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想2.0】從“超級星光大道“思考唱片公司的轉型可能

by - 晚上8:52

 

 

昨天感謝查理王的邀請,去學學文創聽了王偉忠的創意講座,在聽到王偉忠提起他作“超級星光大道“的一些想法是希望有機會重新讓“音樂“變成一個可以賺錢的產業,讓對音樂有熱情的年輕人是可以把音樂當作是工作與事業的。聽到時想到之前曾經也因為“超級星光大道“有過的狂想。

 

前一陣子有一次搭女友的便車經過小巨蛋,聊起最近CD越來越貴,而廣播正在播“星光幫“的相關新聞,幾件事加起來刺激我當下有了個想法我覺得唱片公司應該有機會大幅轉型才對。“

 

轉型做數位音樂喔?那樣應該也沒有用吧。“女友說。

 

不是,應該要更“實體“,我覺得他們應該變成「實體演唱中介平台」 。“

 

當經紀人?那個也應該沒什麼用吧?他們現在已經在做啦。“

 

我的意思是,因為MP3的普及,讓音樂的版權保護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因此CD只好價格越賣越貴來削我們這些還肯掏錢買唱片的人的錢。然後因為擔心推專輯賣不好會虧本,唱片公司也越來越不敢發片。但是喜歡唱歌、喜歡聽歌的人都還是在的,你看我們常常經過“河岸留言“都可以看到有人排隊準備進去聽現場演唱,而“超級星光大道“重新燃起了大家的熱情這件事正足以證明。

 

我覺得唱片公司可以考慮改成“代理、仲介實體演唱“的HUB,去連結、滿足以下幾種人的需求

 

    1.        有才華以及表演慾望的人

    2.        希望聽到好的演唱與音樂的人

    3.        有場地但是沒有足夠Know-how與資源去架構表演的場地擁有者

 

有才華與表演慾望的人有時不一定剛好能有機緣被“組合“起來以及接受良好的啟發與訓練,唱片公司正好有這方面的資源與專業。但是以往唱片公司運用的媒體是CD、卡帶等,因此被沒有實體,方便傳播的數位檔案一出,買唱片的人變少後獲利就被侵蝕。而新人要被被大眾知道,又必須花大把銀子的宣傳費。而喜歡聽歌的人就只能接受唱片公司推的“安全牌“(例如少數幾位天王天后)專輯,選擇也變得很少。而有很多場地例如餐廳、咖啡館、PUB也許也希望可藉由現場演出吸引客人,但是場地主人也許沒有錢投資音響設備,也不知道要去哪裡找到適合的人來表演。

 

所以,唱片公司也許可以考慮做一個網站,做以下兩件事

 

1. 讓對音樂有熱情與專長的人,包括是唱的好的、懂得詞曲創作的、會演奏樂器的人都可以,自己上傳個人資料與數位的DEMO(這一點數位就幫上忙了)。除了讓唱片公司裡的製作人從中間發覺璞玉之外,還可以考慮開放讓瀏覽的人參與票選、發表討論、下Tag…等,讓“市場“(喜歡聽歌的人)的判斷在第一時間就可以參與。

 

2. 讓有場地,希望可以提供現場演唱的業者來登記需求。

 

唱片公司接著就可以再作以下幾件事--

 

A.挑選以及組合、訓練這些對音樂有熱情與才華的新人,讓他們準備好可以表演。

 

B.先把現有的表演場地的閒置時段都訂下來,因為是沒有賣掉的時段,透過找到適合的贊助或者不貴的票價應該可以支應相關的成本。

 

C.對於願意提供場地的人提供舞台設備的低價租借甚至協助規劃,讓場地擁有人不必花太多的成本。以及針對那個場地的調性去安排適合的演出者,讓演出持續有所變化,增加樂迷持續參與的吸引力。

 

上述的模式,當演出者與場地都夠多的時候,一種新的音樂欣賞模式與產業形式就形成了。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玩意,如果你有看過電影“Ray 雷之心靈傳奇“的話應該有印象,以前古早時代的唱片業就是這樣在作的(樂團藉由巡迴演出累積知名度、唱片公司協助安排巡迴事宜順便做市場測試),在那還沒有電視的年代。

 

