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最近重讀了“部落格行銷“這本書,發現其實是蠻適合打算開始運用經營blog設法加強與顧客間的互動的工作者參考的一本入門觀念書,所以摘錄了其中的一些內容要點,打算與同事分享。,也順便放在blog上讓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一窺本書的大致內容。以下是我自己閱讀實際下的要點:

 

由公司的權威人士所設立的公開blog,可以在你與顧客之間塑造不同的“經驗“,進行之前不可能發生的合理交流。

企業使用部落格的最大錯誤,就是只把它當作傳遞同一套行銷訊息的另一種管道,沒有人想看那種東西,企業設立部落格的重點是以下三件事:

  1.       資訊:告訴顧客你在做什麼,了解他們在想什麼

  2.       關係:提供顧客優質經驗,讓他們變成公司的推廣大使

  3.       知識管理:收集包羅萬象的資訊,在適當的時機提供給適當的人運用

 

市場競爭日益劇烈,傳統使用「focus Group」所能收集到的資訊對大部分企業來說已經不夠用。CRM軟體只能知道顧客是否購買商品、是否曾經來信或來電提供意見或詢問,但無法得知顧客的想法,也無法讓顧客直接回應。

 

顧客可以分成以下五類:

  1.推廣大使:例如Apple 的狂熱支持者

  2.一般顧客:喜歡你的商品或服務的人

  3.勉為其難的顧客:有過負面經驗但還能接受你的商品或服務的人(認命的顧客)

  4.偶而遭殃者:並不喜歡你的產品或服務,但必要時會使用

  5.搞破壞者:因為擁有太多或是相當糟糕的經驗,因此無所不用其極想破壞你的生意

 

大部分顧客並不會故意找碴。

提供優質經驗可以激發顧客的情緒反應,當顧客對你的事業毫無感覺時,就表示沒有忠誠度,不會有任何眷戀。

 

運用blog與顧客交流有幾個好處:

  1.創造顧客型推廣大使:

     一位狂熱份子加入社群,該社群的運作方式就會完全改觀,營造熱情可以激發出更多的熱情。

  2. 獲得顧客群的信任:

      建立信賴感的最佳方式,就是要有一貫的可信度。部落格是建立信賴感的絕佳方式,因為他允許你以“真實的人“的身分而不是以企業行銷手冊去面對顧客。

  3. 成為意見領袖:

      blog讓人隨心所欲的發佈資訊,再加上搜尋、訂閱、參與容易,提供了“意見領袖“特殊的機會。它的挑戰則在於需要規劃內容,研究資訊及提出見解。

  4. 分享與獲得資訊

  5. 獲得有關產品的直接回應

  6. 發現新的成長契機與新市場(從顧客的回應中得到新的想法)

 

為何企業應該設立部落格:

  1. 增加在搜尋引擎的曝光

  2.  與顧客直接溝通

  3.  推廣品牌的另一種方式

  4. 藉由在部落格中不斷討論自家產品與服務,創造競爭中的差異化

  5. 關係行銷

  6. 經營媒體關係與PR

  7. 聲譽管理—Manage在網路上的風評

  8. 把自己定位成行業裡的專家

 

許多公司設立blog採用“保險“的做法—只是把blog當作是另一種行銷管道,找文案寫手把公司的新聞轉化成blog文章。問題在於這樣的做法並無法更尊重顧客,因為顧客們已經從廣告與新聞裡接撤到這一些了。Blog必須溝通真實、熱切、有威信的訊息,也就是能確實引發對方共鳴的訊息。

要決定公司的blog由誰主筆,只要確定他有以下三項特質:熱情、威信與真實。

要塑造企業中重視blog的文化、必須提出以下的基本價值宣言:

  -我們重視部落格

  -我們重視部落客

  -我們重視參與部落格的員工

  -我們重視參與部落格的顧客

  -我們重視部落格上的回應

 

企業部落格的幾種類型:

  1.       理髮師型:傾聽,分享自己累積的資訊

  2.       鐵匠型:透過自身具備的專業,提出對於產業的見解與解答

  3.       橋樑型:拉關係,牽人脈

  4.       窗口型:與鐵匠型有點類似,但是提供的資訊不一定來自內部經驗或專業

  5.       指標型:不已自己的見解出發,而是引導、篩選有意思的資訊

  6.       夜店型:善於製造話題、自娛娛人

  7.       報紙型:著重在報導資訊

 

不同類型部落格可以帶來的好處:

