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休來說太年輕,以謀職來說又太老」,50世代面臨的工作環境變化 -《除了經驗,我們還剩下什麼?:讓資深工作者邁入職涯高原期時,仍然維持競爭力的職場智慧》書介-1

by - 晚上7:31


相信很多人看過電影「高年級實習生」(2015年台灣年度票房賣座排名第10)。劇中70歲已經退休的班,因為覺得生活平淡無趣,突發奇想應聘成為女性時尚網站「適衣網」的老年實習生,年輕的茱兒則是「適衣網」的創始人和CEO,以她對時尚的品味以及對顧客的用心,「適衣網」在一年半之內迅速崛起,也讓她面臨了來自工作量與管理上的挑戰。班在茱兒身邊工作,以其豐富的人生歷練與智慧,解決了許多難題,也為為茱兒和同事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並且兩人發展出一段跨越年齡的友誼。

如果細究「高年級實習生」是屬於誰的故事,會發現真正的主人翁也許是茱兒,因為是「茱兒的公司與事業」、「茱兒的人生難題」,以及最後改變了「茱兒的工作與生活」。當一切即將步上新的軌道,班則是請了一天假在公園打太極,暗喻他在故事裡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但如果「高年級實習生」要拍一個「重開機」版本,故事中的班不是70歲而是50歲,你是否覺得他會成為一段屬於他自己全新生涯的主角?本書要探討的就是這樣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延伸閱讀:
新舊世代交替的美好寓言——電影「高年級實習生 The intern」觀後感


《除了經驗,我們還剩下什麼?:讓資深工作者邁入職涯高原期時,仍然維持競爭力的職場智慧》的作者奇普.康利是真實世界裡的「中年級實習生」。他在26歲時創立了「裘德威精品旅館集團」(Joie de Vivre Hospitality),將之經營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精品飯店品牌。在2013年他50歲時賣掉這個集團後,接到Airbnb創辦人布萊恩的邀請加入Airbnb,起初擔任顧問,之後Airbnb設置「國際旅館與策略」部門,由奇普出任主管,幫助這家公司發展成全球最大的旅宿品牌,傳授Airbnb遍布全球近兩百個國家的成千上萬名房東經營的獨門心法。

Airbnb創辦人布萊恩提到:「當時我和奇普第一次見面,Airbnb剛起步沒多久,雖然我們已經協助近400萬旅客安置在全球各地宿房中,多數人仍視我們為科技公司。我們實際上販售的商品為待客之道,唯一的問題是我們尚未理解何謂待客之道,所以,我使出每次我想學習新事務時的招數:找出業界頂尖高手,詢問對方是否願意提供建言。…我總是一遍又一遍聽到人提起奇普.康利的大名。(中略)我當下便知他的專業知識無比珍貴,我成功說服他成為Airbnb的兼任顧問,之後再邀他成為Airbnb全球餐旅與策略部門主管。…他教會我們以源源不絕、永無止境的好奇心發展待客之道,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展現斜槓樂齡族的互惠力量,他很肯定我們每個人都有故事可與人分享,也都能從他人身上學得智慧。

在Airbnb工作數年後,奇普理解到在他自己身上發生的事理應適用在更多熟齡工作者與企業,除了寫下本書之外,他也創辦「Modern Elder Academy」,協助更多中高年樂齡工作者發展新的職涯,也開創了他自身的另一項事業。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深覺這也是我目前生涯的寫照,所以做了蠻多重點整理:

「以退休來說太年輕,以謀職來說又太老」,50世代面臨的工作環境變化


在許多企業,權力正在往下傳遞到年輕人手中,我們自覺「老了」的歲數也不知不覺往下延伸到30多歲的族群。同一時間,一個身懷珍貴技能--擁有高EQ、數十年經驗、專業知識與人脈網路、具有良好判斷力、可以扮演AI無法替代的「人類元素軟實力開發人員」的資深勞動力世代,也等待與千禧世代一起並肩作戰,但「數位能力」的差異似乎成為其間的隔閡,或者新的機會。

