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 40年代的西洋老電影中,若劇情發展過程有「拍照」的場景,經常出現的老相機款式除了RF相機之外,應該就是TLR(Twin Lens Flex 雙鏡反光相機)了。而TLR獨特的外型,也常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史上第一部TLR(雙鏡反光相機)是1880 年由一位英國的氣象台台長霍普所發明的,早期的TLR採木造機身,因此相當笨重。到了1928 年,德國F&H 廠推出使用輕合金製造的Rolleiflex,採用117底片(之後則統一改用120底片),以6X6(1:1構圖)大小拍攝照片。而腰平觀景窗的設計也讓拍攝相當方便,因此帶動了各廠也生產類似的相機,造成TLR風行了相當長的時間,這股風潮甚至在二次世界大戰後50年代還仍然持續。
顧名思義,TLR的特點是具有兩個鏡頭,下面的鏡頭負責讓影像投射到膠片上,攝影者所看到的影像是通過上面的鏡頭反射用於取景和對焦。
通常TLR 相機使用120底片,拍攝邊長為6cm 的正方形構圖照片。使用TLR 照相機時,一般以腰平的方式手持它並向下觀看毛玻璃取景。在毛玻璃上看到的影像也是6cm×6cm,影像上下方向正確,但左右方向卻是顛倒的。這是因為取景影像是經過反光鏡反射一次後而形成的,所以剛剛開始使用TLR 時可能會在取景時感到不習慣。
除了影像左右相反之外,TLR系統的構造也使其存在以下問題:
1. 由於取景鏡頭與攝影鏡頭是分離的,與RF相機一樣,TLR存在視差問題(並非所見即所得)。在拍攝近距離物體時這個問題帶來的弊端會更加明顯。
2. 與光學取景器或測距器相比,投射在觀景窗毛玻璃對焦屏上的影像通常不夠明亮。
3. 必須以腰平的方式向下觀看前面的景象也許適合偷拍,但操作很不方便。
4. 雙鏡頭機身體積較大,而且更換鏡頭時,需要兩個鏡頭同時更換。
5. 鏡頭難以互換。如果更換攝影鏡頭,必須也更換取景鏡頭。而外接鏡頭時也必須兩個鏡頭都加。(我的這一部就另外搭配了一組近攝鏡,上下各接一個)
不過這麼經典的造型怎麼能夠錯過呢?也因此Rolleiflex 3.5MX 成為我的收藏品之一。除了這一部Rolleiflex 3.5MX 之外,我還擁有同廠較低階的Rolleicord,以及日本Ricoh生產的Diacord、中國生產的海鷗4A, 4B 各一部。甚至後來當日本的廠商生產TLR 形式的135 底片 Toy Camera 「Black bird fly」時,也讓我無法抗拒入手了一部。而去年日本的科普Mook「大人的科學」第25期介紹TLR相機並且附錄是一部需要自行組合的TLR,我也前後分別買了三本,為的就是附錄的35mm TLR相機。
在描寫日本攝影師荒木經惟與他的夫人陽子的故事的電影「東京日和」裡有一段情節—攝影師(竹中直人飾)在搭電車時坐在座位上用Rolleiflex TLR 腰平觀景的方式偷拍車上的乘客,結果被一個愛管閒事的歐巴桑大聲警告被拍的人還扭送他到警局。而事實上荒木經惟也的確有出一本完全以他數年間在電車上拍攝其他乘客的照片集結的攝影集《Subway Love》。另外在香港導演杜棋峰的作品「文雀」中,任達華所飾演愛拍照的扒手老大用的也是Rolleiflex。TLR 雙鏡反光相機因其古樸造型所獨具的古典浪漫情調,是其他相機所難以取代的。
==============================
廣告時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