  1.       理髮師型:提高能見度,獲得有創意與人性化的觀點交流

  2.       鐵匠型:幫助顧客,散佈消息,建立業界關係

  3.       橋樑型:創造新的業務機會,招攬新顧客

  4.       窗口型:分享背景資訊,處理不滿意見

  5.       指標型:提供資訊的管道,篩選資訊

  6.       夜店型:營造“人人平等“的感覺,社群感,公平感

  7.       報紙型:發佈消息

 

企業部落客的類型:

  1.       執行長部落格—(鐵匠/橋樑/窗口)以大處著眼

  2.       行銷型部落格—(理髮師/鐵匠/夜店)吸引人氣

  3.       彙整型部落格—(指標型/報紙型)整合資訊後提供

  4.       員工部落格—(鐵匠型)小處著眼,且應注意設定“授權規範guideline“

  5.       專家部落格—(理髮師型/鐵匠型/橋樑型/指標型/報紙型)--

          適合專業領域於行銷業、PR業、廣告業等。

 

了解他人想法的最佳方式,不是透過觀察,而是必須詢問。要吸引某人的最佳方式,不是透過調查,而是提出問題。

 

企業部落格回應留言的三大原則:

  --迅速回應(8hrs內,最長不要超過24hrs)

  --要有親和力,不要打官腔

  --要做後續追蹤,確定問題被解決了

 

回應“顧客回應“的10個要訣:

  1.        感謝對方的迴響

  2.       確認議題為何

  3.       若有錯,承認自己的疏失

  4.       解決問題

  5.       負起責任

  6.       迅速回應

  7.       切實回答問題

  8.       親切有禮

  9.       不要PO制式回應

  10.    後續要記得追蹤是否有延伸議題或問題

 

回應顧客在他自己的部落格上對你公司的抱怨要注意三件事:

  1.       道歉:“很抱歉讓你經歷這些不愉快的事“

  2.       請對方可以透過e-mail或電話與你連絡問題的細節

  3.       如果恰當的話,留下文字回應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與解決方式

塑造熱情的“顧客型推廣大使“,需要把顧客當作平常在應對一般人的方式對待,為他們營造優質的經驗,使他們更想培養這一段關係。你需要提供他展現熱情的理由,以及發揮熱情的空間。關鍵是,要喚起他們內心的情緒反應,並讓那些情緒有健康的紓解管道,企業blog應該滿足以上二項要點。

 

顧客關係的不同層次:

    【消費者】à【顧客】à【獨立個體】à【貢獻者】à【擁有者】

 

成功的企業部落格經營策略:

  --確立最初投入的動機

  --決定衡量成效的方式

  --確定擁有權與責任義務歸屬

  --不只是“寫部落格“,更要積極設法把顧客轉化成推廣大使甚至是開發者或是擁有者。

 

需要制定部落格內留言的原則:

  --標示誰擁有內容的所有權

  --規範出“不允許的“留言類型與行為(如洗板)

  --決定是否要“先審後播“

  --決定是否接受匿名留言

  --決定如何處理“異常留言“行為

 

顧客喜歡聽到“真的很抱歉“、“謝謝“、“我會盡全力解決你的問題“

顧客不喜歡聽“這是公司規定“、“我只能做到這樣“、“你需要跟其他人(如客服)反應才行“

 

回應負面意見的七步驟:

  1.        找出其留言的的價值(是不理性的謾罵、純抱怨,還是有建設性的意見)

  2.       找出問題癥結點(是誤解、觀感,還是產品與服務出了問題)

  3.       找出關係人(事件是由“人“引起的,因此找對關係人會讓回應更真實與人性化)

  4.       找出解決方案

  5.       改善問題

  6.       設法找到讓顧客滿意的方式

  7.       Po上針對其回應的回覆

 

處理負面意見的關鍵心態:

  --勿憑直覺回應

  --就事論事

  --不要太衝動

  --要切實回答到他的問題

  --注意可能演變的後果

  --熱情總是好事(設法化危機為轉機)

  --要習慣負面意見總是會有的(凡事沒有100%)

  --了解對方的預期,並法做到超乎他的期待(速度,解決方案,語調)

  --所有的回應都是改善的契機

  --回應不只一次,要持續follow

  --有些人喜歡“牽拖“,勿隨之起舞

  --回應所使用的文字需要技巧(要明確區分是有切實行動還是單就意見做回覆)

 

成功經營企業部落格的十大祕訣:

