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stguy通信
  • 首頁
  • 關於我
  • 聯絡我
  • 粉絲專頁
技術提供:Blogger.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pinterest Email

 

大約兩個星期前,收到Lomography Gallery Store TAIPEI 寄來的開幕邀請函,5/21 6:00 PM,當時就把時間記在行事曆裡,想說一定要去看看。

 

昨天在連續開了幾個屬性不同的馬拉松會議後,回到座位把一些比較急的mail看完回完已經八點多了,想說該不會已經太遲了。跳上計程車趕過去,走到店門口一看,哇!正是熱鬧的時刻,讓我有種“全台北的LOMO迷該不會都來了吧? “的錯覺。

 

一進門就看到攝友凱洛與DingDong,也在凱洛引薦下見到了LOMO TW的主理人也是我很欣賞的LOMO達人牛仔 jeansman 。Lomography Gallery Store TAIPEI 特別在店裡招待來賓啤酒、Punch 以及台灣小點像是潤餅、金牛角麵包等等,氣氛相當歡樂。而另一項特色是幾乎每個人手上、身上都帶了相機。自拍、群拍、隨手拍,每個人的快門都按得不亦樂乎。(印象深刻的是看到幾個高中女生用Olympus E300 DSLR自拍,很想過去跟她們說我也很喜歡這一部相機啊,但想想實在太像怪叔叔,於是作罷)

 

雖然可以想見店裡有關LOMO的周邊一定相當齊,也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好東西但因為不太喜歡在人太多的環境裡瀏覽逛街,所以沒有刻意去擠各個角落,只隨意的在店裡看看。雖然隨身也帶了Leica D-lux4,不過想想反而是拿出iPhone 用Camera Kit 的Cross Process 效果隨手拍了幾張。

 

假如是LOMO迷,我想一定要去見識一下由16,000 張照片組成的五米高LOMO Wall ,而且Lomography Gallery Store TAIPEI 也是全球13家Lomo Gallery Store 裡唯一有設Coffee bar 的店,相信接下來又會成為LOMO攝友們交流的熱點。

 

在五、六月份的每個星期六,Lomography Gallery Store TAIPEI 在店內都有舉辦Workshop,對於想要對LOMO有興趣的新朋友們,可以當作是一個了解LOMO的迷人世界的起點。

 

 

 

 

 

Lomography Gallery Store TAIPEI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187巷35號

聯絡電話:02-2773-6111

星期一 - 星期五:14:00 - 22:00

星期六 - 星期天:12:00 - 22:00

 

 

 

 

 


 


 


 


 


 


 


 


 


 


 


 


 


 


 



Share
Tweet
Pin
Share
4 意見




上個星期去師大講有關「社群經營」的主題,問與答時間有同學問到我有沒有一些比較負面的經驗可以分享,我講了幾個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最後我的結尾是「不過,我仍然相信網路和社群,因為即便有些遺憾的事可能發生,但是始終社群具有多元且集眾所產生的自我修正能力。」

 

昨天朋友轉給我看一個連結,是去年自己遇到的一件不愉快事件的後續,大致上是有人寫文章說,我運用職權之便,要脅來談合作案的廠商與我發生關係。

 

姑且不論我的個人私德是否如此不堪,先從幾點邏輯來看—我並不是經營者,有沒有這樣的權力?以及如果真有此事,是否廠商完全沒有辦法向我的公司投訴,非得委屈?

 

去年這件事對方是透過微網誌散佈的,在散佈之後就把原發文刪掉了,當我報案希望控訴對方毀謗時,手上只有印下來的頁面。警方跟我說,因為該微網誌平台是加拿大公司,過往因為查案向平台調相關紀錄對方都以依加拿大法令他們沒有提供資料的義務答覆,因此可能沒有夠強的證據可以辦。

 

我還是報案了,事後也的確如警方所說,雖然有開庭,但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沒有出庭,而也因為我手上有的也只是列印的頁面,沒有成立。

 

不知道為何事隔大半年,對方又寫了文章,大意是既然我沒告成,就表示此事確有所本,因此他要繼續把這黑幕揭露。

 

坦白說,昨天在看到這最新發展時,我累得只是苦笑,完全不知道我該要怎樣做出反應。

 

而下午有人跟我說,搜尋我的名字,已經可以在第一頁搜尋結果看到對方這一篇文章了,換言之,日後如果有新朋友想搜搜看我的資料時,會驚訝的發現我看起來似乎是個無恥的小人。

 

我想,也許一些朋友也已經看到了那些指控,也許也半信半疑的想「該不會是真的吧?原來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你也許會問「那你怎麼不去跟他辯個明白?是不是你心裡真的有鬼?」

 

我也許只能回你一個苦笑,一來我雖然不知道是甚麼原因招致對方對我的惡意,但也看得出來絕非只是單純的誤解—對方是衝著我來的,絕難善了。二來,對於旁觀的人來說,真相也許如霧裡看花,哪來的明白可言?

