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關「父子」的故事。
總是被介紹為「這位是李天祿大師的長子」,高齡87歲的陳錫煌大師一生循著父親的軌跡傳承布袋戲高超技藝,但是在要公開談他對父親的感覺或是有什麼話想對父親說時,也只是在沈默了30秒後,淡淡的說「我沒有什麼話想跟父親說的,我和他也少說話」。相較之下,對著戲曲的守護神田都元帥的神像,大師卻可以叨叨絮絮的談著生活日常,即便神像並不會與他對話。
楊力州導演在談到這一段時,也想起他自己與父親也沒有談過心事,對話也多只是「吃飽了嗎?」「冷了要添衣服」。但他慶幸至少還有機會扭轉他與他的兒子的關係,不要讓同樣的事情複製重演。
究竟父親對兒子來說,是骨肉至親?人生的典型?要超越的對象?還是注定難以互相溝通卻可能在某一天彼此理解的對象?也許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因為每對父子都有自己的故事。
這是一個有關消逝的故事。
身為台灣唯一獲得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兩項國家肯定頭銜的傳統布袋戲演師。陳錫煌大師見證了台灣布袋戲百家爭鳴的盛況,也經歷了因為社會結構轉變、傳統戲曲文化逐漸式微凋零的滄桑。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布袋戲發展史,但也眼見其中的絕妙技藝極可能面臨失傳但無法逆轉頹勢的無奈。
無論是希望政府可以廣設傳藝的據點,或是盡心指導遠道而來修習布袋劇藝的外國學徒,「要把金針度與人」也許是陳錫煌大師心心念念在意的。片中楊力州導演在拍攝大師操偶的手勢細微變化時擔心大師會有技不外傳的顧慮,問「這個可以公開嗎?」,大師回說沒有關係,心裡也許想著的是如果能藉此留下這門技藝的妙處,還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傳予有緣之人。
楊力州導演談到有朋友看完試片之後,建議他把片中最後15分鐘陳錫煌大師搬演一套完整布袋戲碼的段落剪掉,聚焦在大師自己的故事上,但楊導認為,他除了想記錄這個人的故事之外,更該紀錄的,也許正是這逐漸消逝的戲曲文化。
《紅盒子》,前後歷經10年才完成的紀錄片,10/19上映。
上映戲院一覽
預售票購票連結
延伸閱讀:
《紅盒子》楊力州:面對傳統布袋戲的消逝,你我都應該再看一眼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