  1.       切合實際,不要試著涵蓋一切面相,找出自己的定位,想寫什麼及寫給誰看

  2.       熱情投入,寫真正感興趣的事物,找出自己喜歡的基調,維持一貫風格

  3.       時常更新,每天至少要更新一次

  4.       大量運用連結,設定連結可以向讀者展示你感興趣的內容或議題

  5.       在其他部落格留言,可表達你關心的議題,增加流量並與其他部落客以及他的讀者建立關係

  6.       讓自己樂在其中

  7.       盡情發揮,多問自己“Why“與“Why Not“,盡量嘗試

  8.       執行“ping“去通報一些服務機制(如Technorati)你的blog有更新

  9.       提供訂閱機制,方便讀者在他方便的時間與場所閱讀

  10.    使用富創意的標題,以及注意SEO

 

吸引流量的方式:

流量雖然不是最好的衡量基準(所發展出交流與關係的深度也許更為重要),不過是不錯的追蹤指標。流量通常來自於—

  --其他網站的連結,通常是部落格

  --搜尋引擎(要注意網址的設置、網頁標題、文章標題)

  --一般的行銷方式(廣告、印在名片或信紙上等等)

 

企業部落格逐步累積流量的技巧:

  --提供留言通知:讓來留言或回應的人知道你已經回覆了

  --進行訪問:針對內部人員進行訪談,提供有趣且讓讀者感覺更貼近

  --提出問題:主動徵求意見與想法

  --陳述個人見解:引發同意、不完全同意甚至反對的意見交流

  --開放讓讀者提出問題

 

與部落客培養關係

部落格是以“關係“為基礎所建構的,與部落客培養關係對企業經營部落格有許多幫助,原因包括:

  --讓部落客成為公司的專家

  --部落客可以反應你的部落格經營成效

  --可以因此提供部落客優質經驗

 

與部落客培養關係的步驟

  --閱讀部落格:增進對部落客的了解

  --在部落格留言:互動的開始

  --連結他的部落格:連結代表對他的尊重

  --試著寫e-mail給部落客:更深入的互動

  --與部落客連線對談

  --與部落客會面:舉辦一場聚會(產業性)

  --其他:例如尋求部落客的協助、訪問或接受部落客的訪問

 

細心經營部落客關係

  --不要制式推銷,要個人化:了解對方是很重要的

  --尊重部落客的時間與智慧:不要塞一堆不必要的附件給他,不要刻意奉承

  --尊重部落客寫部落格的目的:不要去預設他寫部落格的目的

  --重質不重量

  --循序漸進

  --不再是“能見度為王“:不要只是挑“知名部落客“或“有力人士“去經營

 

在(企業自己的)部落格上廣告

經營部落格式為了交流,但廣告則是為了單向傳播,目的有些不同。但如果你還是希望在自己的blog上廣告,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干擾內容,不遮蔽內容強迫點選

  --為何不思考寫一篇相關的文章去代替廣告?

  --不要在rss裡加入廣告

  --妥善安排廣告位置(不要干擾閱讀文章)

  --給讀者一個點選廣告的動機:例如徵求他的迴響

  --給予讀者/顧客置放廣告的所有權:發起串連、聯播等

  --“非廣告“:將要傳播的資訊轉化成有意思的文章或訊息

  --展現熱情:經營部落格的熱情可以感染得者、不一定要靠“廣告“

 

建立“部落格社群”

所有的企業不管喜歡與否、,都必須在“社群“中經營,在某些行業中這種社群稱之為“產業“,在某些行業中則稱之為“垂直市場“,但所有行業也都在一個比較無形的社群中經營,亦即以企業為中心所構成的“構想社群“—包含公司、員工、合作夥伴、供應商、顧客、產業分析師、記者,或是有興趣的部落客。

部落格是在公司周圍組成這個“構想社群“的最佳方式,當個人、公司、媒體、部落客以及政府一起共同激盪出絕佳的idea時,你便能探索構想的可能性,一切都可以在企業的blog上發生。

“構想社群“或“利益社群“是很新的一種現象,很少公司使用,不過卻是很有效的工具。

社群可以散佈在社群內發生的消息,藉由新訊息的傳布,大家都知道最新的狀況,也因此受益。社群也可以宣傳新的機會,健全的社群彙公佈有關職缺、最新連絡資料、政府補助…等對此一社群有益的資訊。社群也能提供彼此互助的機會,分享重要的資訊或祕訣,分享這一切可以提升社群內大家的業務或競爭力。

