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媒體的思考與期待--HBO影集「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第一季觀後小感

by - 下午6:25




終於有點時間可以把前一陣子看「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的一些感想整理出來。(所以文章裡有些例子看起來會有點舊,請原諒我)

 

首先想問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人一個問題「你覺得現在的台灣怎麼樣?

 

我相信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答案,但可以想像以目前馬英九總統與內閣閣員低迷的施政滿意度,也許答「我覺得現在的台灣很棒!」的人不會是大多數(當然我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畢竟過年期間馬英九總統還在臉書上說自己過年發紅包時人氣很高。而前幾個月馬英九總統才說了他覺得現在的政府團隊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這發言的時間點是在行政院發言人因臉書發言爭議去職、勞保傳出可能破產、政院宣傳廣告被民眾罵翻、景氣指標月月接連衰退之後他都還這麼認為,所以有些人的感覺也許特別知足或者標準特別不一樣,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

 

我再問一個問題「那麼,你剛剛的感覺是怎麼形成的呢?為什麼你會這樣覺得?

 

或許你的答案會和我一樣,大部分會是因為我們所接收到的資訊,其中來自於媒體的成份也許很高。

 

我不開車,沒有小孩,所以我不需要加油也不會買奶粉尿布。雖然我常吃的麵攤也許漲了五塊,但是還在我可以負擔與接受的範圍裡,所以我對物價的感覺也許是遲鈍的。但是我從新聞裡知道了油價接連上漲、奶粉與尿布都漲,甚至還因此知道了尚有各種物品也都漲了,因此得到一個「台灣百物飛漲民不聊生」的感覺與印象。

 

經常,這會是讓我們可以對事情有更全面的理解與感受的方式,很正常,也很需要。也因此我們習慣去信任我們從媒體上看到的,覺得那就是世事的真相,甚至是全部。因為那是我們方便去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因為媒體許諾我們,他們的責任就是「報導真實」。

 

但是,如果媒體並沒有把「事實、完整的事實、全然無虛的事實」傳播出來的時候,怎麼辦?

 

在「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的一開始有一場讓人極為震撼的開場戲,主角(新聞主播)在被一個女學生問到「能否簡單用一句話說明,是什麼成就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時,他原本想拒答這個他並不認同的問題,但是後來他還是回答了—

 

我的回答是,美國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沒有任何證據能支持美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我們識字率全世界排名第七,數學(程度)排第22、科學(程度)排第27

國民平均壽命排第49,嬰兒死亡率排第178

平均家庭收入排第三,勞動力排第四,貿易出口額排第四。

美國在全世界領先的只有三項:被關進監獄裡的人數,成年人中相信天使真實存在的人數,和國防開支。

美國的國防開支比排名在後面的26個國家總和還多,其中25個還是同盟國。

這一切都不是你這個20歲的大學生的過錯,但你毫無疑問的活在最糟糕的年代,

所以當你問是什麼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時,我不知道他媽的你在說什麼?

是指「優勝美地」(美國國家公園)嗎?! 」,

 

在這怒濤式的獨白後,他略帶感傷的接著這麼說—

 

我們的確輝煌過。

我們維護正義,我們為道德而戰,我們透過道德遏止惡法、建立良法。

我們對貧窮開戰,而不是對窮人。

我們犧牲奉獻,我們敦親睦鄰,我們腳踏實地,而不是空口說白話。

我們有過偉大的發明,先進的科技,探索太空,治療疾病和造就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把經濟推上了世界巔峰。

我們野心勃勃,即使我們只是凡人。

我們渴求知識,既不小看它,但也不會因而自卑。

我們並不藉由投票給誰來定義彼此,也不輕易畏懼。

之所以能做到這些,只因為我們有獲得充分的資訊

有個偉大的人說過:『解決問題的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的確存在。』

美國,不再是最強大的國家了。

 

解決問題的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的確存在。』,而媒體報導,經常是我們得知問題存在的重要管道。所以如果媒體沒有善盡其責任,即便現在部落格與Facebook 已經相當普及,社群媒體的散佈與影響也日漸增加,但是不可諱言的,大多數人仍然把新聞媒體當做是重要甚至唯一的訊息管道。媒體怎麼報,我們很自然的就覺得事情應該是那樣。媒體沒有報,那麼這件事也許對很多人來說就跟沒發生過一樣。

 

而劇中的主角也因為上面的這段插曲,意識到自己身為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如果人民唯有靠知道什麼事情正在發生才能做出正確選擇而不被誤導,那麼媒體與新聞記者就是那責無旁貸把真相與觀點帶給大眾的角色。

 

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第一季就在這段極富戲劇張力的開場開始了,以虛構的電視台ACN,結合英國石油海上油井漏油、日本311海嘯核輻射洩漏、美國茶黨政治、刺殺賓拉登、共和黨候選人電視辯論、埃及革命等真實新聞事件,藉由劇中主人翁新聞主播Will McAvoy 與一起合作的新聞團隊頓於新聞處理的原則、態度與投入,探討媒體該有的原則與工作方式。

 

嚴謹的求證、不做媚俗的八卦話題、深入的探討、拒絕報導捕風捉影的傳聞,自然讓主角所主持的晚間新聞在收視率與廣告營收上比不過其他譁眾取寵的對手。面臨公司以業績施壓甚至老闆想藉由緋聞逼走主播的種種壓力,劇中的角色們仍然為了「新聞專業」持續的頑抗戰鬥著。

 

