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為何你的相機不重要--給想要拍出好作品的攝影同好

by - 晚上9:47

 

對於色彩喵所翻譯的這篇為何你的相機不重要--給想要拍出好作品的攝影同好,我自己有另一重體會。

在去年的此時,如果你告訴我“你明年會買七十幾台相機喔“,我一定會說你是神經病。

結果,今年發神經的是我,女友前天還認真跟我說“你可以停止買相機這種瘋狂行為嗎?“

的確,看在別人眼裡,是蠻瘋狂的,我自己也知道。因為我以前也這樣說過我的好友。

我有一位好朋友,認識20年了(啊,一不小心又洩漏我有多老),他非常喜歡攝影。常常在閒談中,跟我說他又在ebay標到哪一顆鏡頭之類。而他是屬於認真型的攝者,一點一滴的充實攝影相關的技法與理論。有一次他很興奮的跟我說,他終於狠下心買了哈蘇相機,當我問了價錢之後,第一句話是說“你瘋啦!“

印象裡一機一鏡,二十幾萬。

不過看著好友之後經常清晨四點起身帶著他的哈蘇上山拍日出,我可以了解他的確是熱愛攝影。他想用他喜歡的器材去做他所愛做的事,這不算是瘋狂,而是某種執著。

但我就不太相同,我的起點是為了“相機“,嚴格的說,是相機的工藝之美。我在挑選每一部收藏時,都有當下的一個理由。拍照對我來說,反而是因此得到的附加價值。

我開始試著從觀景窗看這個世界,也開始試著從日常視為理所當然的平凡景致裡萃取出某些我想要留下的畫面。

我想我追求的不一定是“拍出好照片“,我追求的是“好好玩我喜歡的相機“,與“好好享受按快門的樂趣“。

因此對我來說,用一部我覺得有意思的相機拍照,與拍出什麼樣的照片,同樣重要,因為那都是我樂趣的一部份。

所以色喵大啊,我想我雖然相當同意這一篇文章,但是我還是不會因此而懺悔的,因為這篇文章要溝通的對象,本來就不是我啊

我還不算是一個想拍好照片的攝影同好,我充其量只是一個想好好玩相機的怪咖罷了,哈哈

 

(本來應該繼續寫“日本攝影雜誌“的介紹,但是因為之前寫完的一大段因為存在便宜但品質不穩的記憶卡裡完全不見了,一時無心重寫,又因為色喵大這一篇文章的確不賴,先插花推薦一下)

 

 

You May Also Like

22 意見

  1. 當碰相機的那一刻,你又何曾想過會為LOMO出一本專書,未來的事誰都不能預料,不是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倒是,就像我女友今天鐵口直斷我在一年之內一定會擋不住誘惑去買Leica M系列的相機,我雖然也斬釘截鐵說“不會,太貴了“,但是其實誰又知道呢... :P

      (這個比喻其實還蠻爛的... B-) )

      刪除
  2. 說真的.看到便宜.功能又不錯的好機.真的是心癢癢的.
    敗了幾台.可是總是拿那兩.三台在拍.改天還是要拿出來按一按.不要像我的海鷗....空留遺憾..(全泰還是金泰...)
    我已被女友警告了...在敗我就會被斷手斷腳.....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全泰“
      又,我剛送一部快門完全沒動作的老機子去,維修報價是$1,000, 供你參考

      刪除
  3. 拍出好照片,我也很想 ~ 不過越是刻意追求 ~ 成果越爛
    反而是用LCA隨性的亂拍 ~ 反而讓我驚艷不已 !!
    好照片 ~ 就是自己放鬆心靈的寫照吧 ?? 我想 :-?

    老實說 !! 我拜大老闆所賜 ~ 都常常會去找些好玩的相機
    沒辦法 ~~ 手癢咩 :P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這兩天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到目前的結論是
      1.隨手享受按快門的快感與樂趣,而不帶太多的思考時,就有點像小孩子隨手畫畫,一方面他是很開心的,二方面也有可能畫出很有創意或是很特別的作品。在那種狀態下,讓人著迷的是“創作“的過程,而不一定是作品本身(對創作者或觀賞者都是)
      2.如果開始對於自己的作品有要求與期待,那麼就必須放更多的努力在拍攝的過程裡,努力的範圍應該不純然在“增添器材“上,但是器材也絕對不會是完全不重要。就像小朋友畫畫用一盒蠟筆就可以畫的很開心,但是如果是專業的畫家至少還是得弄點水彩或是油彩什麼的。
      3.稱手的器材絕對會對創作的過程有幫助,就像國畫家一定希望有支順手的好毛筆、油畫家至少希望手邊有所有可能會用到的顏色。除了少數的大師之外,我想用支禿筆應該也畫不出清明上河圖的。
      4. 但是就像這篇文章所說的,如果花在器材的時間或心思太多,那顯然花在創作的時間與心思就不夠。而與其花心思去“找器材“,倒不如花心思去發揮手上器材的威力。
      5. 我自己應該還屬於上述的1. 的狀態,只是我記喜歡隨手畫畫,又喜歡收集蠟筆 :D

