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咖啡館趕欠人家的稿子(牢騷:常常覺得我又不是文壇中人,不知道為何常常會欠下稿債,真是不明所以),稍微環視一下周遭,發現有大約1/4~1/3的人面前都有著一部Notebook,當時覺得也許將來有一天,咖啡館會以「每個座位都有獨立電源」作為訴求,吸引喜歡在咖啡館上網的客人。
(後來幾位推友在Twitter上回我已經有咖啡館有此設置,例如小猴子咖啡館)
閒來無事想到我自己的“咖啡館使用方式“,我通常都把咖啡館作為趕東西或是假日時處理工作的場所,也許你會問我「為什麼不在家裡做?」,一來是因為家裡會讓我分心的東西太多,二來則是人在咖啡館裡潛意識會有某種「儀式」的效果,比在家裡工作多了些靈感與效率(當然也許只是錯覺也不一定)。所以“有插頭的“咖啡館就是我個人偏好的去處(有沒有網路倒不要緊,因為我隨身帶3G網卡),畢竟如果事情做到一半沒電了會相當困擾。
後來轉念開始胡思亂想了起來,如果去設想一家咖啡館是以「工作」為主題,那會是怎麼樣的一家店呢?以下是我的想像—
1. 店名—中文叫「寫字樓」,英文就叫「Office」,幫熟客或會員製作「專屬識別證」,類似一般公司會有的員工ID Card的感覺
2. 每張桌子獨立設置電源,店內提供無線網路這是基本條件
3. 桌子高度以適合書寫、打字為準,椅子則選擇可以調整高度的為主。(提供身高與適合的椅子高度對照表)
4. 店內提供簡單的肩頸按摩設施,供疲勞者借用
5. 固定採購行銷、管理、企劃相關的書與雜誌供借閱(如果有願意捐書的客人可以兌換咖啡一杯),官方網站上提供店內藏書與雜誌列表
6. 設立「工作書-書評書介資料庫」,設置會員制,提供願意分享書評書介的客人“個人專頁“的設置,可以做個人宣傳。其他客人可以透過“網路上的芳鄰“瀏覽書評書介。
7. 入座時啟動座位旁的計時器,時間設定為2小時,如果客人在計時器倒數結束前結帳離開可享9折優惠(或是其他優惠或積點方案,暫定)--增加迴轉率
8. 第二杯飲料8折優惠,每小時並有特惠方案—提升客單價
9. 每週三舉辦「工作人聚一聚」,主題以讀書會、各行業領域的工作者講座、個案探討…等為主
10. 設置「靈感包廂」,使用者可以自己帶音樂進去播,並有白板、草稿紙、各色簽字筆等發想用道具
11. 成立「寫字樓工作人俱樂部」社群,除了虛擬社群如facebook粉絲團或是Ning Group之外,每個月聚會一次,每位成員都要負責主導舉辦一次活動
12. 「工作人里程碑」專屬優惠--轉職、升遷者憑新舊名片(對照用)當日可享五折。
以上只是初步的一些亂想,我自己在想像這樣的一家咖啡館時,「軟體」是重點--包含設計、書、資料庫、活動、上班族社群等等,有點「把場所作為媒體來經營」(這是從小山薰堂先生的書上讀到的概念)的意味在裡面。我想還有很多像是視覺設計以及一些小地方也許要實際去做之後才會更有想法,而且隨著經營的過程,可能也會浮現更多有意思的點子。
假如有這樣的一家咖啡館,身為上班族的你會想去喝杯咖啡嗎?
(附註: 這篇文章也是在咖啡館寫的,今天去的是「咖啡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