在很多方面,社群就像進階的線上連絡系統,大家彼此協助,就像俗語說的“同舟共濟,共存共榮“,設置這一類的“構想社群“,不僅讓大家認知道你是願意分享的企業,在你聯繫彼此分享資訊促進大家的業務發展時,也可以和共同參與的(上下游)企業建立更深厚的關係。

 

企業部落格未來的趨勢

 

部落客相當重視“真實“、“關係“與“誠實“這三件事,在未來,真實性仍會是主導部落格發展的主要力量。

 

不過可以預期未來有一些小趨勢的演變會衝擊出有趣的結果—

 

    --正確性 vs. 即時性

    --發展關係 vs. 增長讀者

    -- 純淨 vs. 收益

 

1.       正確性 vs. 即時性

 

在過去,部落客報導事件時很重視正確性。不過,隨著更多人開始透過部落格做類似的事,因此令有些部落客變得更像大眾媒體一樣也想搶在其他部落客之前發表。在部落圈裡,只要晚幾分鐘都會失去優勢,一般來說率先發掘並張貼文章的部落客會獲得與該主題有關的最多連結,原始文章的總瀏覽次數也會比其他引用的文章還多。和主流媒體不同的是,部落格可以即時編輯,所以許多部落客在原始文章發表之後,才開始在內容、正確性、見解及其他觀點上做補充。不過這種做法對於只讀到原文但沒有讀到後續補充的讀者來說也可能造成誤導與傷害。

 

對部落圈來說、正確性意味著二件事:「事實」與「脈絡」。所謂「脈絡」是指你的見解或其他人的見解、目前的情況對於公司與產業的意義,以及可能對讀者重要的一切。在商業部落格中要提供更多的深度內容,所以你可以以三種方式提供「脈絡」資料:

 

見解:

提供你或企業對此議題的見解,藉此讓讀者知道你對於情勢、事件或新聞的看法。你的見解會是決定這件事在顧客內心定位的關鍵之一。

 

觀點:

觀點就是退一步自問“此事有何意義?“,例如當其他企業發生醜聞事件時,所謂的“見解“也許是對此事件的看法,而“觀點“也許是探討此事是否會影響消費者普遍對於企業公司治理的信任程度。

 

意義:

在賦予事物意義時,不能只做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回答“為什麼“與“這代表什麼“等問題就是你的職責之一。

 

2.       發展關係 vs. 增長讀者

 

部落格剛崛起時,“關係“是一大重點,注重的是部落客之間的互動。不過部落格在開始比較不那麼重視“哪些人在讀“而是“有多少人在讀“時,情況也開始改觀。即便部落客開始比人氣,但他們仍舊重視關係,當有份量的部落客的造訪也許仍然勝過多數的不知名瀏覽者。雖然以後以流量衡量部落客重要性的趨勢可能越來越盛,但仍然會有些做法提醒部落客與閱讀者經營部落格“關係“的真正意義

 

衡量企業部落格的成效:

除了以外部標準(例如被連結次數、Technorati排名、流量、回應/留言數…)衡量部落格的成效,也可以透過其他方式衡量blog的價值。例如:blog讓你幫助了多少顧客、造成了多少話題、顧客的回應是否讓服務或產品的運作方式更加清楚…,這也都是成功的企業部落格應該被檢視的重要問題。

 

此外,也要持續像顧客展現這個blog對於企業的重要性,讓他們了解企業透過blog與他門戶動對企業的運作產生了哪些影響與改變。

 

3.       純淨 vs. 收益

 

當Google 推出Adsense之後,部落格上的廣告才開始增加。有關部落格式否該接受廣告的爭論仍然進行中,企業部落格應該重視的是大部分閱聽者所認同的價值,彈性做出調整。

 

企業部落格對於企業來說,提供了進行「認知推廣」的管道,不僅只在增加公司的知名度與能見度,而是增加了一個讓顧客重新認知企業的機會。企業部落格可以直接與顧客互動對話,而這些互動與對話的過程其他成千上萬的潛在顧客藉由造訪與瀏覽blog也同時參與。進行「認知推廣」的優點有:

 

    --增加知名度

    --獲得迴響

    --提出我方見解

    --製造對話的機會

 

 

(書的附錄還提供了名詞對照表與“企業部落格員工守則“,此處不摘錄)

 
Share
Tweet
Pin
Share
9 意見

 

在已經擁有了Panasonic LX-2 , Canon G7 之後,是否該入手Nikon P5000 著實讓我考慮了很久。因為同樣是千萬畫素等級,大小與整體感覺上算是介於LX-2 與G7 之間,我還需要這樣的一部相機嗎?