      刪除
  4. 哈哈
    我特別在翻譯版的標題後加上那句『給想要拍出好作品的攝影同好』
    原因就在於此
    當我第一次看到Ken Rockwell那篇文章,感覺到跟我最近的心境是很雷同的,誠如我給其他人的回應所說的,曾經在我心中也有著一些器材的情節,某些時候拍不好時,會去想『如果我有那顆鏡頭就好了』,心中也跟許多攝影人一樣,有一座Leica山,但是當我真正花了一大筆錢,把我心中的那座山搬回家,才發現其實我之前所接受到的資訊是錯誤的,Leica M6 - 就像你朋友的哈蘇一樣,是一台什麼功能都沒有,只是一台可以調快門,按下快門可以讓底片曝光的照相機,並不是什麼神兵利器,比起現今任何一台傻瓜相機都還不如的一台相機。
    手上有一顆1963年Leica生產的50mm f2鏡頭,沒有超音波對焦,沒有瑩石鏡片,沒有飛球面鏡片,沒有T*鍍膜,但是用它拍出來的作品跟用最新最現代的Canon或是Nikon 50mm f2鏡頭實在也沒什麼不同。
    我才真正覺悟到,要拍好照片跟相機的功能或是鏡頭的新舊一點關係都沒有,都是在自己身上。
    台灣喜歡學日本,許多網友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下方寫下攝影的資訊,諸如使用何種相機、鏡頭、光圈快門組合等等,那好比畢卡索應該不會在自己的作品下面附註自己用了什麼畫筆跟顏料,花了多少時間去畫一篇作品,對一幅好作品來說,那是多餘的。
    然而以上這些都是從『攝影』的角度去出發,所衍生出來的想法,卻不代表試用於所有人的喜好或是想法。
    我認為Ken Rockwell這篇文章能夠給想要拍『作品』的攝影人很好的啟發,但是比方有人認為相機是拿來拍生活、拍日記,我認為那又有何不可,本來相機就是有這些多功能的存在。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好比那些警察杯杯常常拿著單眼相機抓一些交通違規的人,那他們看了這篇可能也要把相機收起來了。
    以我認識的你,是一個研究並且蒐集這些照相機的蒐藏家,你所對於這些蒐藏的用心,我想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如果不是你的努力,我們可能永遠也沒有辦法一次看到那麼多不論是經典或是平凡的人類工藝設計,以及他們所帶來的許多不同層面的意義。
    我相信你是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而去執行的人,Ken的這篇文章是給那些其實根本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又在這個消費時代接受到不盡正確的攝影觀念的攝影同好們,當頭棒喝。
    你知道嗎,在他文章有提到的那個Leica論壇,一大堆Leica用家對他奚落與惡言相向,然而同樣身為Leica用家的我,卻非常能夠同意他在如何拍好照片這方面的看法,只因為我是從攝影的角度出發,他們是從蒐集歷史文物的角度出發,並沒有誰對誰錯,至少我們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那是比什麼都重要的啦!
     
    M系列相機
    你可以從M3開始買起
    以設計上來說
    M3才是真正的M系列的經典
    二手的M3價格也還滿合理(除了一些蒐藏級的以外)
    跟哈蘇一樣
    傻瓜一台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剛剛朋友借我一本好書,是他從大陸買回來的,簡體字,一位大陸攝影師趙嘉的作品“兵書十二卷--攝影器材與技術“,我想你應該會喜歡。
      書中對於攝影的思惟、技術、器材有相當平衡的探討,加上放了他不少作品,所以雖然剛剛只是很快的翻了一下,但是就已經覺得值得慢慢細讀。雖然朋友是說要我慢慢看不必急著還,不過我已經打定主意去誠品或上海書店(在聯合報大樓)那裡買一本了。
      裡面他反而盛讚Contax的G2,他曾經遺失過兩“套“(一機六鏡),但仍然補回來,相信必有可觀者焉。

