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二問

by - 凌晨12:38

 

 

每當迷上一件事之後,很自然的那就會成為我思索的重要主題之一,沒辦法,處女座的人總是習慣想東想西。

 

拍照既然是我最近的主要嗜好,那自然也變成了我常常在想的一個題目。

 

倒不一定是覺得一定要想出答案(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是沒有答案的,就像我想不透怎麼會有政治人物除了可以當著成千上百萬的人說謊硬坳外,還可以做出種種沒有基本格調的事但面不改色,啊,扯遠了),而是藉由思考的過程,慢慢的掌握一些點之後,會讓我覺得比較踏實。

 

想些什麼呢?常想的是,到底一張照片所謂的“好“與哪些元素有關?而一個好的攝影者,該在哪些方面自我提升與磨練?

 

之會有“疑問一“這個問題,是因為在沒有經過什麼攝影相關訓練的我,靠的是多看多想來讓自己設法提升。而經常在翻閱各種攝影集或是攝影相關雜誌時,看到許多“大師“的作品或是得獎的照片,有些我會有“啊,真是好照片“的感覺,但有些則是讓我滿腹狐疑“這為什麼被認為是張好照片?“

 

我試著問過一些朋友,不過也得不到什麼讓我覺得“嗯,我懂了,原來是這樣“的答案。有些會說是構圖,有些會說是技巧,有些會說是把器材或底片的特長發揮的淋漓盡致,有些會說是思惟,有些會說是說故事的手法,有些會說是主題的設定與巧思,有的人會說是要捕捉到決定的瞬間但是我總會疑惑“如果你說得沒錯,那為何我感受不到?“

 

當然,我了解各種藝術形式都會有一塊屬於“圈內人“才能領略的妙處,不管是音樂、電影、文學,都會有“只有懂門道,具備某種技巧或知識“的人才懂得欣賞“的部份。但如果一項藝術作品涵蓋太多“圈內人才懂“的部份,那麼我想也太“曲高和寡“了點。就像巴哈與莫扎特的音樂,固然了解樂理的人懂得欣賞其精深,但更重要的是一般大眾在聽到其旋律時,也會感受到其美好之處,所以才成其偉大。

 

或者可以這麼說,如果一個作品要“某些受眾“才能感受其內涵,那麼是不是可以這麼說,那個作品是靠“創作者“與“欣賞者“共同存在才能完成的?當它的欣賞者不存在了,那麼作品的意義也就打了一個大折扣?難怪有“知音難尋“這句話,但是“知音難尋“與“曲高和寡“究竟是一種境界?還是一種傲慢?有時候界限好像也很模糊。不過我確定的是,那不是我要的。

 

看來這個問題我暫時還是沒有答案,所以我也只能繼續照著我自己喜歡的方式拍下去。

 

而疑問二“一個攝影者該如何自我提升“看起來也因為“疑問一“的不解而連帶無解,因為如果我不知道“好照片的元素“時,我又怎麼知道我該讓自己拍攝的哪個部份精益求精?如果說是“一定要熟悉你手上的器材,充分發揮它的特長“,那我只得先投降。因為我暫時還是希望把“收藏相機“與“拍攝“兩件事並重,並不想獨沽一味從一而終。如果說是“一定要磨練技巧“,但是又無法解開我“有很多看起來沒什麼技巧面的照片,但是卻相當打動人“的疑問。

 

看來,只好像荒木經惟說的「對攝影家來說,不斷的拍攝或許是對於捕捉瞬間的一種助力與練習。只要你肯做,有一天這個瞬間會自然的出現在你面前。攝影行為就是努力的去拍一張照片的過程,它就像努力的去接近神、佛祖、死亡一樣。活的夠長就可以成為攝影家、不過大部分的人還沒有達到那境界就作古了。 」(這是我第二次引用這一段話),繼續的拍、繼續的想,也許有一天答案就會自然的出現在我的眼前(不過也要我活得夠長才行


 

