義聽了一場由「無印良品」舉辦的「家 如何打造一個舒適的家」新書講座。由《Casa+》雜誌總編輯李俊明主持,邀請到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建築師與談。
坦白說,由於我一直沒有置產的念頭,加上房間裡堆滿了長久以來收藏的書、雜誌、CD與玩具、相機,所以裝潢或家飾之類一向非我關注的主題(完全沒有空間可以發揮),會去聽這場座談純粹也只是因為要去現場幫忙拍照之故,不料卻有了意想之外的收穫。
先簡介一下《家 如何打造一個舒適的家》這本書--由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企劃,集結杉本貴志、深澤直人等編輯委員的創意,橫跨建築、室內設計、藝術、照明、庭園設計等領域中有關美學、空間與設計的專家,以“打造舒適的家“為思考原點,針對家中的五大重點元素-餐桌、電視、光線、庭園、浴室,建議讀者由自身生活習慣與居家動線出發,找尋自己跟家的連結,依照家中成員的結構與生活環境的變化,來打造專屬自己的居家空間。因此本書雖然是由台灣的「無印良品」引進中文版,但是卻與無印良品品牌或商品沒有直接的關係,相當獨立的探討有關「家的裝潢佈置」這項主題。
剛剛說過,我過往對於「裝潢家飾」之類的主題毫無興趣,因此也不太可能因為一場講座而醍醐灌頂。但是這場座談的確讓我收穫良多,主要是因為 安郁茜 老師的幾段談話。
安郁茜老師開宗明義就提到,她自己的居所,完全是依照她自己在生活上的需要與習慣而設計—例如要有足夠大的衣櫃與浴室,以及當熟朋友來訪時可以一起烹調、用餐的大廚房。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因此家的設計也一定會大不相同,這是一件「自私」的事,最重要的是問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需要滿足自己哪方便的慾望?而根據這樣的優先順序去設計,加上實際生活於其間後的微調,家才會變成一個「合身」的空間。
安老師還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很愛泡澡的人,在有限的居家空間裡只幫自己留了一個房間與一間浴室,甚至浴室的View還比房間更好,因為當他在泡澡時,就是他最享受的時刻,因此要把最好的景觀留在那時刻享用。
其實,家是如此,生活何嘗不是?我在聽到 安 老師的演講時突然這麼想。
很多時候,也許我們習慣去相信有一種「理想的生活」,但是很多時候其標準是參考甚至模仿了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很多時候在設計家的空間時會想要有大的客廳,只因為覺得那是一種氣派,但是其實自己待在房間的時間也許更多。
好的工作、財富、名聲、受人尊重與喜愛、美貌,很多時候我們都把這些當作是人生的目標,努力追求。
但是,這真的是我們自己覺得重要或真心想要的嗎?還是我們只是不自覺的照著其他人的期望或模仿著別人的生活方式而活著?
或者經常問自己「我真正要什麼?我怎樣才會快樂?」,這會是生命裡最應該被解答的問題吧?
也許這是一個自私的問題,也是一個寂寞的問題(當自己的答案也許跟其他人大不相同時),但是,卻是一個必要的問題。
這是我在這一場談「家的設計」的座談裡,所得到的意外收穫。
===========================================
補充--活動資訊
在2009年「台灣設計師週」期間,9/6下午3:00 無印良品再度邀請安郁茜建築師與「Shopping Design」雜誌創意總監詹偉雄先生對談,由「Shopping Design」雜誌總編輯黃威融主持,講題是「設計生活」,活動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