 

不過若是以“需要“來衡量,那麼絕大多數我所收藏的相機大概都可以不必入手了吧?故在Nikon P5000 水貨價格已經降至九千多的此時,最後,還是將其納入我的收藏之列。

 

Nikon P5000 是Nikon 第一部千萬畫素消費級數位相機,感覺起來Nikon 推出P5000 似乎是衝著Canon G7 來的。忍不住會把P5000 與G7 放在一起比是因為就幾個面相來說,感覺上這兩部相機是該放在同一個擂台上較量—同樣是千萬畫素、同樣可以外接濾鏡或廣角鏡頭、同樣有手動操作模式、同樣有熱靴座可以外接閃燈、同樣有防手震設計…。比較之下就拍攝的結果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特色,若就操作性(G7 有獨立的ISO調整轉盤)與存檔速度以及光學變焦的倍率(P5000 36mm ~ 126mm為3.5X,G7 則是35mm~ 210mm為6X)我個人認為P5000 就差了G7 一截。不過以體積與價格來說,P5000又勝了G7 一籌。一談到價格,似乎把這兩部相機放在一起比較又不是那麼公平,畢竟就價格的差距(兩者相差約$5,000~$6,000)來看,一些P5000 力有未逮之處似乎也變得情有可原(P5000 的水貨甚至都比LX-2 的水貨便宜了一兩千元)。

 

若就外觀設計而言,Nikon P5000 算不上特殊,金屬機身質感則比起LX-2 或G7 並不遜色(P5000 有黑色與灰銀色兩種塗裝,我選了較低調的黑色)。但是P5000 的設計有兩個值得一讚之處—大小適中,且右邊類似把手的設計手持相當方便。所以近期Nikon P5000 已經作為我擱包包裡隨身帶的主要相機,可惜夏天不是拍照天,還沒能用P5000 多拍一些照片,只拍了寥寥數張。

 

假如你不想要隨身帶著笨重的數位單眼但是對於手動操作與拍攝品質有一定的要求,那麼Nikon P5000 是值得你評估的一部相機。但是,你必須忍受的是,P5000 的存檔時間真的太慢了點…假如沒有搶拍到你要的畫面,別怪我沒有提醒你。

 

 

看看Nikon P5000的拍攝效果

 


 


 


 


 


 


 


Share
Tweet
Pin
Share
33 意見

 

 

星期天,在建國北路和平東路口的文化大學城區部辦完一整天公司的活動,想說散散步鬆鬆筋骨,於是就慢慢沿著建國轉信義路往誠品信義店走著,打算去逛逛書店。

 

包包裡放著一部在拍賣上標到的Ricoh RX-50,機況很舊,定焦鏡頭但沒有什麼手動調整模式,只有簡單的幾段對焦設定,因為在寫了“真的,你只需要一部傻瓜相機而已“那篇之後,最近蠻想走“傻瓜隨拍“路線,Ricoh RX-50塑膠機殼還算輕,加上機況舊比較不擔心弄壞,就隨身丟包包裡帶著。

 

走著走著也就拍完了一捲底片,可惜的是因為天候不佳加上時間已是黃昏,整批照片都偏暗。因為是朝著誠品信義走的緣故,Taipei 101又頻頻入鏡,也算是“Taipei 101寫真“番外篇吧

 

不過這樣隨拍又再一次堅定我的想法--如果單純享受隨手拍攝的樂趣,真的,你只需要一部傻瓜相機而已。

 

看看Ricoh RX-50隨手拍


 


 


 


 


 


 


 


 


 


 


Share
Tweet
Pin
Share
34 意見

 

我覺得每個認真的創作者,一生之中都至少會有一件代表作。這裡所說的“代表作“不一定就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但卻會是與他的生命或是思想、理念最緊密結合的作品。我想,“洛基  Rocky“系列可以說是席維斯史特龍的代表作,不只是因為他跨越30年的歲月演出這部電影,並且由第一集起包辦劇本甚至執導。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他希望藉著這個故事,表達某些他真正相信的價值與想法。

 