You May Also Like

42 意見

  1. 這屆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尤努斯說
    貧窮應該屬於博物館,不屬於文明世界!
    我想成為插在輪軸裡的棍子,最終使這個該死的機器停下來
    請問台灣的尤努斯在哪裡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試著說說我的看法,某個程度上來說,貧窮的成因,是因為缺乏“資源“與“機會“,所以尤努斯在印度所作的,是提供貧窮的人微型貸款作為其脫離貧窮的起始資源,協助他們因此找到機會。
      台灣的貧窮問題與印度有些不同,台灣人民所擁有的資源或是能掌握的機會普遍來說比起印度人好得多、平均得多。但是必然會有所謂的“相對貧窮“、其成因一樣是相對來說,這些人掌握的資源與機會相對弱勢,因此在台灣解決貧窮問題的答案也許是“教育“與“正確的經濟發展政策“,台灣此刻並不需要像尤努斯的“鄉村銀行“提供微型貸款去解決貧窮問題(因為台灣人的錢比起近乎赤貧的印度鄉村人口來說,已經是富裕的多)
      ㄟ...我只能從我的想法來回答這個問題。也對你在我這篇“風花雪月“的文章裡提出這麼重要且嚴肅的問題深感惶恐... :">

       

      刪除
  2. 呵呵
    很久前的 某一次在薄荷葉的魅力報上面看到一篇文章 (現在應該是不見了)
    他說   某個球員在場上八成是要專心一致盤算著投手下個球會投到那個位置
    然後自己該怎麼打擊才會有好成績

    但我覺得或許不是如此,我覺得大多數頂尖的球員在場上,都只是本能性的揮擊,而不是過多的思緒。思緒是教練團的職責。

    我覺得大老闆的問題,其實都在於感受與心,這當然是很抽象的東西。
    但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會看到那拈花微笑,而且都只能會意無法言傳。

    沒有技巧面但打動人心,大多是因為感受與心,而有時評論技巧往往都是事後諸葛。
    我很喜歡  http://dacafe.petit.cc/ 這個日本攝影師的作品,有一次在跟朋友聊到,
    說我想拍出這樣的照片,但是這樣的照片其實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愛的累積。
    沒有愛,再好的機器也拍不出來。

    好笑的是,我還聽說沒有跟大導演產生愛意的女主角,是無法成為真正女明星的這種趣聞。
    因為我們可以從鏡頭中,看到導演對這個女主角的愛慕之情到底有多深,而這一個透過鏡頭充滿愛的凝望,往往是這個女主角的經典之作。....
    其實我也從大老闆這學到很多,這就值得欣慰滿足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說的“心“這部份我想是沒錯的,所以心裡想著器材與技巧的拍攝者,照片讓人感受到的也許就會是那些部份。
      而也許真正難的在於,如何把“心“透過照片這個媒介傳達出來,而“心“如此複雜,會傳達出來的會是哪個部份?也是很有意思的

      刪除
  3. 啊 忘了說 我也覺得 foto很好用耶 而且我一個月 20mb 都用不完 但大老闆  的bestguy 好像被註冊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ㄟ...好像就是我自己去註冊的(我也忘了是不是,因為都是靠cookie不必每次開都登入)
      20MB我才放了寶藏巖的黑白照片就幾乎用完了...

      刪除
  4. 用一生體驗生命,發覺未知的世界,化作影像紀錄下來。我想攝影或拍照都一樣是把當時的景象,依照過去對物質與感情的體認,以自己想要表達的方式紀錄下來,期待透過作品,告訴觀賞者他本身最這當時的感想。
    不一樣的攝影者,對不一樣的事物或景色會有不一樣的體驗,所以表達的態度與想法也會不一樣,情感豐富的攝影者,對事物或景象的感受尖銳,觀賞者如果沒有相同的體驗,應該少有共鳴。
    就像是五感纖細的廚師,把對所有食物的體驗表達在菜餚上,但如果我的眼耳口鼻身在長期的摧殘下,品嘗過後可能會有兩個極端的反應出現,一.過去真的白活了,現在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食物。 二.這東西哪有好吃,比不上一碗放滿味精的肉羹麵。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人類還是有許多的共通經驗與體驗,否則就不會有大眾藝術的存在了。
      攝影比較特別的是,它太具象但又片段,影像有時強到搶去了所有的注意力,但又會有許多細微的感覺可以透過影像而“偷渡“,而中間的平衡也許比起其他藝術更加微妙吧?

