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也許可以這麼說,「戀愛寫真」這部電影真正要講的不是愛情,而是「才華」與「忌妒」的故事。

 

而“攝影“正是「戀愛寫真」在講這個故事時所使用的“載體“。因為女主角靜流(廣末涼子飾)是透過拍照展現他的才華,也因此讓她的男友誠人(松田龍平飾)因為妒忌她的才華而與她分手,甚至讓另一個忌妒她的才華的人因此而殺了她。

 

故事描述在大學攝影社擔任社長的誠人,在校園中邂逅了性情直率我行我素的靜流,而在交往的過程裡,靜流也開始迷上了拍照。誠人一直希望畢業後可以成為專業攝影師,因此參加攝影比賽的新人獎是他出道的機會,而靜流單純為了“想與誠人一起做他喜歡的事“,因此也參加了比賽。結果揭曉時,靜流獲得了新人獎,但誠人卻落選了。無法接受這個結果的誠人,因為失望以及忌妒靜流的才華,因此而與靜流分手。靜流在離開前跟誠人說,希望當他成功的成為一位攝影師的時候,他們能再相見。

 

誠人畢業後,輾轉經歷擔任攝影師的助理以及獨立出道的歷程,但是並沒有如他的期望成為知名的攝影師,只能接些商品型錄的拍攝工作。有一天,他收到了靜流由紐約寄來的信與照片,裡面提到她即將舉辦自己的攝影展,希望誠人可以去觀看。誠人訝異於靜流的作品所呈現的豐富與趣味,又難以面對自己在攝影之路上的困頓,不過思考之後他還是決定前往紐約。

 

由於遺失了靜流的地址,到紐約之後,在尋找靜流的過程裡誠人嘗試著用在靜流拍攝的照片裡的角度去看這陌生的城市。而慢慢的也開啟了屬於他自己觀察與詮釋的角度。到最後誠人發現,原來靜流已經被她的室友殺害,原因跟當時誠人與靜流分手的原因類似—忌妒,因為室友無法接受靜流因為才華遭到賞識而實現夢想但自己卻一事無成的現實…。

 

誠人把自己的作品與靜流遺留的作品合在一起以靜流的名義舉辦攝影展,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拍攝是跟著靜流的腳步與眼去追尋與觀察這個城市,因此可以說是靜流開啟了他不同的視野。展覽之後,誠人準備離開紐約回日本時,突然有設計公司的人找上了誠人,表明是看了攝影展之後希望邀請他擔任攝影師,看著設計公司的代表show出他所拍的照片,問他是否是靜流(因為攝影展是以靜流之名舉辦)以及願否接受案子時,誠人答應了,決定以靜流之名繼續他之後的人生,透過這樣的方式,與已經過世的靜流一起走下去。

 

在迷上拍照的這一段時間,我常常在想,想拍出好的照片,是靠練習,還是天分?而兩者之間的關係,能夠互補嗎?真的會像是電影裡的靜流與誠人一般,天分的光彩耀目甚至讓熱愛攝影且苦練的誠人因為無法企及都不禁忌妒?

 

不過,這也許還不是我該煩惱的問題吧?畢竟我拍的太隨性,既無天分,更少了苦練。我想我還是單純享受拍照之樂就好了。

 

印象裡另一部談對於天才的忌妒的電影應該就是“阿瑪迪斯“,片中當時的樂壇祭酒,宮廷樂長薩里耶瑞在發現自己的才華遠不及天才音樂家莫札特時,不禁也起了殺意。這種因為極度的理解與欣賞對方的才華所產生的妒忌之心,相信是比起一般世俗人對於財富名位的妒忌更盛。

 

要補充的是,片中所出現的照片,都是委託知名攝影師齋藤清貴所拍攝的,這些照片也集結在《プロのデヅカメ寫真術》一書中。而「戀愛寫真」這部片子在台灣並沒有發行,所以想看的朋友也許要到拍賣上找找有沒有香港賣家販售的中文版DVD了。


 

Share
Tweet
Pin
Share
55 意見

 


剛剛發現bestguy通信的被訂閱數已經滿1,000人了

 

不過,該不會po了這篇之後,就有一堆人來退訂了吧...

