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修正,直到成功 -- 《精實創業 -- 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推薦文

by - 上午10:12



 

有一次聽到一個故事:中國的網路創業家,如果要開發一個使用者只要上傳文件或名片的照片檔,就可以轉化成數位文字格式下載的網路服務,他只需要先開發好讓使用者可以上傳照片的功能,然後再找便宜的人力來照著照片裡的文字打字存檔就好,等真的有市場時再來寫程式還不遲。雖然乍聽之下是在說中國的人力成本實在太便宜,但是對照回本書作者所提倡的「精實創業」觀念,也可以說這是新創企業正在進行一個「開發-評估-學習」的過程,嘗試推出一個「最小可行產品」從市場的反應確定創業概念是否符合市場需求,以及從顧客端的回饋中找到下一階段開發的方向。

 

 

精實創業》的作者艾瑞克萊斯 (Eric Ries)  本身是一位成功的科技創業家,在他創業的過程中也經歷過失敗的死蔭幽谷,而在摸索成功的過程中,他歸納出「精實創業」的理論並且透過部落格與演講與其他創業者分享,當然,也從許多實際的案例回饋中讓他對於「精實創業」的理論能夠發展與補充得更完整。

 

 

既有對於創業的觀念,通常不免分為「一定要做出完整的商業計劃書才能開始,並且要照著計畫一步一步的實行,才算是走在軌道上」或者「做計畫沒有用,先做了再說」兩種極端,但作者想要傳達給創業者的觀念是:市場經常不會符合創業者的假設與預期,但是做了再說如果沒有好的管理也只會得到一團混亂。而「精實創業」的方法則是先儘快以最簡單的產品去接觸顧客,從顧客的反應中不斷的調整產品與觀察反應,甚至去思考是否要推翻既有的規劃進行「軸轉 Pivot」,直到調整成真正符合顧客需要的產品,再持續打造出能夠帶動成長的「成長引擎」。

 

 

如同亨利福特所說「如果我問顧客要什麼,可能得到的答案會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馬」與賈伯斯認為「人們通常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除非你秀給他看」,「精實創業」正是克服既有「去問消費者他要什麼」抑或「我們可以預測消費者的需要」等迷思的創業觀念。當然,沒有實際製造程序的網路或科技產業似乎比較能以快速推出與不斷修正「最小可行產品」的方式來實行「精實創業」,但製造商也並非完全無法運用這套觀念。因為重要的並不在於是否可以把這套觀念整套予以實行,而是去吸納這種「在目標清楚的情況下不斷的透過執行與得到的反饋修正執行」的精神,就像計畫要開車去某地,可以走的路有很多,路上的路況也必須實際走了才知道,隨著路況去調整路線或者速度,最終到達目的地,這就很像是「精實創業」的精神。而對於正要開始創業之路的創業者,將可以從書中所區分的創業不同階段,以及「軸轉 Pivot」的觀念、評估成長動力何在的「成長引擎」檢驗方式、不受表面現象所惑,徹底解決問題的「五次為什麼」方法得到相當多的指引。



 

 

精實創業」一詞雖然看似針對新創事業,但是整體概念並不侷限於創業,包含既有組織內的產品與服務之創新行為也適用這套理論。我個人的經驗也經常看到,通常企業在看到一個市場需求或者組織內有了好的創新點子之後,會花相當長的時間去做企劃與評估,經過重重的內部溝通與簽准之後成為計畫,再花了許多時間依照計畫力求完美的做出產品推到市場,並期望市場反應如同計畫般,而當反應不如預期時,也許就歸咎於推廣不足而設法投注行銷資源宣傳,最後若還是沒有好的銷售,就黯然結束退出市場。在這樣的過程中,除了因為失敗所導致的組織資源浪費之外,久而久之也會扼殺了組織的創新意願與能力,甚至讓人才因為無法發揮而流失。

 

 

如果用一句話來比喻「精實創業」的核心思想,也許會是「精實創業沒有失敗的狀態,只有『還沒成功』」,覺得言過其實?建議親自讀一讀這本書,相信對有心創業或有志於創新的人來說,會有相當多的收穫。



 


精實創業: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

    作        者:艾瑞克.萊斯

    譯        者:廖宜怡

    出  版  社:行人

    出版日期: 2012年06月08日


 

You May Also Lik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