看得出來席維斯史特龍透過6 集洛基電影試著在娓娓道來拳手洛基的一生故事的同時,也把他自己對於世界與生命的體會與想法融進這角色當中。從第一集的崛起、第二集的成功、第三集的盛極而衰但又再起、第四集的戰場已不僅是個人榮辱甚至還牽涉到國家意識、第五集回歸平實以至第六集的英雄遲暮但仍奮力一擊。其間的歷程除了可以看到主角洛基的一生浮沈之外,也可以感受到在不同階段裡史特龍對於自身與當下環境的體會。

 

你可以說“洛基“裡有太濃的戲劇性與個人英雄主義成份,似乎想簡單的告訴我們只要有著堅強意志任何挑戰都有機會克服,但是真實的人生經常不一定是這樣的。不過我覺得戲劇本來就不該只是真實的鏡像,“戲劇性“是不可或缺的。當看著主角在挑戰屬於他的命運的同時,我們也能夠因為這“戲劇性“的刺激,而產生情感上的反應甚至轉化我們對於某些事情的想法。

 

簡單的說一下洛基6 的故事:在退出拳壇多年後,洛基獨自在費城家鄉經營餐廳,摯愛的妻子已經過世,兒子也離家獨立,偶而在餐廳客人的要求下說說自己的當年勇故事算是與過往人生唯一的聯繫。而當今最強的重量級冠軍梅森狄森,技巧非凡但卻幾無對手可以匹敵,直到電腦配對結果顯示,全盛時期的洛基是世界上唯一有實力和他單挑甚至擊敗他的拳擊手。因為看到這則報導,以及內心鬥魂的呼喚,洛基也重新燃起對拳擊的熱情而打算復出,兩人因此有機會一戰。而洛基憑藉著對拳擊的熱愛以及對生命的堅持,漂亮的打完人生中又一場也很可能是最後一場拳賽。

 

我覺得席維斯史特龍在劇本的細膩描寫讓這個看似“芭樂“的劇情發展出動人的生命力。例如每年妻子的忌辰洛基都會要求妻舅保利與他一起到過往他與妻子有回憶的地方回顧往事,後來保利說他不想再陪他了,他問為什麼,保利說“你和她有過很好的回憶,你們彼此扶持,而你也對她很好。但是我這個做大哥的對她並不好,陪著你只是讓我回想起我虧待她的地方(泣),我受不了這種感覺“。這段描寫讓這場回憶的戲不同於一般的濫情,而多了些層次。

 

而另一個我很喜歡的段落是,洛基以超過50歲的“高齡“打算復出,而且復出賽就是單挑有連續33場不敗記錄的當今拳王,他的兒子受不了身邊的人指指點點,跑去問洛基為什麼還要不自量力的去挑戰,以及抱怨洛基不懂他一直活在“洛基之子“的陰影之下的感受,洛基看著氣沖沖質問他的兒子,說了下面這段話“你知道嗎?你剛出生的時候只有這麼一點大,我看著你,說“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是這世界上最棒的小孩“。而你果然真的成長的很好,我光是可以看著你長大就已經算是一種特權了。出了社會之後你也很努力,有很好的發展。但是現在你變了,開始讓人家指著你說你沒用你也不敢反抗。然後,你指著他,或她,或他,說“都是你害我的人生變成這樣“。你知道嗎?什麼樣的打擊都比不上人生裡可能遭遇的重擊,你必須挺直腰全神應變,因為你只要一放鬆,轉眼就有可能被打得倒地不起。在拳擊場上,真正厲害的不是你可以擊出多少重拳,而是你能夠捱的起多少重拳而能再站起來,因為只有這樣你接下來才有機會能贏啊!你是我的兒子,我的骨肉,我永遠愛你。但是除非你自己去面對你的人生,你才能夠真正的走出自己的路而不後悔 “。而最後洛基被拳王打得單膝跪地,他想著“你是怎麼跟兒子說的?“重要的不是能擊出多少拳,而是捱多少拳還站的起來“,現在就看看你自己講的話你做不做的到了“,於是又咬牙起身終於撐完最後一回合沒有倒下,漂亮的打完了比賽。

 

很芭樂的劇本?我同意。只是與其憤世忌俗的去用所謂的“合理性“去檢視這部電影,不如試著去聽聽自己心底的聲音—在面對有些艱難的人生時,想不想也擁有這樣的勇氣?在面對生命裡的風浪甚至打擊時,想不想也擁有再次站起來的決心?如果是,那麼就讓自己試著去“相信“,相信的確有人做的到,也相信我們自己做的到。

 