 

在這裡要謝謝各位格友不嫌棄,感謝大家的訂閱啦,我也會繼續在假日有空的時間盡量多更新的

Share
Tweet
Pin
Share
50 意見

 

 

因為在blog上會寫些關於相機的文章,因此常會有些老朋友新朋友會問些有關相機的問題。

 

若是我知道的自然都會盡心解答,不過也不希望我的答案會左右朋友們的想法。但偶而會碰到一些像是“最近想要開始認真拍照,所以打算買一部OO相機“或是“覺得好像要有OO相機,才可以拍的比較好一點,現在的相機拍出來的感覺不對“的朋友,我就會想試著改變他的這種想法。

 

無可否認,相機與鏡頭對於照片的品質的確是有影響的。但是如果是剛要開始拍的朋友,我不認為需要太在意相機,因為在這個階段裡,你需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拍法與題材,以及讓自己更確定是不是真的愛拍照。此刻相機應該是你最不需要花太多精神去煩惱的事情,反而是多拍、多看比較重要。

 

真的,你只需要有部好用可靠的傻瓜相機就可以。(包括消費型的數位相機也算)

 

尤其並不是以“當專業攝影師“為志向的朋友們,與其去在意鏡頭的解析度或調子,還不如透過多拍去習慣手上的相機,以及多嘗試“操“出它的其他可能性。

 

如果念玆在玆的是某部相機或鏡頭會有“暗角“、“偏色 “、“淺景深“、“散景“等等的效果,那麼主宰照片的到底是你還是你的相機?

 

記得看過一本大陸的攝影雜誌做過一個專題,找了七顆德國與日本的不同廠牌鏡頭,在相同的拍攝條件與主題下各拍一張,然後請幾位經常在文章裡說德國鏡頭與日本鏡頭有不同的明顯調子差異的攝影師,在不告知的情況下,要他說出哪幾張是德國鏡頭,哪幾張是日本鏡頭拍的,結果命中率大約40%左右。

 

顯然那些攝影師堅信自己的眼睛與經驗分的出來的所謂鏡頭間不同的“調子“、與“味道“,似乎只是心理作用的效果。

 

所以,,真的喜歡拍照的朋友啊,讓你自己的眼光與心來決定你的照片的好壞吧,而不要被相機所限制住了。

 

至少你的荷包會省一點,你的心情也會愉快一點。

 

後記:總覺得愛買相機的我來寫這篇文章有點不那麼理直氣壯,不過至少很確定自己從沒有把自己拍攝的好壞歸咎於相機,因此還是把這些想法整理出來。附圖是一些我自己還算喜歡的照片,都是用所謂的“傻瓜相機“拍的,入手的價格自$500~三四千不等,選照片時刻意排除掉一些所謂的“銘機“所拍的照片,藉以support這篇文章提到的想法。




 


 


 


 


 


 


 


 


 


 


 


 


 





Share
Tweet
Pin
Share
121 意見


 

 

我想很多朋友應該都已經看過「變形金剛 Transformer 」了吧?而對我這科幻玩具迷來說更是不能錯過的一部電影。自然電影裡的各種變化自如的機械人也一定是我收藏的對象。可惜的是這次「變形金剛 Transformer 」的機設定實在是蠻精細複雜,而獲得授權生產相關玩具的孩之寶 Hasbro 素來生產又不是以精細見長,因此目前買的到的變形金剛玩具,比起電影裡的酷炫造型差了一截,坦白說有點小小失望。

 

不過「變形金剛 Transformer 」系列玩具中倒是有一款蠻吸引我注意的,就是片中“主角“之一,戲份最重的大黃蜂BUMBLEBEE 7吋固定姿勢“公仔“,造型是讓大黃蜂BUMBLEBEE 踩在一部已經毀損的轎車上,而右手的武器還緩緩冒出煙霧。在Yahoo!奇摩拍賣上買到的價格是NT$799,就算加上郵資也比玩具反斗城賣NT$999便宜大約$150。固定姿勢雖然犧牲了可動性與變形能力,但是造型上就可以比較美形。不過雖然這款大黃蜂BUMBLEBEE 造型稱的上中上水準,但是塗裝就相當粗糙。因此我就動了幫他重新塗裝的念頭。

 

