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星期來說,在工作上很奇妙的有些意外的轉折。
原本已經決定讓自己休息一段時間,沒有什麼計畫,也許把想學了很久的日文與網頁設計/影像處理認真的去安排上課,也許就只是休息讓自己可以從週而復始的工作裡跳開,想想自己還有什麼可以做的。都已經向老闆口頭提了這個想法,不過在老闆要我考慮的過程裡,卻發生了些意想不到的變化,讓這個原本以為已經成定局的決定又產生了些變數。
首先是突然的在目前負責的小組外額外接下了一個成立沒有太久,成員包含了剛報到的新同事的單位,很自然的我開始review這個小組成立到現在已經執行的計畫以及方向,並且要讓新同事不要對於這個組織變化感到擔心。在與這個小組的同事討論加上我對這個function的一些想法,很快的發展了幾項接下來的工作方向。當然中間也免不了要處理與解決一些發生中的問題,以及承擔其他單位對這個小組在發展方向上的疑問與期待並試著透過溝通建立起共識。這一連串的變化讓我只能把已經打定主意要讓自己休息沈潛一段時間的念頭暫時拋開,看來又有好一陣子要忙了。
這也讓我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在麥當勞打工的一段經歷。
專科時因為想賺多一些錢繳學費及拿錢回家,而又不想在太複雜的環境例如KTV之類的場所打工,所以就挑上了麥當勞的打烊班,原因是時薪double計算。工作的時間是晚上十點之後到凌晨兩三點,工作範圍則是把整間店清理恢復到所有設備與廚房用具都乾乾淨淨。而因為工作時間很晚加上相當辛苦,所以人力一直處在嚴重不足的狀態。原本正常應該要有八個人一起合作的工作,排班經理都只能排到四個人同時上班,而這也造成即便找到新人也撐不久的惡性循環。而我因為經濟上需要這筆薪水,所以也只能咬牙繼續做下去。
既然因為經濟壓力沒辦法離職,我很自然的就開始思考怎麼樣藉由流程的安排讓不足的人力發揮最好的效率,當時留下來的同伴們天天幾乎都是我們幾個人一起上班因此默契很好,沒有太多老鳥菜鳥或是階級的分別,大家雖然工作時都是粗話直接“彼此問候“,不過心裡想的都是環節上如何接的最順,以及怎樣讓大家一起早一點下班。而藉由清楚的目標(盡量早下班且維持該有的清潔水準)以及合作已久的默契,我們逐步設計出即便人力只有一半但是也可以如期完成工作的流程與方式。後來我甚至把排班襄理所必須負責的打烊班排班與新人訓練都接過來搞定,也因此得到了“打烊大哥“的渾名。長久下來跟我們一起當晚班的管理組也都很放心把整個樓面交給我們。除了當時我們幾個撐起打烊班的工讀生常會受到店經理或是區督導的嘉獎之外,由於管理組會有正常調動,還把我們店裡打烊的合作模式與成績也傳到了其他店。本來不覺得這有什麼,一直到離開麥當勞的幾年後,有一次在某家門市用餐遇到當時的同事已經在那家門市當店經理。他順口跟旁邊的打烊班工讀生介紹我之前是OO門市的打烊班leader,只見那個工讀生眼睛一亮“啊!OO門市的打烊班,我有聽過你們,超厲害的!“,我才知道原來我們當時也算是一個小傳奇(畢竟四個人的固定班底連撐兩年打烊,而且還能逐步讓新人增加算是件蠻難的事),哈。
現在畢竟比起當年毫無退路來說算是多了些餘裕,即便真的休息一段時間也還不虞斷炊,不過蠻高興自己在面對工作時的態度還是類似的,總是希望可以搞定一些事情,總是希望自己在團隊裡可以有所貢獻。
還記得當時半夜兩三點下班時,一個人走在空無一人的街上慢慢踱回家,雖然身體很疲憊,但心裡卻很輕鬆。因為知道又成功的完成一天的工作賺到一天的薪水。有時順道繞去7-11買根熱狗弄杯思樂冰給自己些小小的獎賞,回想起來那種素樸的滿足感,比起後來生涯過程中的各種成就,也許都還更真實。
我想此刻我需要的不是休息與沈澱,而是要再一次提醒自己,勿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