如果這個想法成形,那麼越來越多的地方都可以聽到好的現場演出,而有才華的人多了舞台可以展現,唱片公司藉由這樣的運作方式也不必像以往發片動輒花上千萬的宣傳費,只要去觀察現場的反應就知道哪一些表演者是被市場接受的,再推出他的專輯就可以了。而每一個聽到現場演出的音樂愛好者,又可能透過自己的blog去把自己的經驗與感動傳播出去,樂迷間交換、傳遞、分享的不再是沒有版權的MP3, 而是愛音樂的想法與心情,這樣不是很好嗎?“

 

也許這是一個大夢,不過我真的希望這個狂想有機會發生,那麼我每天下班之後,就不必只是回家聽我的iPod而已了。

 

 


 

You May Also Like

20 意見

  1. 嗯,如果這個想法成真,以後上街就常常可在不同的咖啡店或其他地方,聽到現場演唱,想一想,還挺不錯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我是真的希望這樣的事可以發生的 :)

      刪除
  2. 說的沒錯, 愛唱歌的人和愛聽歌的人是永遠不會少的. 依這個邏輯, 市場也是有的. 只是會不會有那麼多人願意去聽現場? I doubt it....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這個idea來說,我自己覺得“需求端“的問題是最小的,因為只要問問自己“如果有不錯的現場演出隨處發生,又不需要我多花很多錢,我願不願意去聽?“,答案應該蠻明顯的。
      真正的問題在於唱片公司要能接受這種新的模式、初期的投資以及獲利模式中每個“節點“的利益拆分。不過我自己覺得就構想本身來說可行性是有的,只是要有人花力氣去做。

      刪除
  3. 我覺得你這個點子很不錯喔
    而且從各各角度想的也很周到
    其實唱片公司辦的藝人簽唱會不就是這樣嗎
    只不過他只在一個地點舉辦而已
    超級星光大道重點是用週五晚上放鬆的休閒時段
    不必出門翹著腳躺在沙發上看本質上已經贏了一半
    再用優秀的製作把他拱上去
    你的方案雖然沒辦法擁有電視媒體的優勢
    但應該比只辦單點簽唱會好
    這個狂想可以去賣給唱片公司喔 =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這個點子免費贈送
      對我來說,如果我自己本身沒有資源或者專業(例如音樂製作)執行的idea,都歡迎有興趣的人直接拿去用。只要能真的成事且發揮效益,對我來說就是最棒的回收。

      刪除
  4. 嗯嗯。。其實就唱片公司的實務面來說,賣CD早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靠藝人的經記權、以及歌曲販售給KTV播映的抽成等賺錢,才是唱片公司的本業;而其中牽涉的,包括發行、藝人經紀、媒體經紀、場地經紀....各自都有各自需打通的環節,因此目前的狀況來說,唱片公司本身很難搞定(除非他們願意重新編制、廣納人才、調整經營結構)...................簡單說,bestguy提的想法並非不可行,而是早已各自利益劃分得更為細緻、複雜的方式,在運作了呢。忝為與唱片圈相關的人,提出一點意見,希望不至於冒犯......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我倒也並非對於唱片產業一無所知,知道現有的生態結構要做這樣的轉變不容易。
      不過我單純只覺得,一個行業的人應該如果失去了對於美好遠景的想像力,那麼這個行業的沒落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想像一下,藉由專業與人才的重新組合,讓一些美好的事情可以發生,這不是很棒的嗎?“超級星光大道“某個程度上做到了這一點,但是畢竟那在外圍。而這個產業自己本身想像著怎麼樣的願景,就要看這個行業的人自己怎麼想了。

      刪除
  5. 其實台灣已經有很多演唱場合
    問題在於市場過小
    導致音樂的類行跟音樂人
    無法多樣的發展
    就我而言 小弟的看法反而是需求端會引導唱片公司的行銷行為
    因為唱片公司要賣的不是"音樂"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市場不是“過小“,而是對於小業者來說,要構築這件事情的成本過高,所以作這件事的人太少(裝個音響放放音樂簡單多了)所以沒有供給,需求就似乎隱形了。
      對的想法與工作方式是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需求的,這就是“行銷“的精髓。像是“超級星光大道“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熱潮我覺得就是一個好的例子。連構想的人雖然知道這個應該作的起來,但是也沒想到事情會這麼大。而像是網路拍賣,當年也很多人說“誰會想跟看不到的個人買東西啊?“,事實上用對的方式作之後,需求就被刺激出來了。
      而如果唱片公司想賣的不是“音樂“,我覺得那會是很悲哀的事情,所以我還是假設唱片公司想賣的應該是音樂,只是看用什麼方式去賣以及賺到錢。
       

      刪除
  6. 唱片業確實是該嘗試走這樣的機制..