因為一體成型的緣故,考慮之後決定不切割分件直接以筆塗舊化處理來提升大黃蜂BUMBLEBEE 的質感(靈感來自於這一期Wired 雜誌裡的一張插圖)。用的是最基本的“乾刷法“與“Wash 法“,先把骨架用灰銀色整個乾刷一遍,然後再用稀釋過的消光黑全身作Wash洗塗。手邊沒有足夠種類的顏料下,至少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原本塑膠感很重的玩具感整個不同了。花費的時間大約兩個半小時,而且還是一邊看HBO 一邊進行的。

 

說起來也好幾年沒有為模型上色了,重拾模型筆與顏料的感覺蠻令人懷念的。相信這件簡單的作品又可以放在辦公桌上讓繁雜的工作片段藉由透過回想電影與上色的過程得到一些樂趣。

 

註:第一張的效果是手晃+小畫家的簡單加工,想做出作戰中的感覺





 


 


 


 


 


 

上面幾張是塗裝完成後簡單拍攝的成品圖

 


 

還沒塗裝前的原貌,塑膠感很重且缺乏層次

 

 

Wired 雜誌的插圖,也是本次塗裝的靈感來源

 

Share
Tweet
Pin
Share
23 意見

 

 

在7/6 英國品牌Anya Hindmarch 在台灣限量發售環保概念包“I'm not a plastic bag“引發強烈推擠受傷事件之後,網路上也對這件事情諸多討論,其中也不乏以此事件作為嘲諷主題的Kuso 之作,例如在Yahoo!奇摩拍賣上販售以一般的紅白條紋塑膠袋上用麥克筆寫上“I'm a plastic bag“的Kuso 網拍就是其中一例。

 

今天要介紹另一個知名廠牌所推出的環保概念袋。同樣是運用純天然材質製作,而且保證每一個都獨一無二,而價格更是讓你驚喜,因為只要NT$40 以下就可買到!登登登等...這一個純天然、真環保的環保袋就是--無印良品的“My Bag“環保袋。

 

無印良品“My Bag“環保袋的構想原意也是為了減少購物袋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因此材質使用輕薄的米色棉布縫製方便折疊隨身攜帶。大小分成大、中、小三個尺寸,價格分別為$40, $30, $25。而無印良品在發售“My Bag“環保袋的同時還附加了一個小點子: 在販售“My Bag“環保袋的店頭同時提供了一套橡皮章讓購買者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在素色袋面上蓋上自己想蓋的字或是小圖樣。當然如果你想回家之後用顏料自行繪製,甚至縫上自己喜歡的布章或繡上圖案也都沒問題。

 

說真的,在誠品買個好一點的紙提袋來包禮物什麼的價錢都遠超過無印良品的這組“My Bag“,即便用這組袋子當作禮物包裝我覺得都很划算且獨特,收到的人還可以重複利用。

 

我在買這個袋子的時候,有一對小情侶一人各買了一個,然後開始蓋起“Eric Love Sandy“、"Sandy Love Eric“,也還蠻浪漫甜蜜的(不過害我排在他們後面要蓋章等了好久...)

 

目前無印良品並沒有全面發售“My Bag“環保袋,只有微風廣場門市(台灣第一家無印良品門市)有售,所以有興趣玩玩創意的朋友可能要跑一趟微風廣場了(巧合的是Anya Hindmarch 的推擠事件也在微風廣場發生...)

 

我想重要的是身體力行環保,遠比使用什麼牌子的環保袋重要。不過只要花費少少的金額以及創意,就可以擁有一個獨一無二且方便攜帶的環保袋,相信對於實行環保也是有助力的。

 


 

 

除了英文字母之外,還有些有趣的小圖案以及“無印良品“的中英文 Logo圖案

 

相關文章:

[直擊]引發搶購的英國Anya Hindmarch 限量環保袋長什麼模樣?