看到這裡,您也許會開始想到最近慢慢開始引起大眾關注的「反媒體壟斷」運動。

 

「反媒體壟斷」固然因為源自於對於台灣近期媒體業所發生的併購或經營權轉移,而有其時間上的必然性。但我認為「反媒體壟斷」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議題,不論最後NCC 與公平會如何裁決,這個議題勢必會因大事已成定局而告一段落。問題也許未必只在於「財團開始購買/投資/興辦媒體」而已(否則需要具備一定規模的公眾媒體,維持其妥善營運的資金要從哪裡來呢?如果以「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故事中的ACN 電視台來說,也是由財團所投資的)。除了要避免「財團或商人藉由投資或收購媒體左右輿論與影響大眾」之外,真正的問題也許還包括「新聞媒體的責任與角色」,進而甚至可以延伸討論「閱聽者如何藉由社群參與/分享增強重要訊息與議題的影響力與擴散,以及因為社群的多元性將資訊補完與篩選/加值」與「新聞媒體如何因應社群媒體時代,調整出更適合的工作方式」

 

在過年期間,我看到我朋友在臉書上貼了一則動態「國外電視新聞:北韓核彈試爆  台灣電視新聞:老街麵店塞爆」,簡單的一句話,點出了媒體角色與責任—如果閱聽人透過媒體只能接收到一定視野的新聞,久而久之眼界與思考重心也勢必會受到影響。這一點閱聽人如何有效的反饋給媒體「我們想要更全面的新聞報導」,也許還需要一些努力。

 

過年期間的另一則新聞,有民眾把他在某遊樂園拍到一位男子怒叱他的母親趕快喝完飲料要趕接駁車的影片po上網,除了讓該名男子被「人肉搜索」之外,中間還因為網友誤會是影片中另一位男子,也讓無辜的路人臉書被網友的責備灌爆,甚至驚動了他服務的學校校方。而前一陣子發生的「商業周刊被7-11無預警拒絕上架」「再吵就連15K都沒有」或是「陳為廷立院備詢怒槓教育部長」事件等,我們都可以看到網友們透過社群媒體的分享與傳播,所能夠達到的資訊傳播廣度與速度,但是「正確度」與「深度」是否也能兼具?以及除了富戲劇性能激發義憤或情緒之外的其他重大新聞或議題是否也能有效引發網友的關切與傳播而補傳統媒體之不足?同樣的還有一段路要走。

 

而我們有多久沒在電視新聞上看到核四目前的情況,以及核一、核二是否真的該退役了?台灣的電力供應與需求目前的情況?台灣到底有沒有辦法廢核?這些與我們的人身安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也許因為「不夠新」而無法持續出現在每天我們所閱讀、觀看的媒體報導中。那是因為傳統媒體通常受到「篇幅」與「工作節奏」的影響—每天都以最新的新聞為主,但是重要性與嚴重性則不一定是最主要的考慮標準。但是現在這個社群時代,如果有20 萬人表達「我們想持續知道台灣核能發電目前的情況」時,既有的媒體(與媒體工作者)會不會有新的工作方式?這是我曾經在壹電視服務時提給新聞部主管與同仁參考的一個想法,也許有些新的可能性將會發生也不一定。如何讓新聞也可以社群化,我相信還有一些事可以做。

 

我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閱聽者,機緣巧合的在前幾個月到了一家特殊的媒體「壹電視」(之所謂特殊,是因為壹電視投資了上百億經營媒體與內容,但是卻一直無法上到有線電視頻道讓觀眾收看,這對於高舉「發展文創產業」的台灣來說我認為蠻諷刺的)服務了幾個月,也因此經歷了一些事,看到了一些以往沒注意到的現象,刺激了一些想法。碰巧在那段時間,HBO 的「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也引發我的一些思考。這篇想寫很久但拖了幾個月沒寫完的小感,與其說是「觀後感」,也許更像是我和短暫的媒體工作生涯道別,以及對將來的媒體發展的一些想像與期待。也希望能夠讓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也想一想,您對媒體的想像與期待是什麼,以及您可以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承認問題的確存在」,「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裡這麼說。而我想下一步則應該是「讓我們一起思考與動手把問題解決吧

 

最後還是要說「『The Newsroom新聞急先鋒 』真的很好看!」


參考連結


「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維基百科條目


You May Also Like

2 意見

  1. 雖是電視具觀後感,但寫得很有參考性!謝謝~

    回覆刪除
  2. 我看完第一季第一集大是去年初或前年左右吧,也是同樣的震撼。

    每天都在吵著的舊問題新議題,漸漸讓人感受到台灣媒體的貧窮--知識的貧窮,
    當問題發現了,提出相關報導,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炒作,最後是新的問題,新的報導新的炒作,

    沒有後續,沒有專業人 (永遠是政治名嘴),沒有解決方案,沒有進度追蹤,
    就算新聞平台上面需要靠新議題來維持收視率新鮮度,但沒有一個媒體平台利用其資源,
    就算是在網路上或者額外的平面媒體上,做相關的管理,以其公開中立的專業立場教導群眾不要盲從,永遠是媒體追著群眾的眼光在跑,
    媽的,下次看到後續追蹤大埔會不會又是哪個小孩長大了,跟主播喇舌這種展開?

    超不爽,要是每個群眾都有能力自己去蒐集正確的資訊,那我們還需要看新聞幹麻,
    結果連新聞都在跟我開玩笑熊貓像誰,我只能說,像林北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