      刪除
  5. 第二個問題,可能比較容易簡單的回答,還是用舉例的~

    如果今天大老闆自創了一種語言(攝影技法),三五年內有可能都沒有章法可言,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特別,也很好聽,最重要的是有一部分的人想要學學看,經過一番堅持與努力,自然而然就會變成一種共通的語言,並在之後(通常是創始人死後)被廣泛深入研究。

    大老闆,我想你在照片裡面說的東西我懂,至少曾經深深的感動,那不只是你的表達方式,那是你的語言,那就是你!

    "真希望真的有攝影的神或佛祖"
    讓我們在愛機受傷或照片拍爛時可以懺悔
    讓我們在照片順利沖洗完成後或成功表達自己的意念時可以感恩!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不只是攝影,各類型的藝術也都像你說的那樣,先有創意,慢慢的才會發展出其體系。
      也許我佔了“沒有正式學過攝影“的好處,因此不會受到某些原有觀念的束縛,我只是隨意的拍,某個程度上也許讓你感受到某些東西,但是也許連我自己也說不出那是什麼...
      哈,我想如果真的有“敗相機的惡魔“,他應該寄居在網路尤其是部落圈裡,不間斷的發出引誘吧 :P

      刪除
  6. 提拉米蘇天行者2006年12月14日 晚上7:16

    大老闆,這兩個問題,我答不出來,因為不曾想過這麼嚴肅的問題。
    說不定YHAOO相機館長知道唷~~據我所知他也是處女座的。
    不過,我想你很清楚你的攝影風格是走哪一派路線的吧~~(你真的有想要有拍婚紗照的功力嗎?)
    或許你再去一次信義誠品的日文書區,在把放在好高架上的荒木大師的地下鐵拿下來翻一次。或是,找那本京都美麗的女人攝影集翻一翻,感覺一下~~~

    反正攝影,就是把生命某那一霎那保存下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我比較希望像荒木那樣有拍人體照的功力... :P

      荒木最近好像有本新的攝影集,看到日本雜誌介紹,但是台灣似乎還沒有進口...

      刪除
  7. 對於攝影,只作為是種生活的一部份,沒有什麼成就作品的想像,倒是執著的於保有這種面對世界的習慣,如何在生活中觀察、紀錄及思考,這才是我所要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在想拍照這件事對我來說,其實有點像喜歡動手做菜的人,一方面當然是對食物的滋味有自己的熱愛,才會想親自下廚自娛。但是既然都動手了,難免也會想“到底自己弄的菜,與其他人相較滋味如何?“
      而對我來說,凡事我都希望能找到個座標可以邁進,即便自己離那個座標還很遠,也會讓我有種踏實的感覺。

      刪除
  8. :-? 這問題也常困擾我...

    現在拍照很方便,但能成功卻是沒有捷徑的,除了多拍,就是要多感受。

    多拍,現在幾乎每個人都能說是快門殺手,看啥拍啥,不滿意即刪。

    但多感受,是要感受什麼、體悟什麼,我想就是大師與一般人的差別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也許這兩個問題正如禪宗所言“不可說,一說便錯“
      不過雖然是“不可說“,但是卻也非“不可問“、“不可思“、“不可悟“ :P