 

 

Share
Tweet
Pin
Share
35 意見

 

 

上周身邊發生了兩件小事:其一是一個朋友因為知道我有在收藏相機,介紹了他的朋友來詢問我關於一部已經停產的老拍立得SX-70的購買管道與如何選購,他說“我有試過去博愛路,但是店家都只是跟我搖搖頭說已經買不到了“。我除了告訴他如何操作、在拍賣上怎麼挑以及哪些需要特別注意問清楚賣家的之外,還又丟了幾個曾經找到有關這部相機的資訊連結給他。我想他很有可能在拍賣上買到他的第一部SX-70,甚至接下來…

 

其二是,一個很熟的拍賣賣家想幫他的愛車換方向盤,問到的原廠價格是八千元,修車廠可以弄到兩千五的。最後他福至心靈在拍賣上找到有人專門在賣報廢車的零件,要價只要一千五百元。當他發現竟然如此便宜之後,除了依照原計畫換方向盤,還連計畫之外的整組排檔桿也換了,甚至還正在想換整套皮椅。他很高興的打算把這次經驗寫成一篇文章Po在blog上,而跟我說“老查,我在網拍已經也混了五六年,沒想到拍賣竟然還可以帶給我這樣的驚喜。“

 

記得小時候有部很喜歡的卡通“太空突擊隊“,描述太空船「彗星號」乘員—鐵船長、機器人克拉、化學人小胖、“活腦“ 田 教授們的太空歷險。因為距今已經有二十五年以上,大部分的故事都已經忘記,不過一直記得裡面有一段關於「物質生成場」(註)的情節—在「物質生成場」裡,所有需要的物品都可以源源不絕的自然“湧“出來。小時候看到那一段就在想“如果真的有「物質生成場」的話,那我想要的玩具都可以源源不絕的湧出來,那有多好!

(註:「物質生成場」或可稱為“白洞“,即指“黑洞“的相反,“黑洞“是會無止盡的把物質甚至是“光線“吸入,而“白洞“則像是“黑洞“的另一端,可以無盡的產出物質)

 

聽起來有點像是“天堂“的概念:所有你想要的,都能在天堂得到滿足。而也有人說,網路拍賣、購物網站、百貨公司就像是塵世裡的天堂一般,幾乎你所有的需要也都可以在裡面得到滿足,不過只是這個“天堂“是要付錢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物質生成場」已經藉由網際網路上的“位元“換了一種方式得以實現。由於“使用者創造內容“ (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興起,內容與資訊的提供者已經不再集中於少數,而變得無所不在。應該可以這麼說,只要你想得到的資訊,透過搜尋引擎,都可以源源不絕的湧出來,甚至遠超乎你的需要。

 

當“資訊的白洞“與“塵世的天堂“結合在一起,那麼應該會產生加乘的威力吧?因為原本你只會對於已知的事物產生慾望,但是因為資訊垂手可得,加上透過交流因此發現更多原本未知的事物時,新的需求與慾望就不斷的出現了。藉由“資訊“的交流、激盪刺激,而產生的需求與慾望,再透過有效率的通路(毫無疑問就是電子商務)予以滿足。若再加上網路拍賣所具備的“既能買也能賣“的特性,讓汰舊換新得以進行,資源(錢)的循環再生會讓這巨輪轉動的動力更生生不息(只要看看有多少人習慣每隔一陣子在拍賣上賣掉舊手機或NB再去敗新的你就知道了)。

 

所以我常覺得,下一波電子商務的成長力量,不在於機制或金、物流能有進步到什麼程度,而在於web 2.0的“社群力量“與“內容力量“對EC所帶來的強大新推力。以往這樣的“資訊/需求結構“零星的在某些領域或產業是存在的,但是接下來將會變得更持續、更全面、更巨大。

 

有一次聽工頭堅談到他正在思考“部落客經濟圈“相關的題目,也讀了他的「期待一個《部落客經濟》的時代(上)」,我相信目前大家津津樂道的AdSense只是“部落格經濟“(或“達人經濟“)的序曲而已,真正波瀾壯闊的主奏才正要上場。

 

後記: Po了這篇之後,到工頭的blog留言表達殷切期盼看到他【期待一個《部落客經濟》的時代(上)】的後續,果然古人說拋磚引玉是沒有錯的,就這樣引出了【期待一個《部落客經濟》的時代(下)  】



 

Share
Tweet
Pin
Share
24 意見

 

昨天下午公司舉辦一場與會員的聚會,我是主講人。內容中舉了前天(7/6)下午微風廣場發售英國品牌Anya Hindmarch 限量環保概念包引發瘋狂搶購的案例,只見一位來參加的朋友指了一指她所帶的購物提袋,咦!裡面不就裝了這個傳說中的環保袋嗎?