 

想起很多年前在書上讀到的一句話「止謗莫若無辯」,那時覺得這境界不難達到,但是事情臨到自己身上時,才知道原來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原來如千斤之重。

 

我也許算不上甚麽知名人物,但是也珍惜我在工作上的名譽。畢竟那是我所熱愛的事,我投注了幾近所有的精力與思維要做好它,但是這一切也許只要透過一篇文章,加上搜尋與社群的散佈能力,就可以輕易的令其蒙上污點。

 

我還該繼續相信我一直相信的網路與社群的力量嗎?還是,那只是一個理想裡的烏托邦,真實並不會是那樣?

 

事情發生了,我昨天仍然如常工作與開會,晚上也去參加了即將轉調的同事歡送會,結束後,我一個人散步在無人的路上,吹著夜風想我該怎麼作。

 

想了想,我笑了。也許這就是我生命裡需要經歷的一段功課,如果惡意可以簡單的摧毀我過往所累積的東西,那麼只是生命在試著告訴我「你以為你所有的,其實都不堪一擊」,我該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去面對這功課--重新去建立,繼續去相信。

 

這篇文章只是希望記下這堂功課,不論其他人怎麼想。

 

因為,我不想放棄我主導我自己生命的權力。



Share
Tweet
Pin
Share
20 意見

 

 

對桃園的印象,除了「機場」之外,大概就是「大溪」了。

 

原因之一當然是因為小時候學期旅行大多會安排去大溪慈湖,不過每次旅行都會買的大溪豆乾比起印象模糊的「蔣公陵寢」還讓我印象深刻,只是從來也不知道大溪除了“蔣公“與“豆干“之外,還有古色古香的老街城區。

 

當朋友提起大溪老街時,原本疑惑“印象裡的老街城區像是艋舺或是台南,都是因為鄰近港口故在早年因為航運之便,匯聚營商而繁榮,那麼大溪既不在海港邊,又怎麼會有條老街在此?“,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大溪鎮位於大漢溪溪畔台地上,曾是台灣重要的內陸港口,明清時期從可以從淡水、大稻埕、艋舺來的運輸船可以抵達大溪。咸豐年間,當時大溪的繁榮如日中天,到了日治時代,桃園大圳完工,大漢溪的河運斷絕,大溪的黃金歲月也隨之結束。」

 

解答了對於大溪老街源由的疑惑之後,自然就想實際去看看。搭火車到桃園,約步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到直接往大溪的客運車站。下車之後,就可以沿著指標前往大溪老街城區。

 

來到老街當然要看看充滿古意的老建築,而大溪老街老建築最具特色的應該就是正面屋頂的立面牌樓了,除了結合東西建築元素的設計之外,精緻的雕刻也讓人讚嘆當時工匠的巧手技藝以及富商名賈的風雅奢華。


 


 


 


 


 


 


 


 


 


 

竟然發現跟我同名的立面牌樓,哈。(下圖)

 

 

 

不能免俗的也要來嚐嚐大溪最知名的特產—豆干,既然沒吃午飯,那麼就來點現滷的豆乾、素雞和素肚吧,不只滷的入味,而且不同豆製品的嚼感也各不相同,極妙。難怪客人大排長龍。

 


 


 

逛累了當然要歇一會,在老街來盤古早味的黑糖銼冰絕對是最對味的啦。

 


 


 

在大溪也看到即將上映部落格天后彎彎的紀錄片「帶著夢想去旅行」的電影海報

 


 

約莫半天的時間,體驗了大溪老街獨特的建築風華,之後提到桃園就不會只想到「慈湖」跟「機場」啦。

 

 

看看大溪觀光導覽網有關老街介紹

 

桃園觀光巴士路線查詢 http://www.taoyuan-bus.com/ 

Share
Tweet
Pin
Share
8 意見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搜尋此網誌

李全興(老查)

About Me

前半段電子商務,後半段社群經營的網路業老兵。沒事讀讀書、拍拍照、做做模型、收集玩具與老相機﹐愛讀村上春樹與卜洛克,從他們的作品裡,讀到了孤獨的況味。

Follow Me

  •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 pinterest
  • youtube
  • Google+