      刪除
  5. 國家地理攝影精技的作者對Contax G2的評價比Leica M還要高,主要在於其自動對焦系統實現了RF相機鏡頭自動化的需求。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論調:日本之所以致力於自動對焦的研發,原因就在於他們認為中年成人是攝影玩家的多數,而他們的視力通常不太好,手動對焦對這個族群還滿吃力的,所以即使是在RF相機的觀景窗設計上,Cosina在設計Zeiss Ikon時也考量得比M7更適合眼鏡族使用。
    原本我也是想要買G2,一機3鏡還有一顆專用閃光燈,剛上市時大約台幣四萬塊,以Carl Zeiss鏡頭為賣點來說,這個價錢實在非常誘人,然而,自從京瓷宣布退出相機市場,G2相繼停產之後,博愛路剩下幾套,一套要價NTD65000!在幾翻思量過後,最後還是投入Leica,最主要的原因是M6或MP仍然是純機械式,完全不需要電池即可拍照,符合我的需求,G2跟M7一樣都是電子快門,沒了電池就掛掉,除了可以換鏡頭以外,其實跟Contax T2, T3或是Leica Minilux, CM也沒什麼不同,所以還是買了機械式的M6。
    之前其實一直想說,中國攝影師因為其環境因素,物質上沒有我們豐富,但是他們在人文內涵上,卻有許多我們不能及的,我常常到一些中國的攝影網站,比較起全部都是商業廣告的台灣各攝影網站,中國的攝影網站比較專注於攝影本身,他們還有許多以攝影為出發點的詩集跟文章....這個我們也很匱乏.......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錯,我有讀過一篇日本Minolta推出第一部自動對焦SLR相機Alpha 7000時的報導,其企劃概念就是在於希望滿足“老花眼的攝影愛好者“繼續拍照的慾望。
      我在讀了那本書之後,真的覺得台灣要找到這樣在思惟、技術、對器材的理解(讀他書裡幾篇談鏡頭設計的文章,真的讓人佩服他的用功)兼備的攝影師還真的很難...
      剛剛在拍賣上看,G2有一套一機三鏡要價4萬元左右,忍住....
       

      刪除
  6. 我都用我的SONY Z800I拍照,
    我覺得,相機重要,
     但是,
    取景... 也很重要,
     或許應該說是,
    圖面設計很重要3...
    這是我的淺見啦 B-)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以前也都用一部130萬畫素的數位相機拍,但有些當時拍的照片到目前為止自己都還相當喜歡。
      的確構圖與思惟還是比較重要,相機只是幫自己捕捉畫面的工具,而非主導攝影的主宰,真正拍照的,還是我們自己 :)

      刪除
  7. 我曾經問過一些攝影前輩
    為什麼許多老一輩的攝影玩家都用Minolta
    其實Minolta的鏡頭一點也不輸Nikon
    只是少了砸大錢行銷
    全然是品牌情節造成的
    還有該公司跟Honeywell的數十年官司
    造成負債大於資產
    也是後來不得已易主的主因


    G2沒有那種行情
    那是炒出來的
    就像LC-A一樣

    他買時也才4萬,用了半天還賣4萬
    太狠了

    說句比較實在的
    最愛用國貨,且對產品設計挑剔到龜毛的日本人,也不支持自己的Contax,其實也很值得對於攝影器材有研究的人去探討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Leica就曾與Minolta合作了Leica CL(由Leica 設計,Minolta負責生產,鏡頭由Leica提供), Minolta之後則在Leica CL停產之後,加入電子相關功能再推出Minolta CLE,使用自家生產的M-Rokkor 40/2.0、90/4.0、28/2.8三顆鏡頭。

      不過可惜的是,Minolta生產的那批鏡頭鍍膜不太穩定(這是從資料上讀到的),我在拍賣上有看到一套,但是賣家就註明其中40mm那顆鍍膜有瑕疵,可惜。

      刪除
  8. 鍍膜有瑕疵無所謂啦
    君不見
    Leica老鏡顆顆沒有鍍膜
    大家還是搶著要ㄟ!
    反而是現代版的新鏡
    鍍膜不錯啊...
    Leica玩家反而不喜歡ㄟ..... :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完全沒鍍膜反而沒事,通常鍍膜變質外觀就會像是鏡頭上有髒點或是一層薄霧一般,雖然有人主張無損拍攝,但是看了總會覺得怪怪的
      我有一台Conon的Canonet,連續碰到兩台都是鍍膜有問題,而Konica的Auto 1.6S也是有這問題,這是老相機常會遇到的

      刪除
  9. 提拉米蘇天行者2006年8月29日 上午11:49

    不過我覺得你最厲害的地方,是你都找的到超便宜的價位.....
     這點我承認我敗給你了......
    但,萊卡那台,我還有點驚訝你真的花了1萬多敗下去....(這台應該是你花最多錢的吧~~)
    該不會是勸敗狂魔2號(叫他萊卡魔~)給你催眠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近敗的GR Digital比起Minilux又貴了些... :">

      已經被老闆娘罵了...

      刪除
  10. 提拉米蘇天行者2006年8月29日 上午11:51

    我追求的是“好好玩我喜歡的相機“,與“好好享受按快門的樂趣“。
    ===>我也是耶~~
    玩攝影,別給自己太大壓力ㄇ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不過也還是得好好認真一下
      這兩天有想過這個問題,也許有時間會把我的想法寫篇東西出來吧

      刪除
  11. 提拉米蘇天行者2006年8月30日 下午4:43

    哈哈哈,被罵了吧~~
    回頭是岸,回頭是岸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我自求我道... :P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