 

活動結束聊起她們在現場所經歷的慘烈狀況,就如新聞畫面裡播放的混亂與激烈,甚至上演了赤裸裸的人性衝突--自私、怒罵、拉扯...當場目睹會懷疑這真的是文明社會會發生的事嗎(朋友的評語是--已經可以預見若是發生戰爭或大天災時,人性的衝突會是怎樣的混亂慘烈)?而這位朋友為了救當場差點受傷的幾位搶購民眾,甚至還放棄了她自己原本垂手可得的包包(照片中的包是與她一起去的媽媽買到的),讓我不禁覺得相當欽佩。因為要在自利與助人中取捨而選擇助人,這比以名牌來裝點自身,是高貴得多的。

 

說起來Anya Hindmarch 在台灣的熱門程度似乎沒有一般大眾熟知的名牌如LV, Gucci, Coach...那麼高,但是會引發這樣的“搶購受傷事件“,相信連廠商與百貨公司都始料未及。

 

當然一定是要藉這個機會好好看一下Anya Hindmarch 這款購物袋到底是有多特別,但其實只是一個米色帆布的袋子(甚至沒有內裡),用粗繩作為提把,並以布面字浮繡了“I'm not a plastic bag“的字樣。若是NT$500是還算值得,但是若以目前Yahoo!奇摩拍賣上炒作到八九千元的價格,那是否真的值得那就見仁見智了。而搶購到的人在背著這款包包時,回想起購買當時的混亂經驗感受會是如何?這也是我相當好奇的。

 

在此也要感慨的是,很多人去搶購這款包包其實是因為 : 1. 它是名牌。2. 可以炒高價錢賺一筆,但是對於它本身想要傳達的環保概念其實是並不關心的。希望將來這些名牌廠商若是真的想宣傳環保,請不要再用“限量“的方式,畢竟環保概念不該是個被用來作商業行銷操作的手段,如果真心希望傳播環保,那就不要限制數量讓想以行動支持的人都可以背著這個有訊息的包包上街,而不是只有少數人透過這種爭奪的方式才能取得,甚至還凸顯了人性中的自私與貪欲,那不是很諷刺嗎?

 


 

(為了避免有人利用這兩張照片去詐騙,所以在圖片上壓字)


 

延伸閱讀:

“I'm not a plastic bag, too.“--無印良品 “My Bag“棉質環保袋

 

 

Share
Tweet
Pin
Share
42 意見

 

原本這一捲是打算用過期正片拍家附近的街景拿去正沖負(避免浪費),嘗試看看這些習以為常的景致,色偏之後的效果如何。想像中應該會有種熟悉但又異樣的感覺。

 

不料,五色鳥店員疏忽之下還是以一般方式沖出這一捲,沒能玩到原本期望的效果。

 

不過這捲過期的正片整個色澤呈現一種泛舊復古的效果,還算特別。

 

使用的相機是Yashica T4,主要是近期因為天熱,所以很久沒有帶著相機隨拍,因此星期天想說就用部完全不必傷腦筋的傻瓜相機隨手拍拍當作放鬆吧。

 

拍完的感想是,夏天出門拍照還真是辛苦啊,一身大汗且深怕把相機弄潮。看來要好好拍照大概要等秋天天涼之後了。

 


 


 


 


 


 


 



Share
Tweet
Pin
Share
30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看電影] 一個有關“才華“與“忌妒“的愛情故事--“戀愛寫真“
      • 感謝格友支持,bestguy通信訂閱人數達1000人 :)
      • 真的,你只需要一部傻瓜相機而已
      • [模型] 變形金剛 大黃蜂BUMBLEBEE 7" fix pose figure 固定姿勢公仔--...
      • “I'm not a plastic bag, too.“--無印良品 “My Bag“棉質環保袋
      • 我相信「部落格經濟」才正要開始而已--讀工頭堅“期待一個《部落客經濟》的時代“
      • [直擊]引發搶購的英國Anya Hindmarch 限量環保袋長什麼模樣?
      • 【隨寫】過期正片泛舊復古色澤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