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半個多月,消費券就要發了。
到底消費券是不是一個好的政策,這一點身為市井小民的我識見也許不足以評斷,對於許多人提到的“債留子孫“也的確讓人有些憂心。不過最近想想,反而有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
先講一個很久以前忘了哪裡看來的故事:
“有一個賣熱狗的小販,他的熱狗份量十足,番茄醬、芥末醬、酸黃瓜任客人隨意加,而且每天都帶著開朗的笑容非常辛勤的吆喝招來客人。慢慢的,他的生意越來越好,甚至還開了一個小店面,也開始在附近雇人發傳單、立廣告牌宣傳。賺的錢足夠供兒子上大學念MBA,成為一個專業的經理人。
後來,經濟開始不景氣,熱狗小販仍然還是很辛勤的吆喝招徠客人,因此生意也不見有什麼影響。有一天,他的兒子回來探望他時,看到他經營的的方式,搖頭跟他說「老爸,你不知道現在不景氣嗎?還有誰會想買熱狗啊,你這樣下去一定會慘賠的。你應該解雇發傳單的工讀生,也不要花錢租廣告牌了,還有番茄醬、芥末醬也不該讓客人隨意加,那些都是成本啊。另外,想辦法找便宜一點的熱狗跟麵包,甚至份量縮小一點都沒關係,唯有這樣,才能讓你渡過這波不景氣,你知道嗎?」
熱狗小販照著兒子的建議做了,結果生意因此大受影響,他看到日漸減少的客人,說「嗯,果然我兒子是對的,現在真的很不景氣。」“
你覺得熱狗小販的生意變差,真的是因為不景氣嗎?我想主因是他因為對市場失去了信心,因此萎縮性的做法導致顧客因為少了接觸他的資訊的管道(不再發傳單,也少了廣告),或是對品質不滿(沒有番茄醬芥末醬,熱狗縮水)因而不上門了。
假如最近留意媒體報導,會發現除了政治新聞之外,大多數都是有關裁員、減薪、無薪假的報導。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說對接下來的經濟環境有信心,應該算是神經太大條太天真。
一向敗家的我,最近在思考要不要把用了一年多的隨身eeePC 換新時也長考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到處爬文看如何精簡XP系統,打算撐個一陣子再說。連我這種敗家失心瘋都會因為不景氣而畏懼消費,對於大多數理智正常的人來說,可以想見肯定是因此縮減購物的慾望,以面對不可知的景氣谷底。
的確,全世界性的不景氣對於生意人而言當然是很嚴酷的挑戰,但是是否每個人、每個商家都因此而失去機會了呢?答案我想是“不一定“,只要不因此而失去信心與鬥志,願意繼續設法積極面對市場的話,消費者仍然心底有七情六慾、各種需求有待被滿足,只是需要一些觸媒、一些理由。
那麼,消費券跟這有什麼關係呢?
就像常常因為拿到了某家百貨公司的禮券而去消費,一不小心花了比禮券面額高出數倍的錢是類似的道理。這樣的傻事我們家常常在做,因為敝公司三節獎金多半都發百貨公司禮券,幾年領下來,反而多花了不少冤枉錢。
我的想法是,從宣佈要發送消費券之後,不管各行各業的大小商家,為了爭取這八百億的消費券商機,無不設法出盡奇招。有的搶先偷跑,有的躍躍欲試。各種以消費券為訴求的促銷手法都蓄勢待發,各種希望招徠客人的行銷創意都箭在弦上。
而這些五花八門的行銷創意、促銷手法、折扣優惠,我相信除了爭取到每個人領到的$3,600 之外,也一定會勾引起某些人消費的慾望。對商家而言,也許因為採取積極進取的攻勢,讓競爭的氣勢與力量不會因為低迷的景氣與信心而萎縮。
也許,消費券會是一個引子,是激發起一連串連鎖反應的觸媒,而真正的力量不在於這票面上的金額$3,600,而是讓一些人重新燃起面對市場、爭取市場的鬥志與信心。
再借上面提過的熱狗小販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們懼怕的是恐懼本身。懼怕,有時候會讓一些效應被放大。反之,信心(不管是有所本的還是盲目的),也有時會讓事情有意想不到的好發展。
我還是不知道消費券長遠來說到底對台灣是好是壞,不過,至少在這樣的景氣寒冬裡,任何積極的態度,都會是一個新機會的可能。
不論你同意或反對,消費券就要來了。而你,選擇用什麼角度去解讀與面對它呢?
後記--
今天下午寫完這篇短文之後,前輩傅瑞德在他的部落格“石墨工房 5.1β“裡提及拙文並且寫了一篇相當精闢的文章【我愛消費券】談他對於消費券的觀點。坦白說我相當認同傅老大的分析,不過因為我寫這篇短文的前提是“不管怎樣,消費券都要來了“,採取的角度則是“希望消費券這件事,也許有機會對低迷的信心產生一些改變“,撰文目的不在於“分析台灣是否應該藉由發放消費券來刺激經濟“或“贊同或反對政府消費券政策“,故想想雖傅老大珠玉在前,拙文倒也不必因“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撤,但針對也許行文時表達不夠清楚的地方稍作補充,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