recent posts

總網頁瀏覽量

Facebook粉絲專頁

部落格文章

  • ►  2018 (25)
    • ►  12月 2018 (1)
    • ►  11月 2018 (5)
    • ►  10月 2018 (3)
    • ►  9月 2018 (5)
    • ►  8月 2018 (4)
    • ►  7月 2018 (5)
    • ►  1月 2018 (2)
  • ►  2017 (2)
    • ►  12月 2017 (1)
    • ►  8月 2017 (1)
  • ►  2016 (10)
    • ►  9月 2016 (1)
    • ►  8月 2016 (1)
    • ►  7月 2016 (3)
    • ►  6月 2016 (1)
    • ►  3月 2016 (1)
    • ►  2月 2016 (3)
  • ►  2015 (10)
    • ►  11月 2015 (1)
    • ►  8月 2015 (2)
    • ►  7月 2015 (1)
    • ►  6月 2015 (1)
    • ►  5月 2015 (1)
    • ►  4月 2015 (1)
    • ►  3月 2015 (2)
    • ►  1月 2015 (1)
  • ►  2014 (12)
    • ►  12月 2014 (1)
    • ►  9月 2014 (1)
    • ►  8月 2014 (2)
    • ►  6月 2014 (1)
    • ►  5月 2014 (1)
    • ►  4月 2014 (1)
    • ►  3月 2014 (4)
    • ►  2月 2014 (1)
  • ►  2013 (24)
    • ►  12月 2013 (2)
    • ►  11月 2013 (1)
    • ►  10月 2013 (1)
    • ►  7月 2013 (3)
    • ►  5月 2013 (2)
    • ►  4月 2013 (5)
    • ►  3月 2013 (4)
    • ►  2月 2013 (4)
    • ►  1月 2013 (2)
  • ►  2012 (40)
    • ►  12月 2012 (2)
    • ►  10月 2012 (4)
    • ►  9月 2012 (1)
    • ►  8月 2012 (1)
    • ►  7月 2012 (4)
    • ►  6月 2012 (8)
    • ►  5月 2012 (2)
    • ►  4月 2012 (2)
    • ►  3月 2012 (3)
    • ►  2月 2012 (4)
    • ►  1月 2012 (9)
  • ►  2011 (75)
    • ►  12月 2011 (1)
    • ►  11月 2011 (9)
    • ►  9月 2011 (5)
    • ►  8月 2011 (8)
    • ►  7月 2011 (8)
    • ►  6月 2011 (4)
    • ►  5月 2011 (6)
    • ►  4月 2011 (5)
    • ►  3月 2011 (6)
    • ►  2月 2011 (7)
    • ►  1月 2011 (16)
  • ▼  2010 (156)
    • ►  12月 2010 (30)
    • ►  11月 2010 (29)
    • ►  10月 2010 (31)
    • ►  9月 2010 (31)
    • ►  8月 2010 (6)
    • ►  7月 2010 (4)
    • ►  6月 2010 (2)
    • ▼  5月 2010 (3)
      • [LOMO] Lomography Gallery Store TAIPEI 開幕Party 影像小記
      • 一堂困難的功課
      • 昔日風華今猶在 桃園大溪老街半日遊--拍照不必在他方 出張篇-十五
    • ►  4月 2010 (9)
    • ►  3月 2010 (3)
    • ►  2月 2010 (4)
    • ►  1月 2010 (4)
  • ►  2009 (69)
    • ►  12月 2009 (4)
    • ►  11月 2009 (9)
    • ►  10月 2009 (10)
    • ►  9月 2009 (15)
    • ►  8月 2009 (5)
    • ►  7月 2009 (2)
    • ►  6月 2009 (4)
    • ►  5月 2009 (6)
    • ►  4月 2009 (4)
    • ►  3月 2009 (4)
    • ►  2月 2009 (3)
    • ►  1月 2009 (3)
  • ►  2008 (57)
    • ►  12月 2008 (4)
    • ►  11月 2008 (5)
    • ►  10月 2008 (3)
    • ►  9月 2008 (7)
    • ►  8月 2008 (6)
    • ►  7月 2008 (6)
    • ►  6月 2008 (3)
    • ►  5月 2008 (5)
    • ►  4月 2008 (4)
    • ►  3月 2008 (5)
    • ►  2月 2008 (4)
    • ►  1月 2008 (5)
  • ►  2007 (93)
    • ►  12月 2007 (7)
    • ►  11月 2007 (9)
    • ►  10月 2007 (5)
    • ►  9月 2007 (7)
    • ►  8月 2007 (6)
    • ►  7月 2007 (8)
    • ►  6月 2007 (13)
    • ►  5月 2007 (8)
    • ►  4月 2007 (6)
    • ►  3月 2007 (7)
    • ►  2月 2007 (10)
    • ►  1月 2007 (7)
  • ►  2006 (136)
    • ►  12月 2006 (13)
    • ►  11月 2006 (10)
    • ►  10月 2006 (11)
    • ►  9月 2006 (13)
    • ►  8月 2006 (10)
    • ►  7月 2006 (14)
    • ►  6月 2006 (6)
    • ►  5月 2006 (11)
    • ►  4月 2006 (12)
    • ►  3月 2006 (9)
    • ►  2月 2006 (7)
    • ►  1月 2006 (20)
  • ►  2005 (17)
    • ►  12月 2005 (8)
    • ►  11月 2005 (9)

Created with by ThemeX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