      刪除
  9.   「所以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如果基因天賦與器材都不會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成為攝影家的關鍵的話,那麼攝影家就是要靠拍的夠多與想的夠多才有可能企及?」--關於前兩天你這段問話,其實我是很多想說的話,化為幾句輕描淡寫帶過。
      不久前,我和一位格友才聊到這個。拿我前兩天的另一篇文章中所問的問題:「攝影之外,你們會怎麼看待波娃?」我告訴那位格友:攝影之外的曾敏雄也是很迷人的。曾有一段時日,我和曾大哥在格裏有一些不沾攝影的閒談互動,我因此認識到曾大哥的影像上,其實是厚著於個人在藝術美感和生命思惟上的涵養修蘊,當然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份是涵化自個人的天生資底,所以說藝術創作真的是講天才的。有好幾位格友就對我提過他們眼中的曾大哥是"天才",天賦英才。,講的無非就是那個靈魂思想上的敏察和渙發能力。
      更早前,我貼聊過一篇郭力昕批評阮義忠的文章,其中郭先生寫道阮義忠歷年來的作品特色是「黑白相片洗放品質的穩定性和固定化」,以及「構圖與快門裏熟練」。我記得曾大哥早前也貼過一篇「質問文」,文裏貼了幾張他十年前拍的東西,他以一種我個人感覺是譏誚的口吻質問那些褒讚他大有進步的格友,十年前和十年後拍的東西,進步何在?我想說的是看看阮義忠,看看曾大哥,就會領悟到攝影技術上的著求不妨適可而止,他們是不會和你講光圈快門構圖這種東西的,雖然這些當然很重要,但是foucsy過度的結果就是放眼一堆技匠。我真的受夠了格子裏不論走到哪,都這裏那裏的看到有人在說光圈光圈(大)光圈鏡頭鏡頭(徠卡)鏡頭.......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很同意你所說,技術上的著求不妨適可而止(希望這不是我為我自己的懶惰找藉口),但是在在藝術美感和生命思惟的累積思索上,也許更是一輩子也無法間斷的(也不該間斷)的更長的路。
      有點像是“倚天屠龍記“一開頭,少年的張三豐只靠一套最簡單的羅漢拳就可以勝過招式奇巧的崑崙三聖何足道。原因在於其內力的修為已經完全彌補了招式的簡單,以及讓簡單的招式發揮招式以外的威力。一張動人的照片,也許就是“內力“(美感、感受)與“招式“(攝影技巧)的結合,而前者更是不同攝影者之間決定性的差異。

      刪除
  10. ......然後呢?寫到這裏就恍然大悟:向同儕就是共修技術,向前輩就是感受他們創作的美感思想和靈魂。當然同儕可以彼此貢獻的應該不只這個,就這方面來講,wen就是一個很棒的攝友,你也是,你們都是能思善想之人,對攝影這事能夠不斷有啟靈人的見地。拿歌手來講,我會說你拍的東西像陳綺貞,雖然也許我更愛雷光夏一些,但我肯定不會是蔡依林的粉絲。 :))

     
    啊!對了,要給你"加持"一下。不是由我來加持,而是我在上則回應中提到的那位格友,他提及個人最欣賞的四位攝友中就包括了曾大哥和你。加油!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像陳綺貞“的照片,那是種什麼樣的感覺?
      我總覺得我是因為佔了非科班出身,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便宜“,也許在拍攝上就可以比較隨意不拘小節,可能也因此讓一些朋友覺得有些新意,我自己的感想是,在我自己還不明瞭這件事的時候,所有所作的不管好壞,都是“新手的運氣“吧,唯有當我自己把這件事想清楚且掌握到了些什麼,那對我來說,才是件踏實的事。

      刪除
  11. Ju也陷入思考中.........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這只是我自己的疑問,處女座的人比較愛鑽牛角尖... :">

      刪除
  12. 這問題我也實實在在的想過,教藝術的老師總能把一張照片講得頭頭是道,構圖如何如何好又採光如何如何,而照出那張神奇照片的我,拍照當時只是一時興起,想把自己眼見的美好事物捕捉起來讓其他人也有機會欣賞罷了。所以至於攝影,我個人的感覺是...照理論拍出來的照片是有了品質保證,但往往缺少了拍攝著對拍攝物當時的情感,而讓照片少了什麼。反而沒受過專門教育的人,容易用最真誠的心而不是公式,把自己所感受到物體最美好的一面捕捉給大眾看,我個人認為,拍照片的人是把自己看事物的觀點傳達給大眾,由照片有時可以感受到拍攝著當時的情緒與想法。個人淺見有感而發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是說,重視技巧的拍攝者,也許思緒放在技巧面的多了些,除非已經到了技巧已經成為其反射動作,否則思惟的比重難免失衡。
      我曾經在回答一位朋友論及我拍的照片時說,我試著捕捉出“畫面的詩意“,而某些畫面也許只對我個人有意義,就像今早我在穿鞋準備出門時,望著玄關陽台外的雨,突然覺得對這個每天都會看到的畫面頗有感觸。但是如果拍下來,也許另一個人會覺得這是個毫無意義的畫面也說不定...