有意思的是,劇院版的結局是洛基雖然撐完了十回合沒有倒下,在評審給分上仍然小輸而因此落敗。不過DVD裡附錄可以看到史特龍當時也拍了另一個洛基勝出的結局,也許是覺得太不真實因而沒有採用。事實上,無論是否勝利,洛基其實都等於贏了,因為他的對手並不是場上與他對戰的的拳王,而是“人生“。他用自己的意志,又贏了“人生“一回合。

 

假如你覺得你現在的生活有些艱難,有些不容易突破與克服的障礙在前面,也許可以考慮租“洛基6—勇者無懼“的DVD 來看看。雖然對實際解決你的問題不一定有實質幫助,但也許可以給你一些面對“人生“這巨大敵手的勇氣。

 


 

Share
Tweet
Pin
Share
24 意見

 

 

也許可以這麼說,在許多的美國動作片,都可以看到沿自30年代的“冷硬派 “(Hard-Boiled)私探傳統,雖然主角的身分不一定是私家偵探,但是總可以嗅到相同的味道與神似的模樣。

 

而“終極警探“系列的主角的約翰麥克連,也許就是典型有著冷硬私探性格的人物。

 

該先介紹一下何謂“冷硬派私探“,所謂的“冷硬派“(Hard-Boiled)原是形容詞,是用來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那些受過堅韌磨練的軍人。這群阿兵哥歷經戰爭的洗禮後,從男孩成長為男人,由老百姓變為戰士。但是當戰爭結束時,他們必須回到平常的百姓生活。於是「冷硬派」此字眼意喻這群人的行動思考,都反應出堅忍不拔、情緒不受外界影響的特性。

 

而1930年代由達許漢密特、雷蒙錢得勒開創了偵探小說的冷硬寫實風格,可以說是偵探小說的美國革命。書中的偵探不再是如福爾摩斯般的天才神探,殺人事件也不再如同益智謎題般奇詭難解,而主角偵探要對抗的,不是有著超高智力的謎案兇手,而經常是警匪勾結的惡勢力。因此讓罪案不再只是扮演一個謎題,而是社會真實黑暗的寫照。

 

這場革命當然是其來有自,在二戰前後,美國歷經了經濟大蕭條以及戰後的百廢待興,所謂“爵士年代“的光華不復存在。固有價值碎裂散落,艱辛求存的人心也不再完整。在這樣一個晦暗的時代裡,偵探小說的作家們只是把真實的世界帶進書裡,而非逃避面對。

 

雷蒙錢得勒在他的短篇小說集《謀殺巧藝》中有篇論述談偵探小說的寫實革命,他如此寫道“在寫實主義者所描寫的謀殺世界裡,流氓可以統治國家與城市,飯店、公寓、豪華餐廳都是屬於那些靠妓院賺錢的人,電影明星可能是黑社會的眼線…這個世界裡你親眼目睹有人在光天化日下打劫,可是你只敢悄悄退回人潮裡,因為這個搶匪可能有一群拿長槍的朋友,又或者警方並不喜歡你的證詞…這不是個芳香的世界,但的確是你居住的世界。“,而他提到,他企圖在小說中提供一種救贖,書中描寫的主角是--“他必須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普通人,然而是個不凡的人。他必須是- -套句老掉牙的話,是個有榮譽感的人。他的榮譽感是出自直覺,出自必然,無須思考,無須多言。…他不會不誠實的收取任何人的金錢或接受任何人的侮辱而不求公平的報復。他是個寂寞的人…如果有足夠的人像他,那麼這個世界會是很安全的地方,不會變成太無趣不值得居住。“,錢得勒企圖在小說中為他所處的殘破年代,留下某種典型、某種救贖,試著把他心目中“完整的人“該有的樣貌,留存在他的作品當中。(所以,有評論者以“帶槍的聖者“來形容錢得勒筆下的私探馬羅)

 

上面對於冷硬私探的描述相當眼熟不是嗎?聽起來就像是在描寫約翰麥克連,一個始終在錯誤的時刻闖入錯誤的地方,做著不合時宜的反應的紐約警探。

 

在「終極警探4.0」裡,編劇借著麥克連之口再一次的為冷硬私探下了註腳(或致敬)。年輕的駭客問麥克連為何要挺身而出做英雄?麥克連回答“做英雄一點好處都沒有,我的老婆離開我,我的女兒不跟我說話,我的工作岌岌可危,生活一團糟…不過,因為沒有人肯站出來做該做的事,沒有,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所以我只好去做。相信我,如果有人願意站出來,真的,我一定二話不說的讓給他去做那他媽的英雄。 “﹐活脫脫像是錢得勒筆下的菲力普馬羅會說的話﹐只是少了些譏誚﹐多了些熱血。

