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講「願望與生活之間關係」的故事--我看「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
有多少次,你的腦子裡會有「如果…,就太好了!」的念頭?
從剛剛過的農曆年期間刮刮樂與大樂透據說短短數日就做到年度1/3的業績目標,可以猜想這樣的人還不少,更何況除了中獎之外,人心的願望還有很多,偶而像這樣的「如果…就太好了」不知不覺也許就會冒出來。
只是,如果真的都實現了,然後呢?如果都沒有實現,又然後呢?
我的感覺是,不要只是被片名和預告片引導了,「白日夢冒險王」重點不在冒險,想說的也許是一個「願望與生活之間的關係」的故事。
劇中的男主角米提,在少年時期經歷父喪的傷痛與伴隨而來的經濟壓力,讓他從留龐克頭髮型玩滑板的輕狂男孩一夜之間成了半工半讀擔負家計的內斂少年。之後在「生活雜誌 Life Magazine」負責底片資產管理(性質應該跟圖書館管理員類似,只是是純影像的)一做就是16年。生活彷彿像是在一條不斷環繞重複的軌道上來回運行的米提,唯一產生願望與滿足願望的方式,就是「出神」,透過幻想場景去讓易感的心維持在既定的軌道上。但在出神的過程裡,願望是超現實的,刺激但瞬間就無以為繼的片段場景。
而為什麼說米提有顆易感的心呢?因為一位知名但神祕的攝影師尚恩只認定米提才能把他的攝影作品在雜誌上做最適切完美的展現,如同米提也在拍攝現場親自感受一般。也引得尚恩非要去造訪米提,想知道是怎樣的心靈能夠有這樣的感受力。
變化總是會來的,新加入的女同事雪莉讓米提心生愛慕,而紙媒受到網路浪潮的衝擊讓「生活雜誌」即將停刊,這時神祕攝影師尚恩送來了底片與電報訊息「我的第25號作品會是完美的停刊號封面」,但是米提卻發現他找不到這張底片。為了能夠不被炒魷魚繼續與雪莉發展,米提終於為了他的願望走出了他的舒適圈(或者說,自父喪之後保護他的心不受傷的圍籬),設法要找到尚恩追尋那失落的作品。這段歷程也因此讓米提重新發現了「願望與生活的關係,重點不在結果,而在於過程的體驗與感受」這件事。
真正的生活,正是每個人透過發現、透過思索、透過嘗試後的成功與失敗、透過品味與感受,所累積而成獨一無二的軌跡。
對於這部片向現實中存在的經典雜誌「Life」致敬的部份我覺得倒不是重點(換做一本虛擬的雜誌也無損故事架構)。看到一些報導與朋友的觀後感,「白日夢冒險王」有著兩極化的評價,我個人的感覺是—班史提勒在這個故事裡同時想表達「走出舒適圈,自有好風景」(但讓一個宅男立馬成了冒險王難免說服力不足)以及「生活的價值,體會才有好滋味」(那麼為什麼需要全世界走透透才能發現這一點呢?)分薄了想要傳達意念的力道。電影算是好看—有謎題、也夠曲折、場景壯闊、人物典型討喜,但是感覺要說的話就欠了些深入。不過這是我硬是雞蛋裡挑骨頭的說法,我算是蠻喜歡這部片的。
以班史提勒執導這部片的表現,我還蠻期待他繼續以導演的身分說故事,而且我相信下一次的故事他肯定會說的更好 :)
1 意見
或許有些要說得話,不這麼深入,是想要讓影迷自行去想像、思考。或更深入點,是要你代入自己的生活,感觸更多?!
回覆刪除