    我從唱片業出身,任職於魔岩時期的老闆大約十年前就看到十年後今天的唱片市場
    他在滾石時期創了Rockacola, 但發現唱片業並未意識到實體音樂的危機, 以及非實體音樂平台的重要意義
    以致於Rockacola吸引了大量地下創作人聚集, 但唱片公司並沒有後續的動作來將這些作品再透過其他管道"實體"呈現給大眾欣賞
    兩年前他創了StreetVoice.com, 讓有想法的創意人跟音樂人, 有一個平台發表作品, 並且相互分享
    也開始籌辦Festival, 以及因為Festival而舉辦的作品徵選,
    以去年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為例, 有一個舞台特別讓新興創作者可以上台表演
    短短一個月, 吸引超過150團創作人線上報名來爭取那十個表演機會
    此外, 還有徵選50首"創作音樂", 入選作品都可以在KKBOX與YOYOROCK的"Simple Life專區"公開收聽與下載(來電答鈴)
    創作人也因而可從KKBOX及YOYOROCK的線上收聽與下載, 獲得版稅
    金額與數量雖然都很微少, 但我想對無論是地下的, 或者新興的音樂創作者而言
    不啻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在唱片公司無法做成的事情, 我們現在透過StreetVoice.com在做
    我想我們都還在嘗試與學習, 越多建議與批評, 可以讓我們越加成長

    阿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您這位來自音樂產業的朋友的回應,讓我對於這個idea開始有點信心了 :)

      其實這個想法倒未必一定是唱片公司才能做,像是一些表演經紀公司或是如您提到的StreetVoice.com都可以做。重點是要落到更細的執行規劃以及試算出其中的營收與利益拆分,就可以成為一個可運營的模式。

      刪除
  7. 回覆
    1. 哈,我猜想這是“鼓勵“與“你怎麼會想出這樣的事“的意思?

      刪除
  8. 很喜歡看你的每一個異想,看似都是天馬行空,卻也不確定結果會是什麼。
    說穿了,真的有"梅迪奇效應"的味道!(應該不算吊書袋吧...哈哈)

    我的理解是:唱片公司應該想辦法從過程而非結果來獲利。
    如果出專輯是結果,或許真的已經走到死胡同了吧。
    而"過程"該走的路,或許還沒鋪出來吧

    唱片公司的老闆應該多去開些旅行社、飯店、賭場。
    還搞航空公司那就遜掉! 哈哈

    您的文章,我轉載到內地一個社群網站的小論壇裡。
    如果有不妥當之處,隨時告知。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13883/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這麼說,在資訊越來越透明、交易成本越來越低的這個時代,所有的企業,最終也許只能從他所創造出的“價值“裡收到錢。所以如何創造出獨特的價值,就是企業必須努力思考的。
      轉載的部份沒問題,我個人寫東西放在網路上就是希望多些機會與其他人交流互動以及把想法散出去,所以完全不介意任何形式的轉載,也在此感謝您對這篇小文章的鼓勵 :)

      刪除
  9. 花大把銀子是投資在藝人身上是(創造偶像),近而才有經紀周邊效益.代言 廣告.. 你要和偶像面對面,就必須來現場買CD..
    實體CD已經趨於數位化,這部分已經開始努力也開始做... 數位化的合法下載,其實對唱片公司已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只希望少一點互相傳音樂或拷貝之類的動作,愛音樂的人一直存在..... :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現場“的魅力絕對是數位音樂無法取代的,就像讀過音響雜誌上這麼說“聽幾百萬的器材所營造的現場感,怎麼樣還是比不上真正坐在舞台下聽著樂手簡單的用樂器所演奏的音樂“。所以,也許“現場“會是音樂產業可以好好發展的方相之一喔

      刪除
  10. 以前流行去PUB唱啊!! 那時,就曾經做過百場PUB巡迴,但現在景氣那麼差,餐廳都請不起線上流行歌手啊~
    只有一個張懸在女巫的店唱了四年,才有基本群眾和發片機會~
    ㄞ~~我的那一題沒解決,每天讓我煩心又閒的很悶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這個模式才有某種機會可行,因為唱片公司等於藉由提供“媒合“與“整合“的角色,可以讓原本“成本“(時間、訊息、場地)過高的現況得到解決。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