 

如果說「終極警探」系列與冷硬私探傳統不同之處,大概就是主角要對抗的不是根深蒂固的惡勢力,而是面對人心惡念展現下的孤立無援。也不像傳統冷硬派小說裡必有蛇蠍美人,「終極警探」一向是全然的陽剛,即便在一二集裡出現的麥克連之妻或第四集中的麥克連之女,也都是剛強的女中豪傑,是英雄的盟友,而非附庸。

 

如同有著面無表情但略帶譏誚神色的亨佛萊鮑嘉是詮釋漢密特、錢得勒筆下私探的不二人選。神情中帶著憂鬱與漠不在乎神情的布魯斯威利也因為約翰麥克連在動作英雄中獨樹一格。在「終極警探」第一集推出時就有人說過,假如布魯斯威利能夠每兩年一部的持續演出約翰麥克連這角色,相信他可以藉此在影史上留下專屬於他的獨特位置。果不其然,約翰麥克連幾乎可以說是老布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其他雖然他也嘗試過不同的角色類型,但是都很難塑造如此鮮明的形象。

 

題外話,也許有人會覺得在「終極警探4.0」裡的老布有點神勇的過了頭﹐幾乎已經是“肉身超人“等級。朋友也開玩笑說紐約警察的訓練是不是包含“如何跳電梯不致摔傷“、“連結車特技駕駛“、“對抗直升機追逐10招“之類的。不論如何,至少以娛樂性來說,「終極警探4.0」的場面設計是成功的。可惜的是,以老布的年紀,大概很難再有機會以麥克連之姿搏命演出的機會了。在一眾動作英雄如阿諾史瓦辛格、席維斯史特龍、史蒂芬席格、布魯斯威利都近封刀退隱之齡,不知道新一代的動作英雄會是誰來接班呢?麥特戴蒙的“傑森包恩“(神鬼認證)系列雖然也不錯,不過還是少了些什麼。難道將來我們只能期待“變形金剛“之類的機械戰士或是“蜘蛛人“、“蝙蝠俠“之類的超能英雄了嗎?也許,這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告訴我們英雄們也是如我們一般的普通人,只是憑著過人的意志與體能去捍衛或挑戰某些事的年代就此落幕。當動作片少了這種激勵人心的元素,而只剩下電腦動畫營造的刺激場景或是“非我族類“的異能英雄時,也許是隱然代表人們對於這世界的一切越來越無能為力吧?


Share
Tweet
Pin
Share
16 意見

就像去巴黎一定會去艾菲爾鐵塔一樣,到台北大概免不了要去看看台北 101。

常聽有人覺得Taipei 101很醜,也有人覺得台北101寶塔式的設計把中國風視覺元素融入現代建築是不錯的嘗試。如同當時艾菲爾鐵塔剛落成時,部份巴黎人也受不了這樣的龐然巨物突出在巴黎的天際線。像莫泊桑就非常討厭艾菲爾鐵塔,但是他天天都去艾菲爾鐵塔上,有人問他原因,他說“因為這是全巴黎唯一看不到艾菲爾鐵塔的地方“。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繪畫、攝影甚至電影中當描繪巴黎時總會出現艾菲爾鐵塔的影響,慢慢的巴黎人,甚至全世界都把艾菲爾鐵塔當作是巴黎的象徵。

同樣的,不管你喜不喜歡Taipei 101,只要在台北市你一定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所以,愛拿著相機在台北隨手拍的我,鏡頭裡當然也不會少了Taipei 101的影子咯。










Share
Tweet
Pin
Share
48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書摘]部落格行銷 Blog Marketing
      • 【玩物志】物美、價廉、輕巧的專業消費級數位相機--NIKON P5000 數位相機
      • 真的,你只需要一部傻瓜相機而已(續)信義路散步--拍照不必在他方(番外篇九)
      • [看電影]人生拳擊場上的不倒拳王--洛基第六集 Rocky Balboa“勇者無懼“
      • [看電影]沿襲冷硬私探傳統的動作英雄--終極警探 Die Hard 4.0
      • 【主題】走到哪都看得到的Taipei 101--拍照不必在他方(番外篇八)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