以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逐年提升,2016年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為80.0歲,其中男性76.8歲、女性83.4歲。加上健康意識的提升--就體能而言,60歲=新40歲。以至於會有“比我年長15歲的人,才稱得上是老一輩”的感覺,似乎50(歲)世代不曾同時覺得如此年輕又如此老邁。但是以退休來說太年輕,以謀職來說又太老。

目前台灣勞工平均年齡48歲,連續5年提高,45歲以上中高齡勞工比重從2012年的29.6%逐年提升到32.8%,25~44歲的則由62.2%降至58.4%。50世代可能比父母那輩多活10年,甚至多做20年工,但主導權因為數位化與商業環境急劇變化的影響,卻轉移到小10歲以上的世代手中。而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統計:目前獨角獸企業創辦人的平均年齡是31歲、執行長平均41歲。但標準普爾500大企業執行長平均年齡52歲。就權力而言,30歲=新50歲。這股新趨勢可能推著50世代掉進一段長達10年的「零存在感鴻溝」中。

當今年長的那一端自覺逐日無足輕重,年輕那一端則日益權大勢大,長者儘管有滿腹的經驗可以傳授給有心學習的門徒,卻越來越快從職場中消失了。

企業已將年長員工變成「被遺忘的世代」,即便他們具備經驗與知識,但沒人想要聽他們的意見。根據調查,超過55歲的人只有17%相信資方重視他們在組織內提的意見,但問不到25歲的人,卻有37%相信自己的意見有被重視。


「老骨頭」vs「老行家」,熟齡工作者的價值


職場中定義智慧的特質如下:全面性系統化思考的能耐,可以快速綜合各方資訊,掌握事情的要點。而年齡賦予熟齡工作者的優勢是:因為工作生涯所見過的「型樣」多,更容易從相關的經驗裡,解讀和辨識重點與看清全貌。

「智慧工作者」:具有一定年齡的熟齡工作者(此處年齡是相對的:例如40歲vs 25歲,或60歲vs 40歲),在五大面向上表現出智慧:

  1. 良好的判斷力:從過往經驗中累積。
  2. 直白的洞察力:不受雜訊干擾,直指需要關注的核心議題。
  3. EQ:有耐性、有同理心、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與調和其他人的情緒。
  4. 全方位思考能力:連點成線,綜合整理並直指某事要點的能力。
  5. 管理工作的能力:將累積的經驗和眼光灌注在工作裡,發揮更大的影響效果。

在過往,退下職場第一線的熟齡工作者通常可以扮演3種協助創業家領袖的角色:顧問、教練、導師。

  • 顧問:提供專業領域的知識,協助完成特定的決策
  • 教練:協助打造戰術與領導技巧
  • 導師:協助你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幫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

但也許綜合上述,發展出的另一種角色:現代長者 Modern elder—結合了編輯、顧問、教練、導師等多重能力,與年輕世代發展出一種”私下指導後進,公開時實習新技能”的教學相長的關係。


延伸閱讀:
你也可以成為「中年級實習生」,開拓全新職涯的四堂課 -《除了經驗,我們還剩下什麼?:讓資深工作者邁入職涯高原期時,仍然維持競爭力的職場智慧》書介-2

重新發現熟齡智慧工作者的價值,企業準備好了嗎? -《除了經驗,我們還剩下什麼?:讓資深工作者邁入職涯高原期時,仍然維持競爭力的職場智慧》書介-3

不能「用短跑的方式跑馬拉松」,職涯發展三大階段與三種動力打造工作勝利組 -- 讀《人生的長尾效應 25, 35, 45的生涯落點》

(未完待續)

自我揭露:本文提到書籍所附的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都有加入「AP策略聯盟」推薦碼,您如果點選連結購書,我會收到博客來的回饋金。購書連結點此

You May Also Like

3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