      刪除
  13. 有影無影的莫測空間2006年12月15日 上午9:59

    有影無影都只顧執著的拍、執著的學、執著的再改進,但無法說出大道理來填您這題答案。
    前天中午請敏雄兄來公司攝影社演講,並帶來大幅的作品真跡和大家分享,敏雄兄的講座中從頭到尾也只提攝影的感覺、對影像的感覺,座談會後我們繼續聊著,也一直沒提相機和技術面的事。
    個人覺得技術與器材都是必要的過程與表像,不必也不可能刻意迴避,影像則是攝影者的思考與內涵,是攝影者夠拍出「好作品」所需要投入的,攝影本是很單純的事,想太多還不如檢討拍的結果。怎樣才叫好不需答案,好不好,大家心中早有答案了,以上淺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見笑的是,我自己回過頭看自己拍了這麼多照片,但就是說不出“好“或“不好“的答案,我只知道自己喜歡哪些,故有此問... :">

      我自己知道我的拍攝純粹是自娛,就像回應Twin's daddy時說的,就像是一個愛吃的人自己下廚滿足自己口慾的成份較大,但也難免會想想“那到底自己的料理除了自己愛吃之外其他人嚐了感覺如何?而其他的廚師又是怎樣做出好料理?“
      或者這就是處女座個性的惡癖,總是不自覺希望在這世界裡找到某種架構、某種體系,其實也許是多此一問也說不定...

      刪除
  14. 我欣賞的好照片是有著一瞬間的感動(也許是營造出來的),是可以延伸下去的一個故事
     而它將故事停留下來的那一刻,如同腦海中-舞台劇裡精彩感人的那一幕的那一角落
    這一幕的鋪成包括了:劇情、主角、配角、燈光、背景、走位…等
    攝影者所擔任的角色也有很多:敘述者(第三人)、配角、也可以是主角
     攝影的人感性多…評論的人理性多…欣賞者接收了…在心裡浮出更多的劇情…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那我“目中無人“的拍攝習慣,大概很難有“劇情“與“主角“... :P

      刪除
  15. no no no 那個主角不見得是「人」丫~
    即使是一棵樹、一隻拖鞋~也有我們所不知道的故事正在發生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之所謂“道無所不在“ :))

      刪除
  16. 走你想走的路, 做你想做的事.
    想得越多就會做得越少, 有時候, 順著感覺直接做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做是一定要繼續做的,適時想一想也會幫自己找到一些方向。像這次透過格子自問自述,也得到不少朋友來指教,讓我也多了很多體會。
      剛剛在誠品信義找到“田園城市“所出版德國導演文.溫德斯的一本攝影書(裡面以他拍的照片為主,每張照片有他兩三句話的隨筆),覺得蠻值得一讀,呈玉兄若有機會逛到書店,可以翻翻看 :)

      刪除
  17. 我想 ~ 這就和喝紅酒一樣吧!
     
     除了那些真正的好年份特級珍藏外(但這往往也不是我這種等級就可以輕易評判的),
     
    其它的純粹視品酒者個人的喜好和在意的切入點(單寧、果香、產地、年份...)...
     
    你不可能去滿足每個閱讀者的感受,或是和每個所謂的好作品引起共鳴,就是沒感覺不然是要怎樣~
     
    如何提升?讓更多的閱讀者引起感動或共嗚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個人走的是紀實攝影的方向,對於人像的感動比較能引起我拍攝的欲望和感動,但是對於沒有表情的靜物就只能純粹的紀錄下來而以,我也常常問自己要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情緒?
     
