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從「興趣無用論」讀個人化與集體意識的鬥爭--參加「自轉星球 ×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會小記
昨天晚上參加了第二次的「自轉星球 × 海邊的卡夫卡」讀書會,這一次讀的書是村上龍的「興趣無用論」,導讀人是詹偉雄。
我自己在讀「興趣無用論」時有一些讓我覺得吊詭的地方是—我隱然覺得如果村上龍是在大聲批判些什麼時,那麼他似乎也正在同時讓自己成為另一個可以被批判(或應該被批判)的角色。固然讀者可以藉由他的批判去檢視一些習以為常而未必該是“真理“的觀念,但如果把這樣的批判發揮到極致時,讀者似乎也必然需要去質疑村上龍所提出的想法是否該是自己相信的。唯有如此,才不至於讓自己成為村上龍書中所批判的那種“從眾者“。
不過我在這本書找到了一個讓我“安心“的支點,就是村上龍對於廣義的“工作“的姿態。因此我先把這本書用一個“工作者“的角度來讀,我讀到的是村上龍對於“工作“那種獨立而無所畏懼的姿態,以及讓自己藉由深思而逐步釐清自己的目標,並擁有透過實際的作為去達成的決心。
詹偉雄大哥在導讀時提出,他認為讀一本書要以“批判式閱讀“的方式去思考三件事—
1. 猜測作者在寫作時的意圖
2. 讀出作者的言外之意(作者想要暗度陳倉的意圖)
3. 我自己在閱讀的過程裡,獲得了什麼?
他認為在讀「興趣無用論」時,要先轉換自己,去用一個“日本人“的心態來理解村上龍想說什麼,那麼以上三點就詹大哥的看法是—
1. 猜測作者在寫作時的意圖—村上龍的論述是對於日本一些集體性意識(簡言之,庸見)的不滿與批判
2. 作者的言外之意—藉由對庸見的批判,反襯出作者自身的獨特性(自我品牌的建立)
3. 至於讀者在讀的過程裡獲得了什麼,詹大哥他認為那是每個人自己的獨立思考,他只強調一件事,不論是贊同或揚棄,讀者必須要以(也只能以)自己的經驗來檢視他所讀到的,問自己“作者有說服我嗎?我自己的經驗在這件事上是怎麼樣的?“,那樣的獲得會是比較真確的。
而昨天詹大哥就“個人化“與“集體化“意識在日本甚至是今日的台灣所產生的“纏鬥“做了很多精彩的論述與發揮,也讓在座的讀者們對此展開了一些討論(說真的,這些討論很精彩,沒有來讀書會的朋友真是可惜了)。
詹大哥以西方已高度個人化的發展軌跡對照東方,就現在我們的處境做了他個人的分析。他以日劇裡(尤其是木村拓哉主演的作品)不斷在處理的個人化(叛逆的主角)與集體化(主角所處的人際關係)衝撞與最後結局時“創造性的調和“(找到某種微妙的平衡,身邊的人理解與接受了主角的想法),已經逐漸成為日本的主流論述。但是戲劇的世界也許是理想化的,真實的世界裡日本(或台灣)仍然還在處理個人化與集體化意識的衝撞與拉扯。
對此詹大哥提出了他樂觀的看法—他覺得當他看到身邊的年輕人看似對於政治冷感,只在意自己切身相關的事情例如外貌、感情、消費、品味時,也許正是這個世代以一種“矯枉過正“的方式極端的個人化的過程,唯有經過如此,也許才可以讓這個世代從已經持續很長時間的集體化意識掙脫,之後重新得到新的平衡。
中場時旅日作家劉黎兒也有到場(據說剛回到台灣),分享他對日本集體化社會意識的觀察以及曾經訪問村上龍的一些印象。
我想我的記錄應該只有昨天詹大哥精彩的論述的十分之一不到,很慶幸自己昨天有參與這場讀書會,的確為我帶來了許多思考上的刺激,是原本自己一個人讀這本書時始料未及的收穫。
8 意見
〈在同時讓自己成為另一個可以被批判(或應該被批判)的角色〉
回覆刪除我有寫一篇 〈親愛ㄉ安德烈〉不感說批評 只是感想而已
我也一直有些疑惑
回覆刪除為什麼專家總有那麼一堆道理
讀書是一種快樂
閱讀是一種單純
對我
就是這樣子而已
其實,很多時候“專家“也只不過是有系統有條理的把他的獲得分享出來的人而已 :)
刪除集體化還是個人化因為都是基於去認同什麼
回覆刪除就這點來說是一樣的
差別只是認同自己還是認同大眾
我想主要的差別不是在於“認同什麼“,而是在於“敢不敢於與其他人不同“)以及“容不容得下與我不同的人“這兩點
刪除大嬸眼花 抱歉
回覆刪除哈,沒關係
刪除這是住台北的好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