    提供您二本書, " 到不了的地方,就用食物吧 " 和新出版的 " 忘記憂愁的地方 " ,或許有些人看來只是旅遊紀錄,但是 " 忘記憂愁的地方 " 每當我看完一章就一定要停下來讓情緒平覆後才能再次閱讀,裡面也有某些的照片,傳達出溢於言表的情緒,或許我們要的就是這樣的感動吧!
     
    ps.我也很喜歡溫德斯的 " 一次 " , " 拍照 " 的那一段文寫的很有感觸,另外那個 " 陳綺真 " 式的,大哥真的不像啦!因為在幾年前她曾出了一本唯一繁體字的LOMO書,裡面多是圖片和文字創作,之前本來已經絕版了,但是有可能詢問度太高,所以書商好像又重刷了,或許可以找到!但...有點給它浪費錢吶~~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上下文義我想波娃是“以人喻物“,是說我拍的東西給她的感覺像是陳綺貞的人或歌給她的感覺(因為她用了雷光夏做對比),而非拿照片直接比較。(雖然我不太懂得那樣的比喻後面的差異為何,因為我對她舉的兩位歌手的人與作品不太熟)
      好巧不巧,昨天在誠品買了一本大陸攝影師(簡體字)的隨筆,裡面提到一個觀點很有意思,他說攝影與書法很像--每個人都會寫字,但是不是每個人寫的字都可以稱為“書法作品“。每個人都能拍照,但也不是每個人拍的照片都可以稱作是攝影作品。但是像其他的藝術形式例如作曲,只有會與不會,你要嘛就是會,要嘛就是不會。而攝影與書法在創作上也常會有個現象是--新手也許無心之中也能有佳作,所以也很難由作品去定義何謂“一家之言“
      我還在細讀這本書,也許有些體會之後再放上來 :)

       

      刪除
  18. 提拉米蘇天行者2006年12月18日 下午6:14

    大老闆,想要有跟荒木大師一樣拍人體的功力
    那你一定要開始往拍人體方向開始進行
    開始拍的啦~~別再偷懶了~~
    先拍你自己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就算我想浪費底片,也不必用這種方法咩...

      刪除
  19. lala。藝文【烤】2006年12月18日 晚上10:00

    老實說,你的疑問一,我還真是不敢多想,深怕想了就被那些個可能的結論給框住了,所以只能不停地看看又拍拍。
    至於你的疑問二,我自己倒是很喜歡”旁敲側擊法”;記得有次早期的攝影小聚裡色喵問起我,我的靈感來自哪裡,我都說,我都看文學小說來練攝影。雖然我一向自認自己是個懶惰的攝影學生(所以才說我都是在”拍照”而非攝影),但我總覺得練就感受力比其他的一切都還重要。
    我同意波娃與荒木經椎說的,所以對我來講的結論就是,開心地拍吧拍吧~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拍照這件事,即便想出了“結論“,那應該也會是隨著不停的拍,以及時間而逐漸改變的一種想法吧
      對了,向你推薦文.溫得斯的“一次“(田園城市出版),你應該會喜歡這本圖文書喔 :)

      刪除
  20. 不小心發現你的blog,也不小心的做了些動作~翻看你的拍攝作品及訂閱你的blog  
    贊同你的話,也對於你的攝影寫法及靈敏構圖技巧給予的贊賞.因為....  
    你的照,坦白說觸發了靈感,突破我的思維框架;在生活週遭中處處都有著不錯的view有待你的挖掘 謝啦,新手又吸收到了新知識..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自己比較喜歡去找些對我來說視覺上感覺有意思的事物來拍,反而對於風景花鳥人物的興趣沒那麼高。也許我是把相機作為一個“萃取“的工具,試著萃出習以為常的景物裡特別的地方。
      這樣的嘗試當然失敗的機率比較高,不過也比較有趣,不是嗎? :)

      刪除
  21. 我覺得一切都是「感覺」在做出發點。 :x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如果沒有“感覺“,那麼拍攝不就只是一個機械般的動作而已?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